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军
- 作品数:27 被引量:28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3D打印计算机虚拟辅助技术在髋臼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37
- 2017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模拟在髋臼骨折术前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53例髋臼患者资料。其中19例患者应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虚拟复位内固定、3D模型打印、个性化手术模拟,术中按术前规划手术(3D组);34例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术中经验性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等。并应用MIMICS软件的三维叠加功能将术前规划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缩短,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3D组与常规组优良率分别为[94.7%(18/19)∶82.4%(28/3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优良率分别为[89.5%(17/19)∶85.3%(29/34)],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前术后CT数据MIMICS软件三维叠加显示实际内固定放置与术前设计吻合度较高。结论 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对髋臼骨折进行术前规划是可行的、精确的,能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 柳鑫曾参军卢键森林旭晨黄华军谭新宇蔡道章
- 关键词:3D打印髋臼骨折疗效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后引起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并积极预防减少股骨颈骨折后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三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48例其中引起股骨头坏死15例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5例均进行随访3-9年,除1例因车祸引起患侧股骨再次骨折需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外,其余14例均恢复良好。骨折过程中出现骨移位的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较高,小于60岁的患者发病率高于60岁以上患者,P〈0.05。骨折过程中出现骨移位的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较高,Garden分级Ⅲ级与Ⅰ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外动脉升支血管束植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恢复良好,效果满意。血管束植入修复为股骨头颈部提供了新的血供,有利于股骨头的修复与重建,也间接地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 王华李涛曾参军樊仕才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血管植入
- 基于3D打印的腹直肌旁切口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术前采用3D打印仿真骨盆模型体外模拟手术后应用腹直肌旁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6月适合于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术的骨盆骨折患者资料50例,术前先将患者骨盆CT薄层扫描数据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骨折、虚拟内固定设计,采用3D技术打印出患者虚拟复位后的仿真骨盆模型,并按照虚拟内固定设计方案进行钢板螺钉最佳位置设计、钢板预弯、螺钉长度测量、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术前模拟内固定,然后现实手术行腹直肌旁切口腹膜外间隙复位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半年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功能评定。结果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良率96%。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4%。术后影像评估内固定与术前模拟内固定基本一致,无1例螺钉进入髋关节腔。平均手术时间12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28 m 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8.4 cm。术后疼痛评分(VAS):12例重度疼痛,28例中度疼痛,10例轻度疼痛。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临床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8周。结论 3D打印技术体外模拟内固定可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完美。术前模拟内固定钢板预弯、螺钉数据测量缩短了手术时间。腹直肌旁切口具有微创特点,手术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中暴露好、骨折复位好、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临床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
- 曾参军谭新宇黄华军黄伟奇李涛金大地张国栋黄文华
- 关键词:3D打印微创骨盆骨折内固定
- 髋臼骨折中应用3D打印技术术后的康复策略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中应用3D打印技术术后的康复策略。方法筛选1例髋臼骨折患者,先采用3D技术打印患者仿真骨盆模型,并进行钢板螺钉最佳位置设计、螺钉长度测量、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术前模拟手术,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进行分步骤、渐进性、系统性的康复锻炼。结果手术成功完成,康复周期缩短。结论 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使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
- 邓爱文熊日波何伟明魏东曾参军
- 关键词:髋臼骨折康复
- 3D打印技术辅助儿童陈旧性距骨骨折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陈旧性距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6例陈旧性距骨骨折患儿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和3D打印制作,在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并将其应用于诊治、手术规划和术中参照。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儿均在3D打印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发生距骨坏死和伤口感染。6例患儿术中所见与术前数字化三维重建和3D打印实体模型的畸形结构变化一致。结论:数字化重建与3D打印技术能够准确直观地反映儿童陈旧性距骨骨折畸形的立体形态和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手术计划等有较大帮助,并且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达到更佳的手术效果。
- 李玉泉曾参军李涛高斌
- 关键词:3D打印距骨骨折儿童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策略被引量:4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并对其治疗措施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本组共收治并得到有效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227例,其中男86例,女141例;年龄65~93岁,平均71岁。75例患者术后在进行骨折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规范的抗骨质疏松(OP)治疗,并测定对侧髋部及腰椎骨密度;152例进行常规骨折康复治疗。术后7个月~3年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6例(男1例,女5例),其中进行规范抗OP治疗组1例,未进行抗OP治疗组5例;6例再骨折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引起骨密度下降,患者存在对侧同部位再发骨折的可能。本组的发生率为2.2%;在进行规范的抗OP治疗的7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再骨折。在本组统计中再发对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为1.33%,而另5例患者第一次骨折出院后未进行任何抗OP治疗,再骨折率为3.28%,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抗OP治疗组。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因OP引起,发生骨折后其骨的脆性进一步增加;抗OP治疗能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有效的抗OP治疗及日常生活中防摔倒宣教,能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 樊仕才金大地苏训同李涛王华赵畅曾参军卢魁
-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
- 精准医学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8
- 2015年
-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实现对疾病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治疗。3D打印技术以及基因组测序技术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治疗的有效手段。3D打印技术在外科的应用有以下方面:优化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手术;个性化导航模板的制作;个性化、定制化假体制作;个性化的人体器官、组织设计。随着组织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精准医学在外科领域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更高的层面。本文就精准医学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 邓爱文熊日波曾参军
- 关键词:外科3D打印基因组测序
- 髋膝关节翻修术中的关键问题及3D打印应对之策被引量:3
- 2017年
-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髋膝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我国人口老年化逐渐加重,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初次置换术后由于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聚乙烯磨损引起的骨缺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需要翻修的患者也逐渐增加。现阶段,人工髋膝关节翻修中主要面临的难题有:骨缺损处理、术前规划、个性化假体需求。随着软件工程技术、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将为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翻修带来新的解决方案。3D打印技术在关节外科手术有以下方面的应用:优化术前规划、个性化手术;个性化内固定材料;个性化术中导航模板的制作;个性化假体设计。本文就髋膝关节翻修中的关键问题及3D打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 赵畅曾参军蔡道章
- 关键词:膝关节髋关节再手术
- 3D打印与腹腔镜辅助的髋臼骨折手术策略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采用3D打印仿真骨盆模型体外模拟手术后微创腹腔镜辅助下钢板内固定髋臼骨折手术方案。方法筛选1例髋臼骨折患者,先将患者骨盆CT薄层扫描数据用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编辑、虚拟手术复位骨折,采用3D技术打印患者仿真骨盆模型,并进行钢板螺钉最佳位置设计、钢板预弯、螺钉长度测量、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术前模拟手术,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腹膜外间隙复位骨折、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采用3D打印腹腔镜辅助下髋臼骨折手术成功完成,相对传统手术,该手术方式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更早进行功能锻炼。结论 3D打印技术体外模拟手术可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完美。腹腔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减少了患者痛苦,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使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大大减少了出血量,为社会节约了血源。
- 曾参军黄文华韩卫雨张国栋黄华军吴章林金大地
- 关键词:腹腔镜髋臼骨折内固定器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腰椎退行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62~77岁,平均71岁;均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测量待置入螺钉之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取出螺钉后经钉道注入3ml粘稠的PMMA,再拧入螺钉,10min后拧紧螺钉并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减压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7个月,腰腿痛治愈好转率达87%,无手术并发症发生。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由0.591±0.213N·m增至1.332±0.377N·m,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表现为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围松质骨中,未出现椎体外渗漏。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正确掌握进钉技术及螺钉强化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樊仕才金大地张忠民王华李涛卢魁赵畅曾参军
-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椎弓根螺钉腰椎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