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脏囊性病变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提高肝脏囊性病变 (囊肿≥ 4cm )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对 1983~ 2 0 0 3年我院外科治疗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肝脏囊性病变病人 64例 ,其中单纯性肝囊肿 5 7例 ,肝棘球蚴病 4例 ,肝胆管囊腺瘤 2例 ,肝胆管囊腺癌 1例。囊肿平均直径为 10 .4cm。 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 ,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 5 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2 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 ,6例术后复发 ;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 ,2例术后复发 ;囊肿切除术 2例 ,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 4例。 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 ,无复发。 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 1例肝胆管囊腺癌 ,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 巨大 (≥ 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 ;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 ,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 ,应早期手术切除。
- 陈卫张生来王雪峰董平张勇全志伟
- 关键词:肝脏囊性病变外科治疗预后
- 胃癌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比较胃癌患者 (胃癌组 )与非肿瘤患者 (对照组 )的手术前、后 2周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D -二聚体 (D dimer)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 :a)等指标。结果 胃癌组PAGT较对照组增强 (P <0 .0 5 ) ,PT和APTT明显缩短 (P <0 .0 5 ) ,TFPI降低(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 :a显著升高 (均P <0 .0 1) ,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显著 (P <0 .0 5或P <0 .0 1)。手术切除肿瘤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胃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差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 董平沈定丰杨勇张勇
- 关键词:胃肿瘤血液血液凝固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和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治疗胆囊和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已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46例病人,经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功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除5例内镜取石失败外,其余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Oddi's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 张文杰王雪峰张勇陈卫全志伟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胆石症
-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道结石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及取石术,分别于术后即刻、1d、3d和7d作LC。结果 EST成功率91.84%(45/49);EST联合LC成功率95.56%(43/45)。术后平均住院日6.87d(2~13d)。结论 EST术后即刻与1d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勇王雪峰董平陈卫费哲为全志伟
-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 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 5 8例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 -二聚体、t -PA∶a等指标 ;同期 5 2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直肠癌患者较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增强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缩短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降低 (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a显著升高 (P <0 .0 1) ,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明显 (P <0 .0 5或P <0 .0 1) ,手术切除后有所改善。 结论直肠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化差的病人中尤为明显 ;应用抗凝和抗纤溶药物可能对直肠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 沈定丰董平杨勇张勇
- 关键词:直肠癌高凝状态纤溶亢进
- 雷诺综合征被引量:1
- 1999年
- 雷诺综合征(Raynaudsyndrome)是有末梢小动脉痉挛,致使受累部位皮肤出现苍白、发冷,继而青紫、疼痛,再转潮红,然后复原。手是好发部位,趾、面颊及耳偶尔亦可累及。女性多见,约占60%~90%,尤其多见于伴有结缔组织疾病的女青年。男性病人则多...
- 张勇
- 关键词:雷诺氏病病因
- 手术和内窥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比较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而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低于手术组(33.6%,P<0.01)。 结论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与手术相仿,但安全性明显高于后者。
- 王雪峰李济宇张文杰陈卫张勇全志伟
-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老年人胆道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的原因及其处理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03年8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1024例,回顾术中发生胆囊破裂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本组176例中,因解剖胆囊时抓破18例,自胆囊床剥离时破裂43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先行胆囊穿刺抽吸胆汁减压93例,胆囊萎缩部分切除胆囊16例,胆囊经剑突下穿刺孔取出时破裂6例。136例行腹腔冲洗,其中术后并发膈下积液和胆囊窝积液各2例,剑突下穿刺孔感染4例,剑突下穿刺孔疝1例;40例行小网膜孔填塞,术后无腹腔内与穿刺孔感染发生。结论 小网膜孔预置纱布填塞可减少胆汁在腹腔内扩散;胆囊破裂后及时吸清胆汁,取尽散落的结石,胆囊及胆汁污染的纱布经剑突下穿刺孔取出时使用胆囊袋等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张勇陈卫王雪峰董平全志伟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破裂LC胆囊炎
- 腹腔镜下切除儿童前列腺囊肿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叶惟靖吴晔明严志龙张勇赵海腾孙杰
- 关键词:儿童前列腺囊肿腹腔镜手术磁共振成像检查病例报告
- 肝脏囊性病变外科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脏囊性病变 (囊肿≥ 4cm)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983年~ 2 0 0 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外科治疗的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肝脏囊性病变 6 4例 ,其中单纯性肝囊肿5 7例 ,肝棘球蚴病 4例 ,肝胆管囊腺瘤 2例 ,肝胆管囊腺癌 1例。囊肿平均大小 10 .4cm。 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 ,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 5 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 ,方法有囊肿去顶术 (2 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 ,6例术后复发 ;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 ,2例术后复发 ) ,囊肿切除术 2例 ,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 4例。 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 ,无复发。 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 1例肝胆管囊腺癌 ,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 :巨大 (≥ 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 ;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 ,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 。
- 陈卫张生来王雪峰董平张勇全志伟
- 关键词:肝脏囊性病变外科治疗预后病因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