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防震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术后
  • 4篇手术
  • 4篇胃肠
  • 4篇肠癌
  • 3篇预后
  • 3篇切除
  • 3篇胃癌
  • 3篇胃肠道
  • 3篇胃肠道肿瘤
  • 3篇免疫
  • 3篇结肠
  • 3篇肠道
  • 3篇肠道肿瘤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右半结肠
  • 2篇右半结肠癌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机构

  • 16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衡水市第二人...

作者

  • 16篇刘防震
  • 9篇尹长恒
  • 6篇宋德余
  • 6篇高增书
  • 5篇刘继攀
  • 5篇王成君
  • 3篇张书亭
  • 3篇鲍双振
  • 2篇王文娟
  • 2篇赵光远
  • 2篇薛雅静
  • 2篇赵建刚
  • 1篇王宁
  • 1篇郭鹏
  • 1篇刘义粉
  • 1篇王志超

传媒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腹部外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医学研究与战...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07年
为探讨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对胃肠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术前实施免疫营养加化疗共7~14d,免疫营养采用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好转后行化疗5~7d,休息1~2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术前一般营养支持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一般营养支持及化疗。入院时、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9天分别测蛋白及免疫指标,术后随访3~5年。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1天、术后第9天,治疗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IgG、IgA、IgM和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除率、术后3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能改善肿瘤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无瘤生存期,改善预后。
刘防震尹长恒刘继攀宋德余高增书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肠道营养胃肠外营养化疗
腹部手术应用吻合器268例
2008年
1999-2007年我院对268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应用消化道吻合器进行手术治疗,男145例,女123例,年龄15~87岁。胃癌9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43例,其中行近端胃大部切除49例,全胃切除2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70例;毕Ⅰ式吻合16例,毕Ⅱ式吻合54例。直肠癌84例,均行保肛手术;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15例;小肠肿瘤13例、小肠扭转9例、小肠粘连7例均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均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其中3例行横结肠造口术,2例自愈。吻合口狭窄7例,其中食管胃吻合2例,食管空肠吻合1例,均行扩张后好转;直肠前切除4例,3例半年后逐渐自行好转,1例行横结肠造口。吻合口出血2例,经保守治愈。
刘防震尹长恒刘继攀王成君宋德余
关键词:消化道吻合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手术应用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空肠吻合腹部
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III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全身化疗方案)和腹腔化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腹腔化疗:腹腔灌注紫杉醇),每组100例。所有患者治疗6~8周,每个周期21 d。收集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术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及病灶转移情况。最后,随访分析患者1年和3年患者生存率。结果腹腔化疗组患者腹痛和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化疗组1年和3年的腹膜复发转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CA19-9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腹腔化疗组患者指标水平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腹腔化疗组患者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有效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1年和3年的术后腹膜复发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同时,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无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这一治疗策略有望成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鲍双振王晓喜王志超康政捷刘防震
关键词:胃癌腹腔化疗复发转移预后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直肠阴道漏2例
2012年
例1.患者,女,66岁。主因脓血便4个月入院,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6cm处菜花样肿物,病理报告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胸部X线片及肝胆B型超声多普勒检查均无异常。充分肠道准备后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第4天排气,第5天有气体及少量大便自阴道排出,指肛检查示:
刘防震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
复杂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2005年
宋德余高增书张书亭尹长恒王成君刘防震
关键词:腹部损伤腹部脏器
精氨酸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应用含有精氨酸的胃肠外营养支持的胃肠道肿瘤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不含有精氨酸的胃肠外营养支持的胃肠道肿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测定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结果:术前:研究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6·23%、15·35%和32·14%,对照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6·45%、14·96%和31·15%,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研究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5·34%、15·65%和30·56%,对照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5·10%、16·31%和30·78%,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8·65%、13·31%和35·21%,对照组RCR、RICR和TRR分别为15·10%、15·36%和30·78%,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CR:t=2·42,P=0·012;RCR:t=9·20,P=0·001:TRR:t=5·59,P=0·0014)。结论:精氨酸可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宋德余刘防震薛雅静王文娟高增书
基于微阵列数据的胃癌相关核心基因的挖掘和鉴定分析
2020年
背景:胃癌(GC)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占第3位,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已发展至晚期,预后较差。为了筛选GC发生发展的潜在基因,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获得GSE109476和GSE118916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首先,利用GEO2R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GO和KEGG分析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利用STRING工具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挖掘出最重要的模块和核心基因。结果:共鉴定出229个DEGs。DEGs的功能变化主要集中在细胞黏附、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和胶原蛋白合成等方面。COL4A1、DCN、FSTL1、SPARC、SERPINH1基因被鉴定为核心基因。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发现的DEGs和核心基因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郭鹏赵建刚刘义粉赵光远鲍双振刘防震尹长恒裴晓露
关键词:胃癌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互作网络生物信息学
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对比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96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分为右半结肠癌组(104例)和左半结肠癌组(92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用Log-rank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右半结肠癌组患者年龄偏大、低分化或黏液腺癌比例高、淋巴结检出数目高。临床首发症状中,右半结肠癌组贫血或体重下降比例高,而左半结肠癌组中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比例高。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右半结肠癌组与左半结肠癌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3.8%和70.5%(P>0.05),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65.4%和77.2%(P<0.05)。p TNMⅡ期中,右半结肠癌组与左半结肠癌组的5年DFS分别为62.7%和70.0%(P>0.05),5年OS分别为74.6%和78.0%(P>0.05);p TNMⅢ期中,右半结肠癌组与左半结肠癌组的5年DFS分别为36.6%和65.1%(P<0.05),5年OS分别为48.8%和7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 TNM分期[HR=3.07(95%CI:1.95,4.85)]和p T分期[HR=1.83(95%CI:1.38,2.43)]是影响结肠癌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 T分期[HR=1.91(95%CI:1.41,2.61)]及p N分期[HR=2.21(95%CI:1.62,3.00)]是影响结肠癌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位置不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右半结肠癌整体预后较左半结肠癌差,在Ⅲ期患者中更明显。
郭振江王宁刘防震
关键词:结肠肿瘤肿瘤位置预后根治性切除术
中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刘防震尹长恒王成君刘继攀宋德余高增书
关键词:肠道营养
急性坏死性小肠炎误诊为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例分析
2008年
刘防震尹长恒王成君张书亭刘继攀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