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鸿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人事
  • 3篇法律
  • 3篇高校
  • 2篇人事争议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权力
  • 1篇研究型
  • 1篇依法治校
  • 1篇政权
  • 1篇治校
  • 1篇人力资源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 1篇人事管理
  • 1篇审计
  • 1篇审计委员会
  • 1篇司法
  • 1篇司法实践
  • 1篇土地承包经营
  • 1篇土地承包经营...
  • 1篇农村妇女

机构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作者

  • 9篇刘鸿
  • 2篇陈文滨
  • 2篇翁子健
  • 1篇林琴珍
  • 1篇黄鸿福
  • 1篇杨朝晖
  • 1篇胡玉浪

传媒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天津市工会管...
  • 1篇中国内部审计
  • 1篇福建高教研究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等学校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被引量:3
2003年
高等学校行政权力是客观存在并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应运用法律原则控制高等学校行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刘鸿
关键词:权力滥用权力控制依法治校
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护的研究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为关切的经济权利。农村妇女与男子一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在集体经济组织中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权利。加强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一项...
刘鸿
关键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护
文献传递
高等学校非事业编制用工管理初探被引量:9
2009年
非事业编制用工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用工方式。非事业编制用工在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但也使高等学校面临的用工风险增加,人事管理的难度加大。应当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明确高等学校非事业编制用工管理的基本原则,强化高等学校非事业编制用工管理工作,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刘鸿陈文滨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问题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在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的前提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的相互关系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刘鸿翁子健
关键词:人事争议法律适用
浅议高校人事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被引量:1
2009年
激励是高校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校教师激励效能的制约因素,提出构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陈文滨刘鸿
关键词:高校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探究被引量:3
2007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管理实践不断向纵深延伸,传统高校人事管理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改善高校人事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模式陈旧、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科学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即:转变职能,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注重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增值;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素质。
刘鸿翁子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发挥“1+N”融合监督优势探析——以A高校为例
2025年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在提升治理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研究型审计的视角,提出要有效整合高校内部监督体系、发挥审计委员会的总协调,通过“1+N”融合监督,尤其是充分发挥巡察审计同步监督的叠加效应,提升二级单位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对“审巡纪”协同监督总结了有关经验与启示。
杨朝晖刘鸿林琴珍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高校内部审计研究型
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司法实践的发展与完善被引量:4
2008年
阐述了我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司法实践的立法进展,分析了人事争议司法实践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范围、案件受理、聘用合同与聘任合同的关系、举证责任分配等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适用对策。
刘鸿黄鸿福
关键词:人事争议司法实践
通勤事故工伤认定标准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通勤事故工伤认定标准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对此类工伤的认定存在着标准过高、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不利于劳动者利益的保护,需要从时间标准、路线标准、原因标准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发展与完善。
胡玉浪刘鸿
关键词:工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