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干
  • 3篇听性
  • 3篇听性脑干
  • 3篇听性脑干反应
  • 3篇脑干反应
  • 2篇婴儿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诱发电位
  • 2篇听觉
  • 2篇听觉诱发
  • 2篇听觉诱发电位
  • 2篇听力筛查
  • 1篇导抗
  • 1篇短声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筛查
  • 1篇婴幼儿听力
  • 1篇月龄
  • 1篇正常婴儿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余崇仙
  • 5篇张晓敏
  • 5篇汪平
  • 3篇杨克林
  • 1篇邱建新
  • 1篇刘业海
  • 1篇童步升
  • 1篇倪昕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3~4月龄及5~6月龄婴儿听性脑干反应的正常值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正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ABR)潜伏期及阈值正常值范围,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ⅠCS CHARTR诱发电位仪对40例(80耳)听力正常的婴儿和20例听力正常成人进行ABR检测,根据年龄分为A组(3~4月龄)、B组(5~6月龄)、对照组。建立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范围,讨论性别、耳别、月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及阈值测定的临床应用。结果80dBnHL短声刺激下,A组AeaseBR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1.52±0.19)ms、(4.20±0.20)ms、(6.34±0.26)ms;B组ABR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1.50±0.09)ms、(4.05±0.16)ms、(6.16±0.25)ms;对照组ABR波Ⅰ、Ⅲ、v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是:(1.43±0.10)ms、(3.63±0.15)ms、(5.50±0.16)ms。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各波的潜伏期(PL)和波间期(IPL)均缩短;但6月龄时仍未达成人水平。A、B两组各波的潜伏期及波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婴潜伏期和波间期短于男婴(A组内Ⅰ-Ⅲ波间期除外),A组内男女间Ⅴ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男女Ⅲ、V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左右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龄组及正常成人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不同月龄婴儿ABR潜伏期及阈值正常值标准,为听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随访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余崇仙杨克林张晓敏汪平
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婴儿正常值
正常婴儿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正常婴儿短声骨导听性脑干反应(bone conduction 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eses,BC-ABR)的阈值、潜伏期及其与气导听性脑干反应(air conduction click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eses,AC-ABR)的关系,为BC-ABR在婴儿听力评估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例听力正常婴儿按月龄分为两组:A组婴儿<6月,共10例20耳;B组婴儿≥6月,共10例20耳。分别进行短声AC、BC-ABR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BC-ABR波形与AC-ABR波形相似,BC-ABR波V潜伏期为7.45±0.35ms,反应阈为7.50±4.24d B n HL,反应阈的第95百分位数为15.00d B nHL。2不同性别、不同耳别间BC-ABR波V阈值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B组BC-ABR波V潜伏期分别为7.48±0.37ms和7.42±0.34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V阈值分别为8.00±4.70d B nHL和7.00±3.77d B n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BC-ABR阈值的差值分别为9.75±4.44d B nHL和9.25±2.94d B n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4AC-ABR波V阈值为17.00±2.95d B nHL,明显高于BC-ABR波V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BR与BC-ABR阈值的差值为9.50±3.72d B n HL,第95百分位数为15.00d Bn HL。结论 BC-ABR波形特点与AC-ABR极为相似;婴儿BC-ABR阈值的正常值可采用统一的参考标准;本研究为婴儿听力的早期评估和干预提供了可靠依据。
余崇仙刘业海邱建新童步升张晓敏汪平倪昕
关键词:婴儿听性脑干反应骨导短声
耳外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表现。方法:对108例耳外伤患者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指标。结果:108例(141耳)中异常91耳,异常率为64.5%。主要异常表现为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PL则无明显改变(P〉0.05),Ⅴ波反应阈升高。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法,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张晓敏杨克林汪平余崇仙
关键词:耳外伤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未通过听力筛查婴幼儿的听力损失构成状况及其听力变化规律。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由安徽省各地市转诊至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71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的婴幼儿,以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余崇仙张晓敏汪平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客观听力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客观听力学特征,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286例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进行评估。结果 286例婴幼儿中双耳听力正常95例(33.22%);听力损失者191例(66.78%),其中单耳听力损失70例(24.47%),双耳听力损失121(42.31%);传导性听力损失59例(20.63%),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32例(46.15%);轻度听力损失91例(31.82%),中度43例(15.03%),重度20例(6.99%),极重度37例(12.94%)。191例听力异常者只有16例复查,占8.38%,复查结果:听力正常2例,双耳听力损失10例,单耳听力损失4例。结论部分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可随着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善恢复正常;同时中耳病变也是部分婴幼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影响因素;客观听力学组合测试可有效评估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听力特征,为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听力异常患儿的复查率低和失访率高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余崇仙杨克林张晓敏汪平
关键词:听力筛查婴幼儿听觉诱发电位声导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