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克林

作品数:58 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手术
  • 17篇肿瘤
  • 8篇外科
  • 7篇切除
  • 6篇手术治疗
  • 6篇术后
  • 6篇听觉
  • 6篇外科手术
  • 5篇咽肿瘤
  • 5篇切除术
  • 5篇淋巴
  • 4篇中耳
  • 4篇头颈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诱发电位
  • 3篇症状
  • 3篇舌根
  • 3篇神经瘤
  • 3篇神经性

机构

  • 4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9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安徽省太和县...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安徽省临泉县...

作者

  • 58篇杨克林
  • 25篇刘业海
  • 19篇童步升
  • 18篇张琨龄
  • 17篇陆地红
  • 14篇吴开乐
  • 11篇方平
  • 10篇赵益
  • 9篇邱建新
  • 8篇杨见明
  • 8篇吴静
  • 8篇里晓红
  • 7篇段茂利
  • 7篇高潮兵
  • 6篇余崇仙
  • 4篇邱建新
  • 4篇余得志
  • 4篇沙群
  • 4篇沙群
  • 3篇张晓敏

传媒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学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中华耳科学杂...
  • 5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耳鼻咽喉(头...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2篇山东大学耳鼻...
  • 2篇2014年全...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颌骨进路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8例被引量:1
2005年
陆地红杨克林张琨龄岳修坤李海亚江立琦赵益吴开乐童步升
关键词:鼻咽肿瘤纤维血管瘤
安徽省合肥地区过敏性鼻炎、哮喘的过敏原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40例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运用皮内试验的方法检测过敏原。结果740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的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是尘螨(93.4%)、多价真菌(33.4%)、夏秋花粉(32.6%)。不同年龄组中均以尘螨居于首位,而居于第2位的在学龄前及学龄组是多价真菌,在其他组均是春季花粉。所有患者中单一过敏原阳性率33%,多种过敏原阳性率67%;儿童和老年组单一过敏原阳性率(45%~47%)高于青春期和青中年组(17%-28%);病程3年以下单一过敏原阳性率(43%)高于3年以上(27%)。结论安徽省合肥地区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中,尘螨居于过敏原首位;在预防过敏原方面,除尘螨外,儿童还需注意真菌,成人需注意花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以多种过敏原阳性多见,单一过敏原阳性可能与年龄、病程有关。
马燕方平刘业海里晓红沙群杨克林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哮喘
喉气管组织瓣在喉咽癌累及颈段食管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喉气管组织瓣在喉咽癌累及颈段食管手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术者近5年利用喉气管组织瓣修复15例喉咽癌累及颈段食管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喉气管组织瓣合并单侧双蒂带状肌瓣修复10例、喉气管组织瓣加单侧双蒂带状肌瓣加椎前筋膜修复3例、喉气管组织瓣加单侧双蒂带状肌瓣加胸大肌肌皮瓣修复2例。上述病例中,喉咽缺损修复后用胸锁乳突肌加固4例。结果术后喉气管瓣及修复组织瓣无坏死。5例术后并发小咽瘘。1例术后8个月发现舌根复发,再次手术,13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局部复发;1例术后13个月发现对侧II区转移,再次手术,健在;1例术后11个月肺转移,化疗,健在;1例术后36个月,发现气管造口后复发,再次放疗后仍健在。12例术后16天内恢复了吞咽功能,其中10例同时恢复较好的发音功能;5例咽瘘皆在1个月内愈合并恢复了吞咽功能。经随访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37.5%。结论喉咽癌累及颈段食管手术后组织缺损有选择性应用喉气管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发音恢复快、质量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手段。
刘业海杨克林余崇仙臧艳吴静赵益童步升
关键词:下咽肿瘤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1998年
<正>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常见肿瘤,虽属良性,但由于早期症状无特殊,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本科自1995年4月~10月尝试经迷路进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科采用经迷路进路行听神经瘤切除术4例,均为单侧,男3例,女1例。年龄6个月,33~66岁,平均54岁。病程5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听力减退,面部麻木,头晕及不稳感。纯音测听患耳全聋。听力脑干电反应(ABR)患侧均无反应。前庭功能检查(冷热水试验)显示患侧半规管反应减弱或消失。
杨克林张琨龄刘业海陆地红
