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秉君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土壤水势对水曲柳幼苗水分、光合和生长的影响
- 在根区渗灌条件下,将士壤水势长期控制在5组变动范围内。研究了5种土壤水分状态下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幼苗的水分生态、光合作用和生长反应,所得结果如下: 在高于田间持水量的充分供水条件下,苗...
- 于秉君
- 关键词:土壤水势水曲柳水分生理光合作用
- 文献传递
- 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与优良种源选择的研究被引量:17
- 1990年
- 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凉水自然保护区9a生长的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的结果为据,进行了地理变异及最佳种源初步选择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①长白落叶松不同种源遗传变异丰富且广泛,与采种地的经纬度呈一定的线性相关,一般趋势为:纬度偏低,经度偏西的种源种子千粒重较轻,生长量较大,枝粗叶茂冠幅宽,封顶较晚,生长期短,集中生长量大,但适应性较差。倾向于经纬双向地理变异规律,体现了南北气候条件的渐变,产地温度特别是1月平均温度和大于或等于10℃积温是长白落叶松产生变异的重要因素。②不同种源的物候和生长节律的变异趋势为:低纬度的白河种源,各时期的相对生长均居中,生长期短,近于集中生长型;较低纬度的大石头种源(Ⅳ),前期相对生长量小,后期相对生长量居中,生长期较短属集中生长型;中纬度的白刀山种源(Ⅱ),前期与后期相对生长量较大,中期较小,生长期较长,属均匀生长型;高纬度的小北湖种源(Ⅰ),前期相对生长量居中,中期生长量大,后期较小,生长期居中,属介于Ⅱ、Ⅲ、Ⅳ种源中间型。③凉水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为大石头种源(吉林省),其高、径、材积生长分别比对照、最差种源平均值高16.28%和46.27%,30.58%和78.20%,82.00%和39.20%。3、5、7。
- 于秉君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种源选择遗传增益地理变异
- 胡桃楸早期选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1990年
- 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天然林和人工林各10和12株优势木的树干解析材料分析表明:高、径生长由剧烈分化到相对平稳的转折年龄天然林为15a,人工林为12—14a,幼成龄相关系数随幼期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增大速率依不同类型的相关和不同起源的林分而异,人工林6与22a树高相关就达显著水平,早期选择效率随幼龄增加,人工林呈“峰状”分布,天然林则依次下降。初步确定该地区胡桃楸最佳早期选择龄天然林为15a,人工林为14a,
- 杨书文刘桂丰赵克尊于秉君李俊涛王会仁夏德安
- 关键词:胡桃楸
- 全文增补中
- 中国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的研究(Ⅰ)——地理变异规律和模式被引量:7
- 1990年
- 本文以国内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Rupr.]天然分布区内17个种源(47°10′—52°25′N,119°57′—130°25′E)苗期(1a生)、幼林期(7a生)的生长、物候、抗性等主要性状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种内地理变异的规律和模式,并结合凉水参试点7a生长性状初步选出了当地及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
- 杨传平张维于秉君秦泗华桑作兴张丽霞盛喜东董岐
-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
- 全文增补中
- 中国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Ⅱ)——种源初步区划被引量:9
- 1990年
- 本文在“中国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Ⅰ)——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和模式”的基础上,依据16个采种点8年生子代的遗传表现,参考自然区划、植被区划等,把分布于我国大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划分成4个种源。它们是:(1)大兴安岭北部种源(编号Ⅰ);(2)大兴安岭中南部种源(编号Ⅱ);(3)大小兴安岭过渡种源(编号Ⅲ):(4)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编号Ⅳ)。在种源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种子的调拨范围和方向,并对兴安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的富集中心区——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的研究和利用提出了意见。文章还按林业部规划的今后每年兴安落叶松造林面积,全部采用最佳种源造林时,以种源研究中平均遗传增益20%及凉水试验点8年生种源高生长遗传增益的下限44%为据,进行了经济效益的估算。
- 杨传平秦泗华张维于秉君张鹏张培果
-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种源区划遗传增益
- 全文增补中
- 10年生红皮云杉树高生长节律与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 1991年
- 以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的材料为据,阐述了不同地理种源的年高生长节律;选出了凉水实验林场及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大丰种源;推广最佳种源造林,其10年生时可望获得31.30%的遗传增益。
- 秦泗华于秉君李风林刘通顺张维董岐于风娟杨传平
- 关键词:红皮云杉种源选择遗传增益
- 红皮云杉地理种源区划的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根据红皮云杉三个代表参试点10年生种源试验的材料,在研究其地理变异规律的基础上,以子代的生长、形态和适应性等综合性状的主分量分析结果,气候区划的验证,将红皮云杉的天然分布区划分为三个种源区,即穆棱种源区(Ⅰ)、伊春种源区(Ⅱ)、黑河种源区(Ⅲ)。
- 徐龙森王秋玉刘新田于秉君张靖杨书文
- 关键词:红皮云杉种源区划主分量分析
-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被引量:15
- 2002年
-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 2 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种源间差异显著 ;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 ,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 ,在遗传距离 0 .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 10个参试种源划为 6个种源区 :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 ;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 ,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 ,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 ,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 ,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 ;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 。
- 李景云于秉君褚延广王会仁刘桂丰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地理变异种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