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寻乌震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9
- 1989年
- 江西省寻乌地区是一个中强地震的多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5—6级中强地震,1987年8月在寻乌县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Ms5.5级中强地震群.本文概述了震区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并根据现场宏观考察资料对1987年8月中强地震群的发震构造部位、震源构造力学模型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讨。初步结论是:这次中强地震群的发生是在区域NW290°—SE110°主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震区新华夏断裂系统再度位错变形活动的结果。
- 何昭星
- 关键词:地震地质构造
- 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被引量:1
- 1985年
- 本文所指的台湾海峡,北以福建闽江口至台湾岛北端的富贵角连线为界;南界广东南澳岛至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东、西界分别至台湾岛海岸和福建海岸。台湾海峡在地质上的中—新生代时期是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东为台湾新生代褶皱隆起带(属琉球-菲律宾岛弧-海沟构造系的一部分);其西为戴云山中—新生代隆起褶断带(属浙闽粤东部隆起带的一部分),而台湾海峡则是介于上述两大隆起褶断带之间的断陷(块)沉降带。断陷始于中生代末期,新生代以来继续发生大幅度沉降运动并接受沉积。
- 何昭星
- 关键词:台湾海峡地质构造中强地震近岸海域地震活动
- 厦门筼筜港的形成与演变被引量:8
- 1990年
-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资料,概述了筼筜港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重点论述了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阐述了该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把它划分为5个发育阶段。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港区地质地貌
- 厦门筼筜港区环境地震地质的若干问题
- 1990年
- 本文研究了厦门筼筜港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分区特征,讨论了该区环境地质的若干问题。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地震环境地质
- 惠安埔塘-青山断裂的活动特征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从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学等研究了福建惠安埔塘-青山断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的断层面具有新鲜擦痕、破劈理,有未固结的断层泥、角砾岩;断层两侧地貌面差异变形,有断层陡崖、三角面和跌水与瀑布;第四纪沉积层受构造扰动,发生拖曳和变形。经14C年代测定认为,该断裂最新活动年代介于42000~24000a,B.P.间,断裂活动性质为兼具右旋水平错动的正断层(张扭性),年均垂直活动速率为2.1mm/a左右(时限以18000a计算),断裂活动具有逐渐向南迁移特征。
- 姚庆元何昭星
- 福建晋江金井—深沪湾断陷晚第四纪的地壳变动及海平面变化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探讨了福建晋江金井—深沪湾断陷的地貌、第四纪沉积特征,晚第四纪的断裂—断块构造活动、地壳变形及区域海平面变化。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第四纪地壳变动海平面变化
- 我国近代海平面变化与沿岸地壳升降的关系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从理论及实际资料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海平面与沿岸地壳这两个独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只有对两者变化幅度值进行数学分析,才能确切地了解海岸升降的原因;我国东部沿岸新构造时期地壳的升降活动所反映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总体上显示为北高南低特征,该特征与沿岸断块构造差异活动(北降南升)密切相关,而根据地壳形变测量、验潮站观测资料所得的海平面则相反(北低南高)。这一矛盾现象似可用长周期趋势变化与短周期瞬时变化的“非等效性”予以解释。文中还认为南海海域近代海面上升与沿岸地壳下降活动关系密切;以地壳年均升降速率为指标划分地壳垂直活动强度类型应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华南沿岸既有“相对稳定”岸段,也有“活动”及“强烈活动”岸段。
- 高家镛何昭星张金通
-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海岸
- 龙海-漳浦沿海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结构特征被引量:5
- 1994年
-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对研究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进行了较系统地划分,并初步探讨了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结构特征。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第四纪地层
- 福建省龙海—漳浦沿海第四纪地壳运动特征与地震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论述了福建龙海—漳浦沿海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结构、构造地貌、第四纪地壳运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第四纪地壳运动地震
- 厦门岛地貌类型的划分及其开发利用
- 1988年
- 本文依形态成因结合、突出形态的分类原则,较系统地划分了厦门岛的地貌类型,简介其分布与特征,并就其在土地利用、工程抗震、旅游资源和环境地质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 姚庆元何昭星
- 关键词:地貌类型更新统断块构造剥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