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飞
- 作品数:41 被引量:24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好在”:栖居视角下芒景布朗族的康养理念与地方实践被引量:1
- 2024年
- “好在”理念的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稳定、健康的关系,表达了“栖居”的能动者对个体身体和特定环境的具身性经验和体验。在芒景布朗人居住和健康的传统理念与地方实践中,包含着地方性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多重因素,体现出当地人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在茶叶经济、康养旅游、“世遗”申报等的推动下,芒景布朗人对“好在”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要求,并推动了现代康养理念的在地化实践。“健康中国”的构建将使人们越来越“好在”,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更“好在”的地方。
- 朱凌飞李江南
-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对电影《花腰新娘》的人类学解读
- 《花腰新娘》在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之际掀起一股风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观众是被片子中迤逦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所吸引,相形之下,影片故事情节倒退居其次了。影片呈现了大量相关的民族文化事项,如婚...
- 朱凌飞
- 关键词:传媒文化海菜腔传媒语境民族传统文化银幕形象人类学解读
- 文献传递
- 传统人类学艺术研究进路述评被引量:1
- 2013年
- 艺术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人类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功能主义、历史特殊论、结构主义、文化解释等学派都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对艺术进行了探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学艺术研究的不同向度。对不同学派对艺术研究的视角和观点进行梳理和探讨,对于当前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及反思具有重要的价值。
- 朱凌飞
-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理论学派
- 人类学视野中的艺术传播与社会权力建构被引量:4
- 2013年
-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在传播过程中成为一种社会权力,发挥着阐释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强化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对艺术的社会权力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导引个人生活方式、调整社会关系以及加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朱凌飞
- 关键词:艺术传播社会权力人类学
- 裂变与统合——对一个普米族村庄社会过程60年变迁的人类学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在普米族农村的社会过程中,人群的隔离和分化使社会处于裂变的危机边缘,而基于祖先记忆的氏族体系、以政治为导向的"集体"意志及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多种利益诉求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社会裂变和整合的特征。普米族农村社会过程变迁的脉络表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利益诉求的主体性及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是达致社会团结、融洽与和谐的有效机制。
- 朱凌飞
- 关键词:普米族社会整合文化多样性
- 一种基于Android客户端的商务智能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传统商业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处理、加工数据来帮助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满足了企业对于数据分析的需求,但是缺乏移动性、实时性、轻量级等特点,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较慢。本文在对传统商业智能系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ndro...
- 朱凌飞
- 传统人类学发展理念述论被引量:1
- 2016年
- 发展既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又是当代人类学"回归传统"转向的引线。在人类学的研究传统中,诸如进化学派、传播学派、新进化学派、年鉴学派、功能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等理论流派都对发展理论进行过相关的阐述,使主要用于表达"经济增长"的"发展"概念赋予了人文的视角和多样性的特征,推动了不同社会群体对发展理念更为整体和综合的认识。而对文化人类学不同流派关于发展理念观点的回顾和反思,不仅对推动人类学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科价值,而且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朱凌飞高孟然
- 关键词:人类学
- 木楞房里的社会文化空间
- 木楞房是普米族的传统建筑,从屋顶到墙壁、地板,以及其中的家具,全部为木制,屋内长年不灭的火塘,熊熊燃烧的也是木柴。普米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木材,盖因其生活的滇西北山区、半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有着丰裕的林木资源之故。普米族同胞...
- 朱凌飞胡仕海
- 关键词:木楞房普米族传统建筑
- 文献传递
- 修路事件与村寨过程——对玉狮场道路的人类学研究被引量:25
- 2014年
- 道路的建设与使用使少数民族农村迅速摆脱与外界的"隔绝"或"孤立"状态,融入更为宽广的政治经济过程之中,使"地方性"与"全球化"这一二元关系发生最为直接的碰撞。在普米族村寨玉狮场的道路修建与使用过程中,外部力量的介入与当地人的应对来回反复,成为村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玉狮场村寨聚落的地理条件和发展需求是村民迫切希望修通道路的原因,而其"一个拒绝道路的村庄"的标签却成为修路中最大的障碍。在最终修通道路之后,村寨的生态环境、经济生计、社会文化出现了一种所谓"弹持"现象,通过这一道路,玉狮场人在努力创造自己的现代性。
- 朱凌飞
-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被引量:29
- 2012年
-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它们已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且大部分民族都拥有多种节日;在节日中,各民族对自我的文化和社会进行反思并加以界定,个体由此获得对本民族历史和传统的一种认知和认同,社会生活也因此得以重新整合;再加上中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民族节日在促进各族人民相互沟通、彼此尊重、共同团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共享特性。这些共享节日,一方面是历史上各民族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结果,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各民族相互间文化交流的平台、文化认同的载体和交往互动的助力,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因此,弘扬和传承少数民族节日对于中华民族以及国家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目前,中国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建设已有了很大进展,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就。但少数民族节日的衰弱、消失、变异现象仍然较为显著,国家节日文化建设有待在观念校正、立场转换、制度设计、政策调整和具体政策实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 李松王建民张跃朱凌飞马居里许雪莲
- 关键词:少数民族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