沈世忠
- 作品数:50 被引量:22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川芎嗪对不卧床连续性腹透的透析效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将川芎嗪注射液(Lignstrazin,Lig)加至腹膜透析液中,观察其对腹透效能影响。方法 将10例不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例病人,各观察不同处理的10个透析周期,其中5例病人腹透液中加入Lig,每2升40mg,另一组5例病人使用单纯腹透液透析,观察两组病人腹透时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的清除率。结果 川芎嗪能显著提高腹膜对BUN、Scr、UA清除率和超滤量。
- 沈世忠吴建平杨忠民许玲玲
- 关键词:川芎嗪腹膜透析清除率
- 黄芪注射液对IgA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分子异常糖基化及Cosmc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IgA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分子异常糖基化及Cosm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Ig A肾病患者26例,分离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分别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空白对照组)、RPMI1640+黄芪注射液200 mg/ml(黄芪低剂量组)、RPMI1640+黄芪注射液1 000 mg/ml(黄芪中剂量组)和RPMI1640+黄芪注射液2 000 mg/ml(黄芪高剂量组)。经培养72 h后检测上述4组细胞中Cosmc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gA1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加入黄芪注射液后B淋巴细胞中Cosmc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黄芪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加入黄芪后B淋巴细胞中培养基上清IgA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黄芪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IgA1与蚕豆凝集素结合力明显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黄芪可能通过上调Cosmc基因表达水平调控IgA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分子IgA1异常糖基化。
- 沈世忠杨忠民蔡佳盈谢潜红胡义阳孙凌云姜宗培
- 关键词:IGA肾病黄芪注射液糖基化
- 伴和不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伴和不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IgAN)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28例经肾活检确诊IgAN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根据新月体形成所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分组:无新月体形成为A组,69例;≤10%为B组,25例;>10%<50%为C组,34例。根据Katafushi积分分析肾脏病理。结果:(1)临床方面:B组和C组的血尿素氮(BUN)较A组高(P<0.05);C组血肌酐(Scr)较A组高(P<0.01);B组和C组的收缩压(SBP)较A组高(P<0.01);C组舒张压(DBP)较A组高(P<0.01)。(2)病理方面:C组肾小球总积分比A组、B组高(P<0.01),B组肾小球总积分比A组高(P<0.01);B组球性硬化积分比A组高(P<0.01),C组球性硬化积分比A组高(P<0.01);C组节段损害、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积分比A组高(P<0.01)。结论:原发性IgAN随着新月体形成所累及肾小球的比例增加,血压有逐渐升高趋势;肾脏病理损害逐渐加重,故对有新月体形成原发性IgAN应早期干预治疗,以延缓肾病进展。
- 沈世忠郭冰云吴建平杨忠民蔡佳盈胡义阳王晓松
-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病理学新月体
- 川芎嗪对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2
- 1999年
- 我们从1996年1月至1997年8月临床观察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NS)对肾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82例肾病综合征(NS)均符合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型标准。全部病例为同期住院患...
- 吴建平沈世忠杨忠民
-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药物疗法川芎嗪肾功能血液流变学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10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是一组以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17.3kPa)和广泛性急性小动脉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以恶性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迅速导致肾功能衰竭。我院从1989~1996年共收治15例,其中10例在外院或本院门诊误诊为其它疾病,误诊率高达6...
- 沈世忠吴建平杨忠民蔡江平
-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症病灶性肾小球肾炎误诊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17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提高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肾损害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7例AASV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患者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年龄(53.3±21.6)岁。(2)以发热、乏力、纳差、体质量下降等全身非特异性表现为首发症状者17例(占100%);以肾衰竭为首发症状者8例(占47%);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为首发症状者4例(占23.5%)。(3)76.4%患者血沉(ESR)明显增快,64.7%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4)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其中需要透析者11例(合并肺出血者4例),大量蛋白尿者8例,肉眼血尿者3例。(5)本组11例有活动病变者经治疗后,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2例脱离透析,其余4例维持血液透析,5例肾功能好转、蛋白尿及血尿明显减轻、病情稳定;其余6例中,3例未接受冲击诱导治疗,只给予血液透析治疗,3例自动出院。结论对中老年肾病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ESR增快,CRP升高,尤其是合并咯血的患者,应早期行抗髓过氧化物酶、抗蛋白酶3、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检查,以明确诊断,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孙凌云沈世忠吴建平蔡佳盈王晓松
-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管炎
- 他汀类降脂药的临床应用新知被引量:2
- 2001年
- 沈世忠叶任高
- 关键词:他汀类降脂药
- 伴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临床和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经过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IgA肾病110例患者分为2组:尿酸正常组55例,尿酸升高组55例,比较2组临床和病理的差异。结果尿酸升高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肾小球损伤加重,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明显。结论伴有尿酸升高的k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临床上应给与重视。
- 沈世忠吴建平杨忠民蔡佳盈胡义阳孙凌云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病理学
- 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治疗肾病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治疗肾病综合征(NS)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10例并发下肢DVT的NS病人,在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u)联合川芎嗪(200mg)静脉滴注15d,静脉彩色多普勒观察治疗前后血栓的变化。结果:3例病人血栓完全消失,6例病人血栓部分消退,1例无效。结论:尿激酶联合川芎嗪对NS并发的下肢DVT有较好的疗效。
- 吴建平沈世忠许玲玲杨忠民
- 关键词:尿激酶川芎嗪肾病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
- 血浆置换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的影响。方法:13例活动期AAV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1岁~76岁,BVAS评分(21.8±4.9)分,其中11例p/MPO-ANCA阳性,2例c/PR3-ANCA阳性,ANCA水平(295.78±52.76)RU/m L。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其冲击疗法等治疗基础上,辅以血浆置换。分别留取血浆置换治疗前空腹(TO)、治疗开始后2 h(T1)、血浆置换停止后12 h(T2)患者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的HMGB1。结果:本组患者行血浆置换后2 h血清HMGB1水平(3.67±0.93)ng/ml,较血浆置换前血清HMGB1水平(7.8±1.26)ng/ml显著下降,血浆置换后12 h血清HMGB1水平(5.18±0.93)ng/ml稍有回升,但仍低于血浆置换前浓度(P〈0.05);血管炎活动指标(ESR、CRP、BVAS评分)较血浆置换前均降低。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清除AASV患者外周血清HMGB1,可明显降低疾病活动度。
- 蔡佳盈沈世忠万建新
- 关键词:血浆置换高迁移率族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