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泗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红皮云杉生长变异与早期选择的研究被引量:4
- 1990年
- 通过对凉水林场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天然林和人工林树干解析研究表明:个体的生长变异与成幼龄生长变异的相关程度,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天然林生长变异和成、幼龄相关系数的增长率在50a时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减少,50a后趋于稳定,据此,以50a为该地红皮云杉天然林早期选择最佳年龄。并可用50a生的树高对100a生的材积进行早期预测,V_(100)=1.0591+0.0029h_(50)(F=11.20~*,γ=0.78~*),树高为主导因子。对于30a生人工林,18a生为早期选择的最佳年龄。并可用18a时高、径生长量对30a时材积进行早期预测:V_(30)=-0.033+0.0197h_(18)(F=7.66~*,r=0.701~*)v_(30)=-0.0091+0.0019d_(18)~2(F=25.930^(**),r=0.872^(**)),其中胸径为主导因子。
- 杨传平杨书文刘传照刘伟力张维秦泗华刘桂丰夏德安
- 关键词:红皮云杉
- 全文增补中
- 红皮云杉地理种群的初步划分被引量:2
- 1991年
- 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的材料,采用主分量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把红皮云杉的天然分布范围划分为四个气候类型及相应的四个地理种群。即日照中等、降水适中、低温气候型——小兴安岭西北部生长适中型种群(编号Ⅰ);日照短、降水量大、低温气候型——小兴安岭东南部速生型种群(编号Ⅱ);日照中等、降水量居中、高温气候型——完达山与老爷岭生长适中型种群(编号Ⅲ)和日照长、降水量少、中温气候型——内蒙古克什克腾慢生型种群(编号Ⅳ)。
- 张维张鹏徐桂林潘淑兰秦泗华盛喜东董岐杨传平
- 关键词:红皮云杉种源地理种群气候型
- 10年生红皮云杉树高生长节律与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 1991年
- 以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10年生红皮云杉种源试验的材料为据,阐述了不同地理种源的年高生长节律;选出了凉水实验林场及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大丰种源;推广最佳种源造林,其10年生时可望获得31.30%的遗传增益。
- 秦泗华于秉君李风林刘通顺张维董岐于风娟杨传平
- 关键词:红皮云杉种源选择遗传增益
- 樟子松种源区的初步划分
- 1992年
- 本文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10生樟子松种源试验的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法,将10个樟子松地理种源归并为子代遗传性状相似的3个地理种源组。以划分的种源组为依据,参考气候因子的自然划分和阻隔基因交流的自然条件,把樟子松的天然分布区划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种源区(No、Ⅰ);呼伦贝尔沙地种源区(No、Ⅱ);黑龙江沿岸冲积沙地种源区(No、Ⅲ)。
- 杨传平刘传照刘吉春代方义秦泗华张维
- 关键词:樟子松主分量分析
- 中国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的研究(Ⅰ)——地理变异规律和模式被引量:7
- 1990年
- 本文以国内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Rupr.]天然分布区内17个种源(47°10′—52°25′N,119°57′—130°25′E)苗期(1a生)、幼林期(7a生)的生长、物候、抗性等主要性状为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种内地理变异的规律和模式,并结合凉水参试点7a生长性状初步选出了当地及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
- 杨传平张维于秉君秦泗华桑作兴张丽霞盛喜东董岐
-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
- 全文增补中
- 中国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Ⅱ)——种源初步区划被引量:9
- 1990年
- 本文在“中国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研究(Ⅰ)——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和模式”的基础上,依据16个采种点8年生子代的遗传表现,参考自然区划、植被区划等,把分布于我国大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划分成4个种源。它们是:(1)大兴安岭北部种源(编号Ⅰ);(2)大兴安岭中南部种源(编号Ⅱ);(3)大小兴安岭过渡种源(编号Ⅲ):(4)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编号Ⅳ)。在种源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种子的调拨范围和方向,并对兴安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的富集中心区——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的研究和利用提出了意见。文章还按林业部规划的今后每年兴安落叶松造林面积,全部采用最佳种源造林时,以种源研究中平均遗传增益20%及凉水试验点8年生种源高生长遗传增益的下限44%为据,进行了经济效益的估算。
- 杨传平秦泗华张维于秉君张鹏张培果
-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种源区划遗传增益
- 全文增补中
- 白桦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Ⅰ)被引量:24
- 1994年
- 通过白桦嫩枝扦插及移栽试验、对影响插穗生根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使用生根促进剂和枝条的幼化状态对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扦插苗的成活率在不同的移栽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用伐根的当年生半木质木萌条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在7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62.5%。
- 詹亚光李景云刘吉春李莉滕文华王会仁秦泗华刘玉喜
- 关键词:白桦扦插繁殖
- 樟子松种内的地理变异以及最佳种源的初步选择被引量:8
- 1990年
- 本文对凉水自然保护区8a生樟子松种源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总结。主要内容有:(1)研究了樟子松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即呈现以纬向负向渐变之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经向变异是随机的;(2)形态、适应性、抗性等特征无明显差异;(3)在生长特性地理变异的基础上将樟子松10个采种点归并成2个地理种群和2个亚群,即大兴安岭北部种群(编号Ⅰ)和大兴安岭东南部与小兴安岭种群(编号Ⅱ),后者又分为红花尔基(Ⅱ—1)和卡伦山(Ⅱ—2)两个亚群;(4)以所划种群和亚群为单位进行年高生长节律分析;(5)以8D_(1·3)和8H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为凉水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地区初步选择了最佳种源(卡伦山),并以3、5、7、8a生树高生长的秩次相关分析进行了种源早期选择可能性验证。
- 秦泗华扬传平张鹏刘传照张培杲
- 关键词:樟子松遗传增益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