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延海

作品数:82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动脉
  • 23篇心脏
  • 21篇心肌
  • 20篇心肌病
  • 20篇肌病
  • 20篇肥厚
  • 20篇肥厚型
  • 19篇梗阻
  • 19篇梗阻性
  • 18篇手术
  • 18篇术后
  • 18篇外科
  • 17篇主动脉
  • 16篇肥厚型梗阻性...
  • 15篇心脏病
  • 15篇先天性
  • 14篇围术期
  • 14篇先天性心脏
  • 14篇先天性心脏病
  • 13篇房颤

机构

  • 5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3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国家心血管病...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阜外医院

作者

  • 76篇蒙延海
  • 54篇张燕搏
  • 34篇王水云
  • 28篇黄海波
  • 27篇常硕
  • 25篇史晨
  • 23篇刘子娜
  • 21篇杨克明
  • 20篇杨秋蓝
  • 16篇常谦
  • 12篇张荣媛
  • 12篇朱昌盛
  • 10篇李守军
  • 10篇刘玲峰
  • 9篇田川
  • 8篇刘平
  • 7篇裴华伟
  • 6篇于钦军
  • 6篇于存涛
  • 5篇胡恩慈

传媒

  • 14篇中国循环杂志
  • 11篇中国胸心血管...
  • 8篇中华实用诊断...
  • 5篇中国心血管病...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4篇中国分子心脏...
  • 3篇中国心脏大会...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心血管外科杂...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内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的评价方法及结果:Meta分析
目的:腔内治疗(TEVAR)B型主动脉夹层可以促进病变主动脉的重塑及减少主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应用系统综述的方法评价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评价方法及结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蒙延海常谦田川裴华伟王春茂熊文龙刘文芝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重塑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后合并症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总结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后主要合并症,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至2014-0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39例,男性87例、女性52例,年龄10~67(43.45±14.65)岁,体重26~105(66.46±13.94) kg,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4.48±44.75)mmHg(1 mmHg=0.133 kPa)。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根据术前已知的心脏合并疾病,必要时同期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随访1~24个月。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本组单纯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73例(73/139,53%),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合并其他手术66例(66/139,47.5%),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二尖瓣成形术15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经胸心脏射频改良迷宫术3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2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全组机械通气时间8~396(24.05±36.74)h,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27(2.85±3.18)d,术后住院时间5~35(10.11±4.57)d,术后心律失常108例,胸腔积液25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二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3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基本消失。重症监护病房延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55岁,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合并心律失常以及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远期随访患者症
张燕搏常硕王水云于钦军黄海波史晨蒙延海杨秋蓝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发症预后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瓣环钙化的危险因素和预后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明确二尖瓣瓣环钙化(MAC)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手术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至2021年就诊于阜外医院并接受室间隔肌切除术的HOCM患者连续队列,根据MAC及严重程度分组并比较组间基线及预后差异。生存数据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术前发生MAC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用于分析评估MAC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 整个队列共纳入1035例患者,112例(10.82%)患者存在MAC。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高龄、主动脉瓣环钙化、主动脉钙化、二尖瓣收缩前向运动(SAM)、二尖瓣瓣叶增厚和术前三尖瓣反流是MAC的危险因素。术后全因死亡(3.57%比1.08%,P=0.03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23.21%比14.41%,P=0.015)、复发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8.04%比2.49%,P=0.001)和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心力衰竭(心衰)(11.61%比5.53%,P=0.012)在合并MAC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在调整其他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后,MAC是术后复发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7)。中重度MAC是远期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结论 HOCM患者发生MAC主要与高龄、女性、其他部位钙化、基线二尖瓣及三尖瓣状态等相关。在改良扩大室间隔肌切除术后,合并MAC的HOCM患者预后较差,二尖瓣反流复发率更高。
吴子宁朱昌盛聂长荣蒙延海杨秋蓝刘小希王水云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成人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术后延迟拔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索房室间隔缺损矫正术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阜外医院第二住院部行房室间隔缺损矫正术76例成年(年龄≥18)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呼吸机支持时间是否长于24 h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延迟脱机组[27例,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22±9.64)岁]和正常脱机组[49例,男16例、女33例,平均年龄(35.98±11.34)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变异。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模型,用以分析变量的显著性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延迟脱机组和正常脱机组患者体质量、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血小板、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糖、血乳酸、术后最大心率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迟脱机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肺动脉高压[OR=1.056,95%CI(1.005,1.110),P=0.030]、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36,95%CI(1.007,1.066),P=0.016]以及术后血红蛋白减少[OR=0.874,95%CI(0.786,0.973),P=0.014]。结论术前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延长和术后贫血是成人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脱机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国胜文张燕搏柏利婷杨克明黄海波蒙延海刘子娜
关键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围术期机械通气
