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
-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妇排尿主诉对膀胱残余尿量及产后尿潴留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产妇排尿主诉对其膀胱残余尿量及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产科阴道分娩后6h之内排尿,膀胱残余尿量≥400ml的产妇242例,按排尿时有无不适主诉分为两组,均给予相同干预方法,对两组产妇膀胱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产后首次排尿时有不适主诉的产妇共102例,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687.3±184.9)ml,36例发生尿潴留需留置尿管;无不适主诉的产妇共140例,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551.9±177.4)ml,20例发生尿潴留需留置尿管,两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X^2=7.3;P〈0.05)。结论产后首次排尿时有不适主诉的产妇膀胱残余尿量多、尿潴留发生率高;产后首次排尿后无不适主诉的产妇,每次排尿后持续监测膀胱残余尿量如仍≥400ml,应密切观察必要时留置尿管。
- 张俊清曹雅娜史伟
- 关键词:产妇排尿困难
-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及环境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对本院产科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及其环境相关因素(包括母婴同室病房空气、物体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及鼻腔)进行取样调查,分析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环境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措施。方法:前瞻性对2015年1-12月本院产科病房进行定期取样,包括病房空气、物体物品表面、医护人员手及鼻腔,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和菌株鉴定。同期对新生儿皮肤感染取样后进行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结果:2015年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为1.9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25.0%。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19.7%,其中耐甲氧西林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检出率为5.3%。医护人员鼻腔样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手样本(P<0.001)。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皮肤感染主要的致病菌,重视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的带菌情况,加强医护人员手及鼻腔卫生的监管,可有效降低带菌率。
- 史伟李严平马秀华
- 关键词:环境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 宫颈特殊染色法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病变机会性筛查,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后任意一项结果存在异常的2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宫颈和宫颈管FRD,以阴道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研究FRD筛查宫颈HSIL及以上病变的准确性。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FRD、高危型HPV检测和TCT筛查宫颈HSIL及以上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346、0.089和0.210(均P<0.001),其中FRD的符合率为71.9%(210/292),特异度为75.6%(161/213),阳性预测值为48.5%(49/101),均高于高危型HPV检测和TCT;高危型HPV检测的符合率为38.7%(113/292),灵敏度为98.7%(78/79),阴性预测值为97.2%(35/36),高于FRD和TCT;TCT的符合率为62.0%(181/292),灵敏度为64.6%(51/83),与FRD的灵敏度相似。FRD筛查HSIL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为82.1%(32/39),明显高于筛查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62.0%(49/79)]。结论FRD筛查宫颈HSIL及以上病变准确性较高,特异度高于高危型HPV检测和TCT,且筛查CINⅢ级及以上病变更为灵敏。同时,FRD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快捷,尤其适合在不发达地区推广使用,有助于实现宫颈病变的“即诊即治”。
- 石鑫马秀华宋风丽史伟贺笑茜郅玲玲于帅马丽丽高万里冯力民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
- 医护人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17年
- 于2015年1—12月48周的每周三对产科接触新生儿的2名医生、9名护士的手和鼻前庭涂抹采样,通过细菌培养、菌株鉴定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共采集9名医生、10名护士的鼻前庭标本495份、手标本483份,鼻前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平均带菌率为8.1%(40/495),手MRSA平均带菌率为5.0%(24/483),鼻前庭MRSA检出率高于手MRS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P<0.05);第2季度鼻前庭MRSA检出率高,为12.2%(17/139);第1季度手MRSA检出率高,为15.3%(15/98)。提示医护人员MRSA检出率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鼻腔和手卫生的培训和监测。
- 李严平陈沂宋风丽史伟陈景芝马秀华
- 关键词:带菌情况
- 社区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被引量:5
- 2018年
- 2016年1-12月对社区中出生28d以内的新生儿进行访视,观察新生儿有无皮肤感染,对有皮肤感染者,记录新生儿的感染部位,采集家庭看护人员手、鼻腔的皮肤样本以及家庭看护人员最常接触的部位,如水龙头、手机、马桶按钮等进行涂抹采样,通过作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全面分析新生儿皮肤感染与家庭环境及看护人员所携带的微生物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联系。共访视1452名新生儿,存在皮肤感染2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感染疾病以脐炎为多(11例),其次是毛囊炎(9例)、脓疱疮(7例)。感染部位共计36处,以颈部(12例)、腋窝(7例)和脐周(7例)为多。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和大肠埃希菌(7例)为主,其中有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家庭环境中及家庭看护人员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新生儿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均存在相关性(X^2=678.808、820.396,P<0.01)。7例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中其家庭看护人员或是家庭环境中均培养出大肠埃希菌。提示新生儿家庭看护人员及家庭环境与新生儿皮肤感染密切相关,提高家庭看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及改善家庭环境的卫生情况对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十分重要。
- 李严平宋凤丽史伟陈景芝马琳马秀华
-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感染家庭环境
