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 作品数:172 被引量:1,111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 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液体治疗策略探讨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特点及液体治疗策略,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液体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例NPE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且数据记录完整;治疗采用限制性补液策略,以不增加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主要目标,维持正常血容量或平均动脉压≥65 mmHg为次要目标。以入院为起点,肺水肿吸收/休克纠正或转出ICU为终点,记录液体出入量、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乳酸(Lac)、X线胸片及头颅CT影像等指标,分析各指标的相互关系。 结果 NPE多继发于重型颅脑损伤和急性脑血管病,均伴有严重的低血压休克和渗透性肺水肿,PVPI均值为3.3±1.7.7例平均液体输入量为(2099±1146)mL/d,中位数液体净平衡为-250 mL/d,白蛋白等胶体液入量占50%以上,维持GEDVI在(727±149) mL/m^2。治疗后,EVLWI均值从起点时的(18.0±7.0) mL/kg降至终点时的(10±4.3)mL/kg,5例病情好转,休克纠正,头颅CT未见脑水肿加重;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平均住ICU时间9d。相关分析显示,EVLWI水平与PaO2/FiO2和PVPI存在相关性(r=-0.570,P=0.000;r=0.760,P=0.000)。 结论 NPE的液体治疗需兼顾改善脑灌注和避免肺水肿加重两者的平衡,PICCO指标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血容量状态,以不增加EVLWI作为液体复苏的目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冯艳于国东王华余英典卢毅荣刘占国常平
- 关键词:神经源性肺水肿血管外肺水指数
- 新型远程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减少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辐射暴露的前瞻性研究
- 目的:本研究使用一种新型远程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装置取代以往手动推注骨水泥,探讨其在减少PKP术中辐射暴露方面的作用.方法:将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远程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组(A组)与手动推注组(B组).两组...
- 郑召民王建儒李秉学刘辉王华李泽民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高强度血液灌流联合长时程血液滤过在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1例报告被引量:20
- 2015年
- 对1例口服50 m L百草枯后继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连续9 d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和10 d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模式为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好转,血及尿百草枯浓度下降,尿量增加,血肌酐下降,氧合指数正常,患者出院后血肌酐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动态胸部CT检查显示肺间质性炎性病变逐渐减轻,无明显肺纤维化表现,随访半年,患者无不适。该个案提示早期开始的高强度血液灌流联合长时程血液滤过可能会更好地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
- 彭志允常平王华岑仲然周健刘占国
-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百草枯
- 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疾病认知调查及对策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120名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缺乏,对疾病知识的综合掌握率:知道30.5%,部分知道25%,不知道44.5%。结论:重视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根据疾病的特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徐伟莲黄西萍王华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疾病认知
- 老年人结直肠癌导致的肠套叠的诊治
- 2006年
- 肠套叠多见于儿童,老年人肠套叠临床上较少见,但发生在老年人结、直肠套叠,大多继发于结、直肠癌,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较难确诊,常延误诊治时机。我们于1987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收集20例老年人结、直肠癌导致的肠套叠病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何博华肖兰凤杨建新钱聚标邱烺王华
- 关键词:人结直肠癌延误诊治肠套叠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
- 2145例淋病资料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淋病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145例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病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淋病发病年龄在21-40岁占82%。职业以个体或待业人员占51%,头孢曲松治疗转阴率97.8%,大观霉素治疗转阴率97.4%,氧氟沙星治疗转阴率94.1%。结论头孢曲松、大观霉素治疗淋病至今仍为首选药物,耐喹诺酮淋球茵在本地区已产生。
- 王华李丰庆
- 关键词:淋病流行病学淋菌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腰椎退行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62~77岁,平均71岁;均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测量待置入螺钉之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取出螺钉后经钉道注入3ml粘稠的PMMA,再拧入螺钉,10min后拧紧螺钉并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减压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7个月,腰腿痛治愈好转率达87%,无手术并发症发生。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由0.591±0.213N·m增至1.332±0.377N·m,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表现为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围松质骨中,未出现椎体外渗漏。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正确掌握进钉技术及螺钉强化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樊仕才金大地张忠民王华李涛卢魁赵畅曾参军
-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椎弓根螺钉腰椎不稳
- 胫骨近端后侧数字化三维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胫骨近端后侧数字化形态学测量的方法,探讨其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诊疗的意义。方法对60例健康成人胫骨干燥标本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0.01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关系。结果后侧正中高度(8.46±1.62)mm,后内侧高度(12.27±1.93)mm,后内侧斜坡长度(14.71±2.27)mm,后内侧平台斜坡角(132.02±11.62)°,后内侧斜坡骨干角(147.28±10.72)°,后外侧高度(11.31±1.74)mm,后外侧斜坡长度(14.45±2.26)mm,后外侧平台斜坡角(124.01±9.81)°,后外侧斜坡骨干角(141.88±9.09)°,所有测量参数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正中高度、后外侧高度和后外侧斜坡长度与胫骨全长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胫骨近端数字化三维模型仿真度高,解剖参数测量结果精确度高,能为胫骨后侧平台骨折临床治疗和内固定物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 熊然张潇李涛王华麦奇光燕华黄海樊仕才
- 关键词:胫骨平台三维重建
- 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1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31~50岁,平均43.2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3例。患者取平卧位,经前方腹直肌外侧小切口入路,先直视下对髋臼前柱骨折进行复位,将预弯的钢板放置于髋臼内侧面固定前柱;牵拉、撬拨复位后柱骨折后,经皮沿小骨盆环上缘向坐骨棘或坐骨结节方向打入直径为6.5mm的空心螺钉导针,再沿导针置入顺行拉力螺钉固定后柱。结果本组11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cm;手术时间为45—115min,平均65.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400.3mL。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优7例,良3例,差1例。11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临床疗效:优6例,良4例,可1例。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髋臼后壁异位骨化。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小切口人路辅助经皮后柱顺行拉力螺钉固定技术能直视下复位并有效固定髋臼前、后柱骨折,疗效良好。
- 夏广杨晓东樊仕才麦奇光缪海雄杜贵忠王华李涛谭新宇黄海廖坚文吴文
- 关键词:骨钉
- 解剖接骨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评价解剖接骨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行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29例(33足),男19例,女10例;年龄18~58岁,平均37岁。双侧跟骨骨折4例,合并骨盆骨折3例,合并胸腰段压缩性骨折3例;闭合性跟骨骨折27例,开放性跟骨骨折2例;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SandersⅡ型16例(16足),SandersⅢ型9例(11足),SandersⅣ型4例(6足)。按照Maryland Foot Score标准进行患足功能评价。结果 29例(33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21个月,平均11.3个月。跟骨骨折达骨性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个月;患足完全负重时间为2.5~4个月,平均3.2个月;无一例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前准备时间为5~12天,平均8天。术后2例(2足)出现切口边缘皮肤坏死。2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中1例(1足)因软组织损伤严重,最终行局部旋转皮瓣植皮术治疗。术后患足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SandersⅡ型优良率为87.5%,SandersⅢ型优良率为81.8%,SandersⅣ型优良率为50%。结论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樊仕才刘则征曾参军李涛王华金大地
- 关键词:跟骨骨折解剖接骨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