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月
- 作品数:23 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脑囊虫病1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儿童脑囊虫病100例临床分析于振华1邱波2吕桂月1孔巧云1孔庆安1马巧荣11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2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据统计少年儿童脑囊虫病病例较前增多[1]。国内儿童脑囊虫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1989年以来确诊的儿童脑囊虫病病...
- 于振华邱波吕桂月孔巧云孔巧云马巧荣
- 关键词:儿童脑囊虫病癫痫CT
- 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与循环抗原检测的比较
- 1996年
- 本文对408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循环抗原检测与脑脊液常规检查和生化分析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循环抗原强阳性组和弱阳性组脑脊液中出现嗜酸粒细胞者所占的比例高于阴性组(分别是50.43%、41.26%和17.65%).274例进行脑脊液生化分析,氯化物基本正常.循环抗原强阳性组葡萄糖含量降低的发生率(14.71%)高于阴性组(3.85%).脑脊液蛋白增高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弱阳性组,弱阳性组又明显高于阴性组(分别为89.70%、71.43%和50.00%).23例原发性癫痫患者脑脊液中CAg均阴性,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分析结果正常.
- 王昌源张洪花葛凌云时发茂吕桂月岳继娥付婷霞王世君
- 关键词:脑囊虫病脑脊液循环抗原
-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1993年
- 自阿苯达唑、吡喹酮问世以来,对脑囊虫病的治疗多为单独用药。为了提高其近期治愈率,并减轻治疗中的副反应,我们对46例脑囊虫病人采用了先投阿苯达唑,后投吡喹酮的治疗方法,并于2疗程后半年以上进行复查。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8~56岁,平均34岁;病程10d~17年,平均2.5年。46例中有颞癫发作者35例(76.09%),其中大发作32例,小发作1例,局限性发作2例。间歇性发热3例(6.52%)。头痛、头晕37例(80.43%),恶心8例(17.39%)。
- 杨淑芳葛凌云曹仰臣张普健孔巧云孔庆安于振华杨艳君吕桂月吴晓燕董玉华魏庆宽曹健
- 关键词:脑囊虫病囊尾蚴病阿苯达唑疗效
- 归芪汤治疗乳糜尿16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1998年
- 归芪汤治疗乳糜尿163例临床观察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吕桂月董红辛福敏张志华乳糜尿是班氏丝虫病慢性期临床表现之一,患者由于丢失大量脂肪和蛋白出现消瘦、贫血,丧失劳动能力等,对人体危害很大。40年来,我所曾试用多种中西医方法治疗乳...
- 吕桂月董红辛福敏张志华
- 关键词:归芪汤中医药疗法乳糜尿
- 中药洗剂结合绑扎治疗肢体象皮肿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吕桂月张敬举辛福敏
- 关键词:中药洗剂绑扎丝虫病
- 预见性干预措施在治疗脑囊虫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措施在吡喹酮、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7年12月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诊断脑囊虫病患者2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按预见性干预措施程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程序护理,均采用口服吡喹酮、阿苯达唑进行治疗。结果预见性护理组,荨麻疹、肝功损害、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等杀虫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预见性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吡喹酮、阿苯达唑杀虫反应发生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李慧毛德华陈红旗吕桂月陈延平
- 关键词:脑囊虫病吡喹酮阿苯达唑
- 分型辨治乳糜尿316例被引量:4
- 1998年
- 根据中医对乳糜尿发病机制的认识,结合病情及尿液性质的不同,采用分型辨证的方法,对316例乳糜尿患者分别选用乳糜1~4号汤进行治疗。结果服药后乳糜尿消失244例,占77.2%;显著进步28例,占8.9%;进步44例,占13.9%。
- 孙广平杨艳君吕桂月魏庆宽辛福敏
- 关键词:丝虫病乳糜尿分型辨治中医药疗法
-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内容之我见被引量:1
- 1999年
- 目前,现有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大多只有简单的炮制过程,而对饮片的炮制工艺、成品性状和理化检验等项目少有具体规定,以致于中药饮片的生产、检验和使用者不能按其统一标准控制其质量优劣,因此在当前中药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中尤以饮片为最。根据目前的饮片基本情况,饮片...
- 吕桂月王维真曹健
- 关键词:中药饮片生产工艺
- 参与入侵红细胞的疟原虫蛋白酶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1
- 1997年
- 参与入侵红细胞的疟原虫蛋白酶及其作用机理于振华1杜秋丽2吕桂月11.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2.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疟原虫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的过程包括红细胞识别、红细胞粘附、红细胞膜凹入以及疟原虫进入红细胞等步骤[1]。尽管借助显...
- 于振华杜秋丽吕桂月
- 关键词:疟原虫红细胞
- 抗痫胶囊治疗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通过临床及随访观察抗痫胶囊治疗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0例、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给予抗痫胶囊 ,对照组只服用苯巴比妥。结果 :治疗组在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抗痫胶囊能减少癫痫发作频率 ,改善脑功能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吕桂月辛福敏李继民
- 关键词:脑囊虫病癫痫抗痫胶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