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艳梅

作品数:52 被引量:144H指数:9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1篇科技成果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1篇油菜
  • 39篇甘蓝
  • 39篇甘蓝型
  • 31篇甘蓝型油菜
  • 14篇杂交
  • 13篇春性
  • 10篇早熟
  • 9篇春性甘蓝型油...
  • 8篇杂交种
  • 8篇特早熟
  • 6篇恢复系
  • 6篇基因
  • 6篇白菜
  • 6篇SSR
  • 6篇春油菜
  • 5篇性状
  • 5篇育种
  • 5篇杂种
  • 5篇杂种优势
  • 5篇制种

机构

  • 42篇青海大学
  • 14篇青海省农林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52篇姚艳梅
  • 32篇杜德志
  • 23篇徐亮
  • 14篇赵志
  • 9篇星晓蓉
  • 8篇赵志刚
  • 8篇唐国永
  • 6篇柳海东
  • 6篇李钧
  • 5篇李开祥
  • 4篇余青兰
  • 4篇聂平
  • 3篇张晓梅
  • 3篇滕长才
  • 3篇胡琼
  • 3篇罗玉秀
  • 2篇王艳花
  • 2篇罗春燕
  • 2篇赵洪朝
  • 2篇肖麓

传媒

  • 8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青海大学学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2012作物...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性特早熟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BnFLD和BnFCA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罗玉秀罗春燕马玉花李小安祁存芳杜德志田海宁姚艳梅张生萍
项目分离出了春性甘蓝型油菜的FLD同源基因的DNA,全长序列2876bp,命名为sBnFLD。分离出了春性甘蓝型油菜的FLD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2376bp。sBnFLD基因有4个外显子,三个内含子。sBnFLD...
关键词: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基因克隆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5个甘蓝型油菜(17个春性品种(系)和15个半冬性品种(系)以及3个春性品系与半冬性品系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30对SSR标记共扩增出90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2.8%,平均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个,片段大小介于100-1 000 bp间。②利用由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将35份材料分为5类,第I类包括17个材料,这17个材料除22号YYC-2为半冬性外,其余的均为春性材料;第Ⅱ类包括12个材料,其中18、19、20为春性和半冬性品系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系,其他的均为半冬性材料;第Ⅲ类包括3个半冬性材料,分别为华双3号、浙油758和华双2号;第IV类包括一个春性材料Wester;第V类包括两个半冬性材料中双9号和中双10号。从上述聚类结果看出总体上春性和春性材料聚在一起,半冬性和半冬性材料聚在一起,表明春性和半冬性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比较大。
聂平杜德志徐亮姚艳梅
关键词:油菜SSR标记
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60个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3个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3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45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7.3%,平均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72个,片段大小介于50-550 bp间。②聚类分析可将全部材料划分为A、B共两大类群,白菜型亲本浩油11号单独聚在A类,两个甘蓝型亲本(E144、039)和60个后代杂交种共同聚在B类,而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品系又被划分到不同的亚类,没有完全聚到一起,说明利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造出来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它们的甘蓝型亲本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姚艳梅徐亮胡琼杜德志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春性SSR标记
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青杂8号的选育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培育出在海拔2 900 m以上且年平均温度在0.5℃以下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省海北州和海南州)可以正常成熟的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并进一步扩大甘蓝型油菜在脑山地区的种植面积。利用甘白种间杂交创造出的优质特早熟甘蓝型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选育出的不育系380A、保持系380B和恢复系187R,然后,进行三系配套并以该地区的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浩油11号为对照,培育出早熟双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青杂8号。该品种适合在青海海拔2 900 m以上且年平均温度在0.5℃以下的区域种植,比该地区主栽品种浩油11号增产10%左右,因此,可替代该地区的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浩油11号,也可以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复种。
姚艳梅唐国永
关键词:早熟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种
一种缩短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并增强其抗倒伏性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缩短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并增强其抗倒伏性的育种方法,利用有限花序能有效缩短生育期及增强抗倒伏的特性,避免转育早熟和抗倒伏等复杂的数量性状;而且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目标性状基因,避免在回交过程中目标性状基因的丢...
杜徳志李开祥赵志姚艳梅徐亮李钧
文献传递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在青海生态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表现被引量:27
2010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 II)组配成66个组合,考查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分为5类,第I类主要为春性材料,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II、III、V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SR的分子遗传距离与大多数性状F1表现及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利用SSR预测杂种优势效果还不明显。
杜德志聂平徐亮罗玉秀姚艳梅周红伟张晓梅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生态类型杂种优势
甘蓝型油菜DH系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由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青油14号×四达和北山繁×46号的F1植株通过小孢子培养所获得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中,各随机选择31个DH系,分别编号为:1-31,32-62,采用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30对SSR引物分别扩增出82、80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各占总扩增位点的75.2%和74.1%,片段大小介于120-900 bp间。每对引物在不同DH系间的等位基因数在2-9间,平均位点为3.63个。1-31 DH系PIC(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6-0.85,平均为0.60;32-62 DH系PIC变幅为0.06-0.86,平均为0.56。遗传距离分布频数分析表明,两个组合DH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布在〉1.0范围内的频数都超过了30%(分别为37%和34.4%)。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在0.66处可将62个DH系聚为四大类。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且不同组合的DH系基因型多样性不同。
焦德丽徐亮姚艳梅杜德志
关键词:DH系甘蓝型油菜SSR标记
青海大黄油菜在人工异源多倍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赵志刚姚艳梅余青兰
该研究通过有性杂交、胚抢救等技术,以白菜型油菜“青海大黄油菜”为母本,以多个不同品种的芥蓝为父本,人工合成了67 株甘蓝型油菜;同时对种间杂种子房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优化,揭示人工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规律,...
关键词:
关键词:油菜白菜型
拓宽春性甘蓝型油菜遗传基础的技术研究
姚艳梅肖麓赵志刚尚国霞
课题组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利用甘白种间杂交选育的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表明利用甘白种间杂交可以有效拓宽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并有效提高了春性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并且...
关键词: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杂交选育
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其中10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转育而来的不育系进行NCⅡ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0对SRAP引物扩增出25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9%。3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4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7.3%。(2)两种标记混合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88处可将全部材料划分为A、B两大类群,其中A类包含一个来自039×浩油11号的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和白菜型亲本浩油11号,B类包含039、E144和其余的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在相似系数0.714处B类又可以分为6个不同的亚类,两个甘蓝型亲本材料单独聚在一个亚类中,其余的64份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分别聚在5个不同的亚类中,说明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中,产量超亲优势在20%以上的有22个,占组合数的73.3%,产量杂种优势非常明显,而含油量杂种优势不明显。(4)SRAP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SSR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因此,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油菜的杂种优势,SRAP标记效果更好。
杜德志姚艳梅胡琼徐亮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春性SRAP杂种优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