-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引起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皮肤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皮肤感染的20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胎膜早破与无胎膜早破病史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4.19%、2.09%;产程延长者与产程正常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6.46%、2.09%;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者与阴道分娩者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2.99%、0.69%;羊水性质正常与异常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1.73%、6.72%;有窒息与无窒息的新生儿皮肤感染率分别为11.11%、2.2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单、双、3、5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0%、1.24%、2.05%、3.55%,单人病室与双人病室、双人病室与3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人病室与单人、双人、3人病室,单人病室与3人病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受到分娩方式、产程、是否存在围产期合并症以及病室人数的影响。
- 张俊清马秀华曹雅娜宋风丽史伟李雅琴
-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感染母婴同室
-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及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的调查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调查笔者所在医院产科病房新生儿皮肤感染及接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带菌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措施。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病房新生儿皮肤感染与接触新生儿医护人员的带菌情况。对新生儿皮肤感染取样后进行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每周定期对医护人员手及鼻前庭进行取样,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2015年笔者所在医院产科病房新生儿4032例,发生皮肤感染78例,皮肤感染的发生率为1.94%,上半年与下半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最常见,占25.0%。接触新生儿医护人员手及鼻腔样本共978例,细菌检测阳性率为19.3%。上半年及下半年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1%及14.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样本细菌检测阳性率为26.4%,手样本细菌检测阳性率为12.3%,鼻腔样本细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手样本(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皮肤感染主要的致病菌。加强医护人员手及鼻腔卫生的培训及监管,可有效降低带菌率。
- 史伟李严平宋凤丽刚君马秀华
-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感染医护人员带菌情况
-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原因、特点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产科分娩的母婴同室新生儿9 131例进行研究。结果新生儿皮肤感染206例,感染率为2.26%;感染主要以新生儿脓疱疮(192例)为主;感染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3 d内发生的占89.81%;是否有创分娩、产程是否延长、是否为有围产期合并症的新生儿,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利奈唑烷对金葡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相当高。结论新生儿皮肤的特点是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内因,环境因素是外因。其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产程长短、围产期合并症等因素有关。重视孕期保健和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 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石鑫李妍史伟王春霞刘盈马琳
-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感染母婴同室
- 产后残余尿量的观察与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通过对产妇膀胱残余尿量的测定并对残余尿值进行观察分析,以便及时发现产后尿潴留,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435名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膀胱残余尿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1%;膀胱残余尿量<400 ml的产妇无尿潴留发生;膀胱残余尿量在400~499 ml的产妇与膀胱残余尿量>500 ml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产妇膀胱残余尿量的观察为护士适时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能够及早发现产后尿潴留,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产妇痛苦。
- 张俊清曹雅娜史伟
- 关键词:残余尿量
-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HSIL和宫颈浸润癌的诊断价值及宫颈浸润癌漏诊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浸润癌的诊断价值及浸润癌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469例HSIL和宫颈浸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宫颈冷刀锥切术或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HSIL和宫颈浸润癌的符合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浸润癌漏诊的影响因素。结果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HSIL的469例患者,经宫颈冷刀锥切术或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HSIL者396例,符合率为84.43%。术后病理降级35例,病理升级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阴道镜检查、阴道分娩史、宫颈病变组织面积及有无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 16和(或) HPV18感染、宫颈管搔刮的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55岁、阴道镜检查不充分、阴道分娩史、宫颈病变组织面积<1/2、合并HPV16和(或) HPV18感染、无宫颈管搔刮是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漏诊宫颈浸润癌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诊断HSIL及宫颈浸润癌符合率较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诊断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阴道镜医师应注意年龄> 55岁、阴道镜检查不充分、有阴道分娩史、宫颈病变组织面积<1/2、合并HPV16和(或) HPV18感染的患者,对其进行宫颈管搔刮,降低宫颈浸润癌的漏诊率。
- 石鑫宋风丽史伟郅玲玲贺笑茜于帅马丽丽高万里
-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活检宫颈浸润癌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