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居俐
- 作品数:4 被引量:18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基于线粒体CO1基因序列的DNA条形码在鲤科鲌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96
- 2009年
- 本研究探讨了线粒体CO1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鲌属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中获得了鲌属4种鱼类共32个个体长度为816bp的CO1基因序列。利用MEGA软件计算鲌属鱼类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Bayesian方法分别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鲌属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在系统树中,鲌属鱼类每一物种的个体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基于CO1基因的DNA条形码在识别鲌属鱼类物种方面和传统形态学基本一致,而且该基因可以探讨鲌属鱼类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表明以CO1基因作为鲌属鱼类DNA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彭居俐王绪祯王丁何舜平
-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
- 定量评估豢养长江江豚个体间的优势关系被引量:2
- 2007年
- 2000年1—4月和2000年4月—2002年4月,分别连续3个月和2年观察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6头长江江豚(3雌3雄,8个不同组合群)个体间发生的3种交互关系,即接近—逃开、接近—接触和接近—尾鳍击打。在累计8,162min的观察时间内,共观察到这些交互关系1,685次。本研究将江豚个体间发生的这3种交互关系作为个体间优势关系的指示,并分别给交互双方赋予不同的分值,采用优势比分矩阵方法定量分析了江豚个体之间的优势关系。结果表明江豚群体内存在优势关系。同性别个体之间,优势关系与年龄和饲养时间有关,年龄大的个体比年龄小的个体具有优势,饲养时间短的个体比饲养时间长的个体具有优势。但是,异性成年个体之间,优势关系通常是可变的。
- 王克雄彭居俐王丁肖建强
- 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被引量:84
- 2008年
- 彭居俐王绪桢何舜平
- 关键词:DNA条形码技术分类学物种鉴定
- 东亚特有鲤科类群的DNA条形码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类学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生物学家的关注。作为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手段,DNA条形码由于其快速简便的操作过程能够广泛地进行科学应用,尤其是在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领...
- 彭居俐
- 关键词:鲤科鱼类基因定位DNA条形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