关键词:听神经病桥小脑角切除术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在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有效的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治疗 2 4例鼻腔、鼻窦肿瘤的病人 ,其中 6例结合内镜技术。该术式将传统正中翻揭术的鼻前庭环形切口改为鼻中隔的贯穿切开和鼻腔外侧壁的骨膜下切开。本组病例 ,筛窦骨瘤 2例 ,鼻中隔血管瘤 1例 ,鼻腔、筛窦血管瘤 3例 ,鼻腔、上颌窦血管瘤 3例 ,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 7例 ,鼻腔筛窦鳞癌 2例 ,鼻腔鳞癌 3例 ,上颌窦鳞癌 2例 ,复发性上颌窦鳞癌 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 ,皆未侵犯前筛窦、前颅底及眼眶。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鳞癌术后皆行放疗。结果 :2 4例手术皆成功。该手术切口可变通 ,对鼻腔、鼻窦、鼻咽及前中颅底皆可充分暴露 ,结合内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形皆满意。无鼻前庭狭窄、鼻中隔穿孔、口鼻瘘管等 ;12例面部麻木术后 6个月均渐好转 ;5例溢泪皆行泪道冲洗后好转 ;1例复发性上颌窦癌病人再次手术后 3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 ;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术后 8个月复发。结论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是一种变通而实用处理鼻腔。
刘业海张琨龄沙群杨克林杨见明方平童步升
关键词:鼻疾病鼻肿瘤外科手术
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保证颅底手术的安全性并彻底根治肿瘤。方法对我院 10年来 2 9例不同颅底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颅底的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在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切除肿瘤时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初期3例手术中有 2例术后颅底有部分肿瘤残留 ;其余 2 6例颅底手术中 ,皆在直视下完全切除肿瘤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本组 2 9例中 ,侵犯颅底的恶性肿瘤行不同的颅底手术 19例 ,其 3年生存率为 72 2 % (13/ 18) ,5年生存率为 35 7% (5 / 14 )。结论 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分别是不同的颅底手术重要标志 。
刘业海张琨龄杨克林万经海杨见明邱建新陆地红方平童步升
关键词:颅底手术颅底肿瘤手术治疗安全性
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后的再修正术
1997年
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曾给10例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不满意者行再次矫正术,效果满意。体会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3例;均因鼻中隔偏曲曾行“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矫正术”,最短者为术后3周,最长者为术后2年;术后均感鼻塞无明显改善,其中一例术后仍感头痛。检查:1例为高位偏曲,鼻中隔方形软骨大部分已切除,但由于高位偏曲未纠正,鼻中隔仍偏向于左侧鼻腔。1例是鼻中隔软骨部距状突,
杨克林张琨龄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切除术矫正术
喉癌侵润和转移的机制探讨与择区性颈清扫的临床应用研究
刘业海唐平章杨克林刘芝华徐震纲张琨龄陆地红赵益邱建新方平沙群吴开乐童步升高潮兵陶冶
该项目研究首次用微阵列技术分析了11431个基因在喉癌组织和其临近的正常黏膜组织表达差异,并对3种差异表达的基因进一步进行分析。首次用RT-PCR技术分析EMP-1基因在不同类型喉癌中的表达情况;首次从分子和蛋白质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喉癌基因治疗
鼻外进路治疗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索安全有效矫正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鼻外进路,保留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偏曲。结果 1992年1月-2002年1月共治疗鼻中隔高位偏曲55例,术后随访6月-1年,鼻塞症状缓解42例,头痛症状缓解27例,嗅觉恢复12例;3例鞍鼻、16例歪鼻畸形者矫正满意,5例歪鼻半年后复发。该方法具有视野大,操作方便,不会引起鼻梁下塌等优点,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结论 鼻外进路治疗鼻中隔高位及后段偏曲比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更安全有效,并可同时矫正外鼻畸形。
陆地红杨克林张琨龄沙群吴开乐童步升
关键词:鼻外进路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矫正术鼻部畸形
耳外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2009年
目的: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表现。方法:对108例耳外伤患者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指标。结果:108例(141耳)中异常91耳,异常率为64.5%。主要异常表现为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PL则无明显改变(P〉0.05),Ⅴ波反应阈升高。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法,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张晓敏杨克林汪平余崇仙
关键词:耳外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