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钦军 作品数:55 被引量:19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后合并症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总结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后主要合并症,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至2014-0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39例,男性87例、女性52例,年龄10~67(43.45±14.65)岁,体重26~105(66.46±13.94) kg,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4.48±44.75)mmHg(1 mmHg=0.133 kPa)。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根据术前已知的心脏合并疾病,必要时同期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随访1~24个月。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本组单纯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73例(73/139,53%),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合并其他手术66例(66/139,47.5%),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二尖瓣成形术15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经胸心脏射频改良迷宫术3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2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全组机械通气时间8~396(24.05±36.74)h,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27(2.85±3.18)d,术后住院时间5~35(10.11±4.57)d,术后心律失常108例,胸腔积液25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二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3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基本消失。重症监护病房延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55岁,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合并心律失常以及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远期随访患者症 张燕搏 常硕 王水云 于钦军 黄海波 史晨 蒙延海 杨秋蓝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并发症 预后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外科的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5 2018年 外科手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该疾病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此类患者围术期处理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综述HOCM病理生理特征及围术期处理要点。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是保证手术成功最为重要的监测手段,合并左心收缩功能不全或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行肺动脉导管监测。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是外科治疗HOCM的金标准,患者经过精细的围术期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周程辉 于钦军 王水云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围术期处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75例,男性47例(47/75,63%),女性28例(28/75,37%),年龄10-66(42.92±15.07)岁,术前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6.98±42.69)mmHg(1mmHg=0.133kPa)。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4,二尖瓣成形术9,主动脉瓣置换术2,三尖瓣成形术3,先心病2例。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全组体外循环时间66-258(133.00±39.83)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5-157(84.71±25.85)分钟,机械通气时间8-396(24.47±44.78)小时,术后住ICU时间1-27(2.99±3.23)天,术后住院时间6-35(10.20±5.31)天,术后胸腔积液12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37.31±4.34 mm vs 43.50±5.89 mm,P=0.000),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2.31±7.00 mmHg vs 86.98±42.69 mmHg,P=0.000),室间隔厚度(15.41±5.00 mm vs 22.34±6.20 mm,P=0.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动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I-II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能够安全有效地解除左室流出道的梗阻,消除二尖瓣SAM征,改善临床症状。术后� 常硕 王水云 于钦军 黄海波 孟颖 刘小希 张燕搏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并发症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BNP的影响因素及术后变化趋势 2016年 目的:回顾研究BNP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术前术后的变化趋势,探讨扩大Morrow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术后心肌逆重构的作用。 崔颢 王水云 宋云虎 于钦军 陈海波 唐兵 朱昌盛 吴荣Ebstein畸形的麻醉处理 本文对Ebstein畸形麻醉处理进行了讨论,探讨了Ebstein畸形的病理生理特点,介绍了Ebstein畸形的临床表现,讨论了Ebstein畸形的外科处理方法,介绍了Ebstein畸形的麻醉处理方案。 陈芳 于钦军 李立环关键词:EBSTEIN畸形 三尖瓣下移 心脏畸形 麻醉处理 先天性心脏病 文献传递 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处理策略及早中期结果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处理策略及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阜外医院住院二部实施手术治疗的HOCM合并冠心病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37~67(53.7±8.7)岁;术前出现胸闷症状者24例,胸痛症状者14例,晕厥史6例。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核磁共振检查,评价心功能、左室流出道及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改良扩大Morrow术联合CABG,术前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为40~152(79.6±28.7)mm Hg,同期行心肌桥松解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改良迷宫手术2例。全组无术中死亡及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合并行CABG的分支包括前降支26例,对角支16例,回旋支8例,右冠状动脉11例。合并行CABG搭桥1支的患者15例,合并行CABG搭桥2支的患者5例,合并行CABG搭桥3支的患者12例,平均CABG支数(1.9±0.6)支。术后住ICU时间1~13(4.1±2.8)d,术后住院时间6~30(12.6±5.5)d,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术后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术后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79.6±28.7) mm Hg vs.(10.8±5.9)mm Hg,P<0.001],室间隔厚度[(1.9±0.4)cm vs.(1.3±0.5)cm,P<0.001]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P<0.001),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本组术后随访6~68 (38.8±20.6)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均消失,心功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Ⅰ~Ⅱ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对于HOCM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时行CABG是安全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症状,起到协同作用,不增加患者的手术并发症。 蒙延海 王水云 张燕搏 于钦军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像指导先天性心脏病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的研究(摘要) 被引量:3 1996年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像指导先天性心脏病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的研究(摘要)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麻醉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张东亚,于钦军,胡小琴颈内静脉穿刻对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进行术中监测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张东亚 于钦军 胡小琴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与选择性早期拔管 被引量:15 1999年 近几年随着外科、麻醉、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从经济和医疗等方面考虑,提出了“快车道”心脏外科(fasttrackcardiacsurgery,FTCS)的概念。麻醉的关键问题是实施早期气管拔管,因而对心脏外科传统的大剂量阿片类麻醉是... 于钦军 王宇红 邓硕曾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麻醉 早期拔管 老年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中进行经颅脑氧饱和度(TCCO)和经颅多谱勒(TCD)监测,探讨老年病人CABG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和大脑中动脉微栓数量(HITS)的变化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择期CABG手术358例,根据年龄分为I组(年龄≥60岁)和Ⅱ组(年龄<60岁。术中使用TCCO和TCD持续监测rSO2和HITS,术后随访进行神经功能的检查和评估。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率14%,其中I组为18.7%,Ⅱ组为6%,I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同时I组的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也明显高于Ⅱ组。低 rSO2的发病率为25.4%,其中I组为30.2%,Ⅱ组为 17.3%,I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术中I组和Ⅱ组的HITS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老年病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率高,与术前合并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和术中低rSO2发生率高有关,而与HITS的绝对数量无关。引起低rSO2的原因可能与低灌注、脑氧供/氧耗失衡、或低灌注和栓塞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于钦军 曹莉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手术后并发症 冠状动脉搭桥术 神经功能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心肌桥的外科治疗策略和临床结果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心肌桥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期心肌桥松解术的处理策略及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第二住院部实施手术治疗的HOCM合并心肌桥的患者36例,男性30例(30/36,83.3%),女性6例(6/36,16.7%),年龄12~57岁,平均(37.4±13.2)岁。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核磁共振检查,评价心功能、左心室流出道及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术前出现胸闷症状者27例,胸痛症状者5例,晕厥史13例。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为51~120mm Hg,平均(73.1±18.6)mm Hg。全部患者均接受改良扩大Morrow术联合肌桥松解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改良迷宫手术1例。全组无术中死亡及术后30 d内死亡。心肌桥的位置为前降支的患者共34例,心肌桥的位置为后降支的患者为2例,心肌桥的长度范围7~50mm,平均长度为(21.8±15.5)mm。术后ICU时间1~5 d,平均(2.6±1.4)d,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7.9±2.6)d,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9例,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73.1±18.6)mmHg比(11.2±5.5)mmHg,P=0.00]、室间隔厚度[(19.2±4.2)mm比(14.8±4.3)mm,P=0.00]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P<0.001),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本组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4.6±12.5)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均消失,心功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Ⅰ~Ⅱ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心肌桥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时行心肌桥松解术是安全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症状,起到协同作用,不增加患者的手术并发症。 蒙延海 王水云 张燕搏 于钦军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肌桥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