PiCCO技术指导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CHD)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共100例ACHD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44例、女56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经验治疗(对照)组,每组各50例。PiCCO组根据放置PiCCO导管检测的相关数据进行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平衡管理,对照组根据常规监测数据对患者进行经验性处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PiCCO组ACHD患者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3、0.04)。PiCCO组患者ICU期间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米力农)用量高于对照组(P<0.01,P=0.04)。术后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HD围术期应用PiCCO技术指导治疗并积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稳定循环可促进患者早期平稳恢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蒙延海张燕搏杨克明刘玲峰黄海波常硕史晨张荣媛杨秋蓝刘子娜
关键词: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成人先天性心脏病随机对照试验
一期“杂交”手术主动脉弓替换及早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总结一期“杂交”主动脉弓部替换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及早期随访结果,探讨一期“杂交”手术适应证。方法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共22例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病人在“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期“杂交”主动脉弓替换手术。分别采用正中开胸,常温升主动脉至头臂动脉旁路移植,顺行主动脉弓部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和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替换和(或)主动脉瓣置换和(或)冠脉旁路移植术,顺行主动脉弓部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比较体外循环组与同期采用传统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行主动脉弓置换者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时间及血制品费用。结果全组均成功同期完成手术并置覆膜支架。常温组支架直径(40.80±1.79)mm,支架长度(189.0±14.39)mm。1例病人术后第6天突然死亡,尸检证实为远端夹层破裂。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132.0±24.00)min,主动脉阻断(49.18±12.09)min;支架直径(33.82±0.60)mm,支架长度(187.91±6.33)mm;1例病人术后5天CT发现纵隔积液,开胸探查证实为淋巴积液;1例病人术后12天死于呼吸衰竭及肾功能衰竭。“杂交”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数组(P〈0.05);“杂交”手术者ICU天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杂交”手术者使用血制品量及费用也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全组随访12—20个月,平均(14.45±2.33)个月。随访者均生存且恢复正常生活,无明显不适。CT复查支架无移位及内漏。术后早期支架段假腔闭合率100%。术后3个月远端夹层无变化,部分病人远端夹层血栓形成。结论一期“杂交”主动脉弓替换手术安全、有效,能较传统手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缩短�
魏以桢常谦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贺东冯钧吴永波蒙延海
关键词:动脉瘤主动脉瘤心脏外科手术
改良扩大Morrow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围术期处理策略及早期结果
蒙延海张燕搏黄海波常硕刘子娜史晨王水云
成人复杂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分析
张燕搏张荣媛杨克明李守军黄海波常硕蒙延海史晨刘子娜杨秋蓝刘玲峰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病理学机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心房颤动(AF)心房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CM中AF发生的分子学机制.方法HOCM合并AF患者术中切除左心房标本15例为AF组,倾向性匹配单纯HOCM患者左心房标本15例为对照组,Masson染色检测两组心房组织的胶原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房组织中CTGF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情况及蛋白表水平.实时PCR的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TGF及mTO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AF组心房细胞肥大,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且排列紊乱,分布不匀,形成灶性瘢痕,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F组平均光密度(0.47±0.05)高于对照组(0.3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F组CTGF在心房壁各层均有表达,以内膜和中膜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阳性表达更显著,mTOR蛋白在心房壁中各层均有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提示:AF组CTGF(41.23±4.65比34.38±5.32)及mTOR(42.56±4.71比33.56±5.24)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时PCR结果显示,AF组CTGF及mTOR的RNA表达量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平均光密度与Masson染色胶原表达量呈正相关(r=0.738,P<0.0l).mTOR的表达与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4,P<0.01);分析mTOR表达量与CTGF的关系发现二者也存在相关性(r=0.64,P<0.01).结论与单纯HOCM患者相比,HOCM合并AF的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纤维化明显,CTGF和mTOR的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是增加的,提示CTGF及其信号通路在HCM合并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通过促进胶原的合成参与了AF的发病.
蒙延海于海云刘平张燕搏王生伟朱昌盛王水云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肥厚型心肌病心房颤动发病机制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维生素K与非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高危心房颤动患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后,合并高危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应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NOAC)和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VKA)的抗凝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服务系统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NOAC和VKA在合并高危AF患者TAVI后应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月。根据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245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应用VKA患者相比,应用NOAC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降低[RR=0.74,95%CI(0.58,0.94),P=0.01]。亚组分析表明,随访时间<1年时,NOAC和VKA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7,95%CI(0.17,1.88),P=0.35];随访时间≥1年时,VKA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NO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73,95%CI(0.57,0.95),P=0.02]。两组患者在早期卒中[RR=0.50,95%CI(0.19,1.28),P=0.15]、随访期卒中[RR=1.04,95%CI(0.88,1.22),P=0.64]及出血[RR=0.94,95%CI(0.73,1.21),P=0.61]、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大出血[RR=0.80,95%CI(0.49,1.31),P=0.38]、急性肾损伤[RR=0.51,95%CI(0.16,1.59),P=0.24]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应用VKA相比,在合并高危AF患者TAVI后应用NOAC可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特别是在长期抗凝治疗中可能产生更多获益,但研究结果仍需要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
李露露蒙延海曲开勇李泽蒙张燕搏
关键词:维生素K拮抗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