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海-漳浦沿海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结构特征被引量:5
- 1994年
-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对研究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进行了较系统地划分,并初步探讨了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结构特征。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第四纪地层
- 福建省龙海—漳浦沿海第四纪地壳运动特征与地震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论述了福建龙海—漳浦沿海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结构、构造地貌、第四纪地壳运动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第四纪地壳运动地震
- 福建晋江金井—深沪湾断陷晚第四纪的地壳变动及海平面变化被引量:1
- 1991年
-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探讨了福建晋江金井—深沪湾断陷的地貌、第四纪沉积特征,晚第四纪的断裂—断块构造活动、地壳变形及区域海平面变化。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第四纪地壳变动海平面变化
- 厦门筼筜港区环境地震地质的若干问题
- 1990年
- 本文研究了厦门筼筜港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分区特征,讨论了该区环境地质的若干问题。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地震环境地质
- 惠安埔塘-青山断裂的活动特征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从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学等研究了福建惠安埔塘-青山断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的断层面具有新鲜擦痕、破劈理,有未固结的断层泥、角砾岩;断层两侧地貌面差异变形,有断层陡崖、三角面和跌水与瀑布;第四纪沉积层受构造扰动,发生拖曳和变形。经14C年代测定认为,该断裂最新活动年代介于42000~24000a,B.P.间,断裂活动性质为兼具右旋水平错动的正断层(张扭性),年均垂直活动速率为2.1mm/a左右(时限以18000a计算),断裂活动具有逐渐向南迁移特征。
- 姚庆元何昭星
- 福建金门岛东北海区牡蛎礁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8
- 1985年
- 七十年代初期,晋江县沿海渔民在围头湾大伯岛附近捕捉对虾时,发现了牡蛎壳层富集。此后,陆继发现沿着安海湾口的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的大伯水道。堆积着丰富的牡蛎壳层,称为牡蛎礁。近些年来,金门岛东北水道也发现了同样的牡蛎礁堆积(附图)。大伯水道源安海湾口,经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全长15—17.5公里,走向N310°—320°W,宽1000—2000米。根据水深不同,分上、中、下三段。
- 姚庆元
- 关键词:金门岛水深水文要素
- 厦门篔筜港一钟宅断裂带的活动性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结合卫片和航片影象分析等,论述了筼筜港—钟宅断裂带的存在,并从地貌面、沉积物、风化层的变形、断裂物质、地形、水系及微地震等方面分析了该断裂带自距今30k—40ka以来的活动性问题。
- 姚庆元
- 关键词:野外地质微地震第四纪地质航片火山熔岩
- 厦门筼筜港的形成与演变被引量:8
- 1990年
-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资料,概述了筼筜港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重点论述了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阐述了该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把它划分为5个发育阶段。
- 何昭星姚庆元
- 关键词:港区地质地貌
- 福建沿海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中的进展与问题
- 姚庆元
- 关键词:第四纪地质年代学海平面海洋地质学
- 福建深沪湾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发现的古地理意义被引量:7
- 1988年
- 本文研究了分布于福建深沪湾南岸潮间带的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结果表明,古森林属陆相裸子植物,距今约8ka;牡蛎礁主要由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化石组成,其形成年代约距今3k—4ka,从而为研究该区的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古地理环境演变提供佐证。
- 姚庆元
- 关键词:深沪湾海滩岩老红砂古地理环境牡蛎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