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危燕芬

作品数:19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献血
  • 5篇无偿
  • 5篇无偿献血
  • 4篇献血者
  • 3篇血型
  • 3篇血液
  • 3篇无偿献血者
  • 3篇红细胞
  • 2篇溶血
  • 2篇输血
  • 2篇配血
  • 2篇配血不合
  • 2篇抗体
  • 2篇交叉配血
  • 2篇交叉配血不合
  • 1篇血型鉴定
  • 1篇血液成分
  • 1篇血液成分输血
  • 1篇血液筛检
  • 1篇衣原体

机构

  • 17篇广州血液中心
  • 2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19篇危燕芬
  • 15篇朱仕清
  • 2篇吴小梅
  • 1篇朱秋玲
  • 1篇汪丽娟
  • 1篇刘芳
  • 1篇林丽娟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CV和MCH对红细胞储存期溶血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对花都区无偿献血者人群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的筛查,统计两者低于正常值占总献血人数的比例,同时分析MCV和MCH对红细胞储存期溶血率的影响,探讨献血前增加MCV和MCH筛查项目的必要性。方法留取血袋留样袋剩余血标本2246人份做血常规检测,以MCV<82 fl和(或)MCH<27 pg的血液为实验组,MCV和MCH在正常值范围内相同数量的血液为对照组,检测红细胞在保存期14天和30天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出红细胞的溶血率。结果 2246人份献血者标本中,共筛查108人份为MCV和MCH低于正常值,占总调查人数的4.81%;82袋红细胞在保存期14天时溶血率接近标准要求的限值,而在保存期30天时(红细胞的保存期为35天)溶血率已超出标准范围。结论在地贫高发区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MCV和MCH的筛查。
朱仕清危燕芬
关键词:MCVMCH红细胞溶血率
影响RH检测的原因分析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RH血型检测方法,探讨影响RH检测结果的原因,确保实验室血型检测快捷、准确。方法对106852例本血站献血员标本进行RH(D)血型抗原检测,通过盐水法、聚凝胺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RH阴性血进行初筛、复查。结果受检者中检出RH(D)阴性316例,RH(D)阴性率为0.3%(316/106852),其中检出RHDu亚型的3例。结论盐水法对RH阴性血型进行筛查,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和聚凝胺法结合确证其阴性的检测,能有效保证RH血型检测的准确性,对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危燕芬朱仕清汪丽娟
关键词:输血
站内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在流动车采血车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站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在流动采血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可能发生站内感染的各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监测为主要手段,控制站内感染的发生。结果统计2009~2010年共在流动采血车中采集无偿献血10万人次,无1例献血者发生感染。结论实施有效站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医源性感染及细菌感染,确保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体健康。
朱仕清危燕芬
关键词:站内感染采血车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确定输血不良反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按输注血液的品种、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反应的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有输血史的人群出现反应的比例较高;输注血浆的反应发生率最高,且男性对血浆的敏感性高于女性;25岁以下的人群发生反应的比例较低,其他年龄段比例相当;悬浮红细胞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危燕芬朱仕清
关键词:输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血液成分输血
新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的最佳制备方法,同时,对影响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确保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h内采集的400ml全血200袋,分别采用富浆法(PRP)及新白膜法(BC)制备浓缩血小板,以PRP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对照组(A组),用新BC法第一次离心后制备的白膜层,分别放置在血小板震荡仪中保存2h(B组)、6h(C组)、12h(D组)、26h(E组)进行第二次离心,制备出浓缩血小板,作为实验组。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及红细胞残余量、pH值及细菌培养等指标,观察不同制备方法及白膜层不同存放时间对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影响。结果:采用新BC法(B组除外)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较PRP法含量高,其中,以D组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最高,C、E组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含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浓缩血小板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结论:采用新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优于PRP法,且采用新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可以在传统的6-8h以外的时间进行,超过24h制备仍能达到质量要求。
朱仕清危燕芬
关键词:浓缩血小板
花都区献血者RhD阴性血型表现型分布调查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对花都区无偿献血人群RhD阴性献血者的检测,了解RhD阴性血型不同的表现型分布,为建立RhD阴性稀有血型系统各表型献血者队伍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区2008年1月~2011年12月的56369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全自动梯形微孔板法进行RhD初筛,初筛阴性者再进行RhD阴性确认和表型检测,并建立Rh血型系统阴性表型数据库。结果 RhD阴性无偿献血者162名(其中弱D15名),所占比例为2.9‰。RhD阴性献血者各表型中ccdee比例最高,其后依次为Ccdee和ccdEe。结论掌握花都区无偿献血人群Rh血型分布,建立RhD阴性血型表型数据库,对保证合理计划用血,确保稀有血型患者临床用血安全及紧急供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朱仕清危燕芬
关键词:RHD阴性无偿献血者表现型
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因素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节约血液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方法收集花都地区2011~2014年无偿献血者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ALT不合格率与献血方式、性别、体重的关系,同时评价采取干预措施后的实施效果。结果 ALT不合格率街头高于团体单位,男性高于女性,高体重高于正常体重。通过对潜在ALT升高的献血人群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引起ALT升高的生理因素;对ALT初筛不合格者暂缓献血;对初次单项ALT不合格的献血者检测合格后献血,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结论针对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用于指导献血者的筛查,可有效降低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浪费。
朱仕清危燕芬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干预效果
2005 年-2014 年广州市某地区献血者HIV 感染情况分析
2016年
及时了解和掌握广州市某地区无偿献血者HIV 感染情况,以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输血传播HIV 的风险。方法:对2005 年-2014 年广州市某地区无偿献血者HIV 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某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HIV 感染率为2.2/万,感染流行趋势处于快速增长期。男性感染者明显多于女性。感染者以农民居多,学生增长明显。结论:HIV感染已向学生扩散,应引起重视,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最大限度降低经输血传播HIV 的风险。
危燕芬朱仕清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HIV感染者初筛确证
洗涤红细胞质量检查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洗涤红细胞质量及影响质量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质检洗涤红细胞的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以及血浆蛋白清除率进行分析,并对10袋洗涤红细胞的洗涤次数进行对比。结果洗涤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为(84.9±5.7)%、白细胞清除率为(93.7±4.1)%、血浆蛋白清除率为(98.5±0.99)%,洗涤3次与洗涤5次的上述三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数据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洗涤次数3次或5次对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影响不大。
危燕芬林丽娟朱仕清
关键词:洗涤红细胞红细胞回收率
乡镇村民无偿献血认知调查及招募效果分析
目的调查乡镇村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有针对性地建立1套完善的招募措施,提高村民无偿献血参与率。方法在花都区6大乡镇中,随机抽取成功献血的1 200名村民作为调查对象,以发放问卷调查表结合现场询问的形式进行。根据调查结果制定...
朱仕清危燕芬
关键词:无偿献血参与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