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晓鼎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药性分析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老年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性病
  • 1篇药物
  • 1篇阴性菌
  • 1篇真菌
  • 1篇真菌分布
  • 1篇真菌药物
  • 1篇中段尿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尿路感染
  • 1篇迁移
  • 1篇迁移率

机构

  • 5篇海南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宋晓鼎
  • 3篇林哲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清HMGB1联合PCT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联合降钙素原(PCT)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3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1个月生存情况,将患者分成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55例。比较两组血清HMGB1和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血清HMGB1和PCT单独应用及联合检测预测重症肺炎死亡风险。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HMGB1〔(116.21±18.48)ng/ml vs(199.15±18.33)ng/ml〕、PCT〔(7.55±0.61)ng/ml vs(10.51±0.2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HMGB1和PC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HMGB1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4.3%、72.7%、0.699、0.797;PCT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1.4%、74.5%、0.735、0.820。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7%、70.9%、0.759、0.911。除特异性外,其余数值均高于HMGB1或PCT单项检测,且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和PCT对于预测重症肺炎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重症肺炎死亡风险的敏感度,同时还保持较高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林哲宋晓鼎曾永婷
108例泌尿系感染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感染真菌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微生物实验室中段尿培养结果,对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①真菌培养结果:共分离出108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39株(36.11%),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29株(26.86%),热带念珠菌22株(20.37%);②药敏试验结果: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氯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78%、6.48%、30.56%、37.04%、43.52%。结论:检出的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说明其为临床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检出的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但是对伏立康唑、氯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
宋晓鼎
关键词:真菌耐药性抗真菌药物
239例尿路感染革兰阴性菌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11月期间就诊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239株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8%、6.0%和14.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为83株和6株,阳性率分别为68%和30%。结论尿路感染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分布广泛,不同的革兰阴性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宋晓鼎
关键词:尿路感染革兰阴性菌耐药性中段尿
GM-CSF和IL-21及IL-23在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21(IL-21)及IL-2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患儿的发病症状分为重症组(n=17)和轻症组(n=23);选择同期有腰穿指征需做脑脊液检查的患儿40例为对照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除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脊液GM-CSF、IL-21、IL-23水平,同时做脑脊液常规检查和血糖测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GM-CSF、IL-21、IL-23表达水平对急性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病毒性脑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高于对照组,脑脊液糖/同步血糖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GM-CSF、IL-21、IL-2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组患儿脑脊液GM-CSF、IL-21、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脊液GM-CSF、IL-21、IL-23表达水平对急性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49、0.815,敏感性分别为62.50%、80.00%、82.50%,特异性分别为90.00%、87.50%、7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M-CSF、IL-21、IL-23是急性病毒性脑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24、5.416、3.4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M-CSF、IL-21、IL-23在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均呈显著性上调,且对急性病毒性脑膜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宋晓鼎林哲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23
血清缓激肽与同型半胱氨酸用于预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 研究血清缓激肽(BK)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78例MCI患者作为MCI组,均符合Peterson制定的MCI诊断标准。同时搜集同一时间段内进行体检认知功能正常者82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2年随访,根据是否进展为AD将MCI患者进一步分为AD组和稳定组。分别于入组后第1天、随访1年和2年时对研究对象的血清BK及Hcy水平进行测定。以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联合诊断,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 MCI组与对照组的基线血清BK及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D组的基线BK水平及Hcy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在随访期内的2个观察点,BK及Hcy水平也均为AD组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在各个观察点的BK及Hcy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0.743~0.856),血清BK水平单独检测的AUC为0.734(0.670~0.798),血清Hcy水平单独诊断的AUC为0.675(0.600~0.749),联合检测高于分别单独检测(P<0.05)。并且通过诊断效能分析,联合检测的敏感度(77.78%)高于BK(55.56%)及Hcy(66.67%)单独检测;特异度(70.00%)高于BK(65.00%)及Hcy(61.67%)单独检测;准确度(71.79%)亦高于BK(62.82%)及Hcy(62.82%)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BK及Hcy水平联合检测较之二者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MCI进展为AD的预测意义。
林哲宋晓鼎曾永婷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缓激肽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