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小峰

作品数:18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中毒
  • 12篇有机磷
  • 10篇有机磷农药
  • 9篇有机磷农药中...
  • 9篇农药中毒
  • 8篇血液
  • 7篇血浆
  • 7篇血浆置换
  • 7篇血液灌流
  • 7篇灌流
  • 5篇重度有机磷农...
  • 5篇疗效
  • 4篇急性重度
  • 3篇血液灌流联合
  • 3篇衰竭
  • 2篇血液灌流治疗
  • 2篇血液灌注
  • 2篇肾功能
  • 2篇重症
  • 2篇戊乙奎醚

机构

  • 18篇皖北煤电集团...

作者

  • 18篇安小峰
  • 9篇强浩
  • 6篇牛军
  • 6篇崔惠康
  • 5篇袁兆春
  • 3篇唐科
  • 2篇解岗
  • 2篇黄攀
  • 2篇刘佳
  • 1篇陈德平

传媒

  • 4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医学信息(医...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药物与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贵州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第4届首都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应用于危重症早期急救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比较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在危重症病人早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0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骨髓腔内组与中心静脉组,每组30例。骨髓腔内组与中心静脉组病人分别建立骨髓腔内通路与中心静脉通路进行输液或药物治疗。比较2组的输注相关指标、操作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结果:骨髓腔内组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中心静脉组(P<0.05),通路建立时间、抢救室停留时间均短于中心静脉组(P<0.01)。骨髓腔内组操作者对器械使用满意度和对总体操作的满意度高于中心静脉组(P<0.01)。2组均无1 h通路并发症发生。结论:骨髓腔内通路是一种高效、快速、安全的血管通路,能为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黄攀安小峰
关键词:危重症中心静脉通路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的指标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将12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的变化。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支持时间、昏迷时间、体内乙酰胆碱脂酶(AchE)恢复时间和阿托品用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均明显降低(P<0.05),尿素氮、血肌酐、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降低(P<0.05)而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但两组间的治疗成本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的异常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牛军安小峰胡守芹强浩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肝肾功能心肌酶
血液灌流联合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2019年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66.67%)对比,观察组(93.33%)临床治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32,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ChE复常时间更短,灌流次数、给药次数、总用药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25、8.9665、5.2589、8.5658、7.1157,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
纪海明强浩胡守琴安小峰
关键词:血液灌流长托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分析
延长阿托品化时间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延长阿托品化时间对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间综合征(intermermediate myasthenic syndrome,IM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759例急性AOPP患者中传统治疗(A组)378例,阿托品和盐酸戊乙奎醚联合治疗(B组)381例。结果:A组发生IMS 27例,病死9例;B组发生IMS 12例,病死2例。B组IMS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但2组IMS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品,快速阿托品化,盐酸戊乙奎醚维持用量,间断阿托品应用,维持阿托品化状态96 h以上,病程中常规应用复能剂,营养支持对症等可明显降低AOPP患者IMS的发生率。
袁兆春安小峰牛军强浩刘佳崔惠康
关键词:中间综合征阿托品戊乙奎醚
血浆置换在抢救15例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15例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置换液为新鲜冷冻血浆或联合人血白蛋白、代血浆、平衡液等。结果:14例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有效手段,中毒早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明显。
安小峰袁兆春牛军强浩刘佳崔惠康
关键词:血浆置换疗效
皖北某地区自杀644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自杀患者的自杀原因,为采取及时救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自杀患者性别、年龄、自杀方式等信息,并通过病程记录进行核对。结果:644例自杀患者中男258例(40.06%),女386例(59.9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44岁及以下年龄段的自杀者占自杀总数的64.13%;76.55%的自杀者都选择农药。结论:中青年群体是自杀的高发人群,以农村患者居多。规范农药的加工、出售可间接减少自杀病例。
胡守芹袁兆春崔惠康安小峰
关键词:自杀急诊病例分析
52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汇总分析及救治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并发症与救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收治205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结果527例并发症患者中死亡51例,治愈462例,14例放弃治疗。结论早期识别及有效干预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安小峰强浩纪海明董飞超唐科
关键词:中毒有机磷并发症
呼吸机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本文主要介绍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5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及临床综合治疗。结果抢救成功53例,因抢救无效等原因致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4.6%。结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应及时、准确的建立人工气道并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保证足够的氧供,监测好患者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合理应用阿托品,戊已奎醚,解磷定,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唐科解岗安小峰纪海明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机械通气呼吸衰竭
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在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体会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3例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治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的用量减少;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病死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有效手段,中毒早期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联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明显。
安小峰陈德平纪海明董飞超黄攀
关键词:中毒有机磷血浆置换血液灌流
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5
2021年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以及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其他部位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PA、PAI-1水平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3 d、7 d后观察组的t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0±7.4)μg/L比(33.7±6.4)μg/L,(33.0±6.2)μg/L比(28.1±6.4)μg/L],PAI-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5±7.2)μg/L比(42.6±7.9)μg/L,(32.2±6.2)μg/L比(34.5±6.4)μg/L]。两组NIHSS及MMSE评分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11±2.95)分比(12.57±3.21)分,(7.60±2.46)比(9.89±2.87)分,(5.28±2.11)分比(7.20±2.30)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0.08±2.49)分比(17.46±2.66)分,(23.50±3.57)分比(21.11±3.50)分,(27.10±3.89)分比(24.86±4.03)分]。两组mRS评分的组间与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4周、12周后观察组的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48)分比(2.29±0.52)分,(1.30±0.24)分比(1.62±0.31)分]。结论与单纯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相比,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更具有积极作用,且出血发生率与单纯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无明显差异,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安小峰崔惠康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替罗非班纤溶系统神经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