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哲
-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 放血疗法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 观察放血疗法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期脑出血伴有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放血疗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常规针刺治疗。14d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上肢部分(FMA-UE)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BI和FMA-UE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01);(2)组间比较,治疗组BI、FMA-UE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33,-2.384;P分别=0.047,0.020<0.05);(3)治疗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7,P=0.092>0.05)。结论 放血疗法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有助于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许迎春丁晶吴江莹吴潇哲田珍何润东杨嘉盛
- 关键词:急性期脑出血放血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上肢运动功能
-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枝代偿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早期侧枝代偿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规范化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日针刺1次,连续6d后休息1d。治疗持续4周。1月±3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狭窄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及侧枝代偿开放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CA的V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RI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ACA的Vs、V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平均流速升高的血管数量较对照组多(P<0.05);治疗组一级和二级侧枝代偿开放的总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其中二级侧枝代偿开放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狭窄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可改善狭窄侧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同时对患者侧枝代偿开放有促进作用,尤其以二级侧枝代偿开放改善明显。
- 黄迪丁晶吴潇哲田珍
-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脑梗死急性期颈内动脉狭窄
- 从肺论治早发型帕金森病抑郁的中医临床思路
- 2024年
- 从肺功能和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抑郁密切相关的角度出发,提出的益肺防郁,治未病、清肺解郁,泻火毒、宣肺开郁,化痰浊的治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中医从肺论治EOPD抑郁的思路进行探讨。
- 吴江莹刘晓新许迎春丁晶张俊华吴潇哲郭睿婧郑娜田珍
- 关键词:从肺论治
- 引火归原法治疗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被引量:1
- 2024年
- 总结运用引火归原法治疗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的临证体会。根据PSH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认为肾元亏虚、阴阳俱损是PSH的发病基础,惊则气乱是PSH的诱发机制,虚阳浮越、火不归原是PSH的病机关键。治疗应以滋阴敛阳、引火归原为主,内服方用引火汤加味,外治首推温灸,穴位宜选关元、命门和双侧涌泉穴;预防方面应注重顾护胃气,扶正培元。
- 许迎春郭义丁晶刘婉玉田珍吴江莹吴潇哲
- 关键词:引火归原引火汤
- 头皮针结合体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水平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确认头皮针结合体针应用对于认知功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140例患者,使用随机分配方法划分成观察组(70例,脱落10例)以及对照组(70例,脱落8例)。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体针针刺患侧合谷、外关、三阴交、太冲穴;观察组额外开展头皮针治疗,针刺位置包括顶颞前斜线等,每天进行1次,每周共5次,总计持续治疗2周。对两组进行MMSE评分和血清CGRP测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90天的MMSE评分和CGRP指标,相对于治疗之前都有显著优化(P<0.05),观察组的数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认知水平并升高血清CGRP浓度,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较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效果更好,该作用可能与血浆CGRP浓度升高有关。
- 郑娜郑娜丁晶丁晶许迎春吴江莹吴潇哲郭睿婧何润东黄迪李培雯刘婉玉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 2019年
-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3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该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CRP水平。结果经头皮针及常规西医治疗后该组患者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及CRP水平。
- 田珍丁晶许迎春吴江莹吴潇哲郑娜郭睿婧何润东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要点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选择自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锥体外系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多系统萎缩(MSA)、路易小体痴呆(DLB)、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患者共172例进行研究。对所有人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头部CT/MRI检查.对部分研究对象采用了脑^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1)临床资料:各组患者主要临床特点除姿势异常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头MRI检查:59例MSA患者接受头MRI检查,其中MRJ显示橄榄桥脑小脑萎缩48例(81.4%),T2加权像上的壳核低信号4例(6.8%),桥脑“十字征”30例(50.8%)。15例PSP患者中3例(20.0%)头MRI正中矢状位显示中脑特征性“蜂鸟样”改变。全部6例CBD患者头MRJ检查显示不对称的皮质萎缩(特别是额顶区),1例(16.7%)显示T2加权像上壳核低信号。(3)头部^18F-FDGPET扫描:各组患者示踪剂分布存在差异。结论(1)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均有其特异性临床特点,可藉此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鉴别。(2)头部MRI、^18F—FDGPET检查可辅助诊断及鉴别IPD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 陈蕾张本恕胡喜庆吴潇哲田志岩
- 关键词: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核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 从几个词的译法沿革看中医英译发展之路
- 2023年
- 从“气”“五行”“五脏”“辨证论治”“经络”几个词的译法沿革分析中医英译四十年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同时归纳重要的历史事件,总结取得的成绩及不足,指出中医英译的发展方向,提出今后工作要求。
- 吴江莹刘晓新许迎春丁晶张俊华吴潇哲郭睿婧郑娜田珍
- 关键词:中医学中医名词术语翻译
- 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与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取栓术治疗,试验组在动脉取栓术治疗基础上针刺百会(GV20)、风池(GB20)、内关(PC6)、曲池(PC6)、三阴交(SP6)、足三里(ST36)、太冲(LR3),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发病90 d时mRS评分为0~2、0~3分的分布比例、发病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结果]发病第90天时试验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90天时试验组患者mRS评分为0~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两组患者BI评定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动脉取栓术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疗效优于单纯动脉取栓术治疗。
- 郑娜丁晶李孟汉杜元灏许迎春吴江莹吴潇哲郭睿婧田珍何润东黄迪李培雯刘婉玉
- 关键词:针刺动脉取栓术急性脑梗死
-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被引量:6
- 2012年
-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近年来被认识的边缘叶脑炎,该病常伴发于卵巢畸胎瘤,由于肿瘤的诱导产生抗NMDA受体的自身抗体,抗体选择性影响NMDA受体分布的脑区,从而引起记忆障碍、性格改变、不自主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灶切除和免疫调节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陈蕾田志岩吴潇哲周玉颖张本恕
- 关键词:边缘叶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