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
- 作品数:32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
- 崔丽英李晓光刘明生管宇宙邹章钰王悦翦凡李本红杜华吴双
- 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神经病学。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系统变性病,自2001年以来,该课题组在国内对ALS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该成果创新点如下:1...
- 关键词: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神经系统变性病
- 健康人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参考值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健康志愿者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建立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参考值范围。方法于2013年4—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内以公开招募的形式招募62名健康志愿者,包括不同生育经历的女性37名及男性25名。使用同芯圆针电极采集双侧肛门外括约肌轻度收缩状态下的运动单位电位,分别计算每位受试者的各运动单位电位参数平均值(包括时限、波幅、面积、平均转折、平均相数)及卫星电位出现率,依据生理影响因素建立适用于不同受试者特征的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参考值范围。结果全组受试者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是(9.92±1.31) ms,卫星电位出现率为7%±5%;依据生理影响因素分别计算正常值范围(均值±1.96标准差)为:男性7.91~12.19 ms,女性无经阴道分娩经历者7.43~10.47 ms、有经阴道分娩经历者7.50~13.54 ms;卫星电位出现率上限(均值+1.65标准差)在男性及无经阴道分娩经历女性为13%,在有经阴道分娩经历女性为20%。结论依据不同生理特征建立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参考值范围具有临床实际意义。有经阴道分娩经历女性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改变较为复杂,建议临床上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综合考虑。
- 赵蕾崔丽英杜华李本红吴双
- 关键词: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参考值
- 具有传导阻滞的纯运动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系列电生理分析
- 孙青崔丽英刘明生邹漳钰刘智谭颖李本红杜华吴双
-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同芯针电极单纤维肌电图表现
- 管宇宙丁青云吴双胡又方刘明生崔丽英
-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的自主神经系统表现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的临床表现和自主神经系统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自主神经系统损害和皮肤交感反射(skin sympathic response,SSR)的异常。方法对53例临床确诊的LEMS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患者主诉、体征(尤其是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SSR的异常发现。结果(1)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力弱(n=41),最常见的自主神经系统表现为便秘(n=25)和口干(/I=23),并可以在出现肢体力弱前出现(n=7)。(2)自主神经系统表现:心血管系统异常4例:1例心动过缓,1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心动过速。分泌腺体异常34例:23例口干,6例眼干,8例泌汗异常。28例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胃肠道症状包括便秘或腹泻。2例患者主诉膀胱尿激惹症状。7例男性患者有性功能障碍。17例患者有皮肤划痕征异常。(3)33例行SSR检查,18例异常。结论LEMS的自主神经系统表现广泛而常见。SSR可以在部分患者中发现异常。
- 管宇宙李本红杜华吴双崔丽英
- 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
- 经颅重复磁刺激对卒中慢性期的恢复作用
- 管宇宙吴双周立新王含崔丽英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书写痉挛的治疗研究
-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书写痉挛的治疗作用,并通过电生理和脑功能磁共振(fMMRI)技术对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和rTMS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15例原发性书写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5...
- 王琳万新华侯波吴双杨英麦崔丽英
- 138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传导和F波研究
- 目的神经传导测定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 ALS)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ALS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改变的特点。方法选择ALS患者138例,收集临床资料,对所...
- 王心宁冯新红刘明生崔丽英管宇宙李本红杜华吴双
- 文献传递
- PU-327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腕管综合征(double crush syndrome)
- 张洁崔丽英李本红杜华吴双
-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低频重复电刺激特点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描述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重复电刺激特点及特殊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和比较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9例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MG和19例AChR抗体阳性M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低频电流重复刺激尺神经、面神经和副神经的电生理结果.结果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组和AChR抗体阳性组经面神经重复电刺激异常比例分别为6/9和13/19,副神经异常比例为5/9和18/19,尺神经异常比例为0/9和7/19,总体阳性比例分别为8/9和19/19.经副神经刺激时,AChR抗体组异常比例明显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是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阳性MG的独立影响因素(OR=4.25,95%CI 2.19-15.25,P=0.015).结论 抗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受体激酶抗体MG的低频电刺激阳性率总体低于AChR抗体组,尤其经副神经刺激时差异明显.低频重复电刺激和血清抗体检测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 谭颖管宇宙朱立吴双丁青云胡又方崔丽英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受体胆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