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钰轩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汉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型心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血压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静脉溶栓
  • 2篇静脉溶栓治疗
  • 2篇急性ST段抬...
  • 2篇高血压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感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地平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尖

机构

  • 12篇汉中市人民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汉中3201...
  • 1篇汉中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丁钰轩
  • 3篇卫娇娜
  • 3篇高宏波
  • 2篇张燕
  • 2篇张瑞凡
  • 2篇李明亮
  • 1篇周鑫
  • 1篇李国良
  • 1篇韩稳奇
  • 1篇张续民
  • 1篇杨睿海
  • 1篇白晓君
  • 1篇王琦
  • 1篇牟建军
  • 1篇冯自强
  • 1篇潘军强
  • 1篇孙超峰
  • 1篇吕颖

传媒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组(FFR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完全血运重建组(CAG组),比较两组人均支架植入数量、住院费用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资料;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FFR组人均支架植入数量[(2.0±1.5)vs(3.5±1.8)枚,P<0.01]和住院费用[(43 905±26 242)vs(65 884±20 489)元,P=0.04]较CAG组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作次数[(2.3±0.7)vs(4.1±0.5)次]和LVEF[(62.7±6.8)%vs(54.7±7.9)%]改善情况优于CAG组;术后12个月FFR组再次血运重建[4.1%(2/49)vs 17.8%(8/45),P=0.03]和MACEs发生率[8.2%(4/49)vs 24.4%(11/45),P=0.03]较CAG组显著降低。结论 FFR指导下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减少支架植入数量和住院费用,有效改善术后1个月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降低术后12个月MACEs发生率,NST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获益明显。
丁钰轩王永进高宏波杜亚坤卫娇娜
关键词:血流储备分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农村成年居民维生素B6、B12、叶酸摄入与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农村成年居民3种B组维生素(维生素B6、B12及叶酸)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我市农村地区常住居民的膳食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完成体格测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组维生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共调查研究对象3572例,平均年龄为(47.1±11.7)岁,高血压患病率为28.0%,患病率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并且女性增速显著高于男性(P<0.05)。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维生素B6量在Q4组的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低于Q1组(OR=0.70,95%CI:0.51~0.94,P=0.013);男性人群中OR为0.79(95%CI:0.53~1.01,P=0.089)。叶酸和维生素B12与高血压患病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农村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应引起重视;女性增加维生素B6摄入量可能会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张燕李明亮王永进丁钰轩卫娇娜
关键词:高血压
急性胆道感染手术时机的选择
2004年
目的 胆道梗阻是急性胆道感染的主要发病基础,解除胆道梗阻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最重要的手段,临床上应依据具体病情,因势利导,积极抢救,勿误治疗时机。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67例患者的治疗及愈后进行了临床综合分析。结果 早期手术及早期对并发症、合并症积极处理后及时手术治疗。结论 急性胆道感染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采取必要的手术处理,死亡率有所降低。
冯自强张续民丁钰轩
关键词:急性胆道感染并发症手术时机胆道梗阻
体外反搏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体外反搏(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V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CM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ECP+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流与环运动速度比、每搏输出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小板黏附率、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基础肱动脉内径、基础血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6个月后,研究组的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ECP联合尼可地尔治疗CMVD的临床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心功能、血液流动力学以及血清学指标,提高运动耐力,值得临床应用。
张瑞凡丁钰轩王露利王瑞珏
关键词:体外反搏尼可地尔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18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主动脉夹层属于临床比较危险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尤其进入慢性期以后,长期随访发现因病致死率可达到31%~66%。传统治疗StanfordB型夹层的方法主要为药物和外科治疗。但外科治疗的手术创伤较大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较高,特别对于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缺血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的病死率可达到50%以上。
丁钰轩杨睿海王永进李明亮高宏波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并发症发生率长期随访
分析希氏束起搏应用于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优势
2021年
目的:分析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应用于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优势。方法:随机连续性纳入具备起搏器Ia类植入指征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和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的老年患者(年龄超过65岁)共138例,所有患者均予我院心内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其中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RVAP)的患者归为RVAP组(n=80),行希氏束起搏(HBP)的患者归为HBP组(n=58),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 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测量反应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指标,并比较分析各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植入12个月后心脏功能、心脏结构以及QRS波时限的差异性。结果:HBP组反映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指标显著小于RAVP(包括Trs-SD、Trs-Dif、Tas-post、Ts-SD、Ts-Dif以及QRS波时限);同时,HBP植入12个月后患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植入12个月后,比较发现,RVAP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以及QRS波时限显著大于HBP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HBP应用于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优于RVAP,体现在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更高,心功能改善改善。
汤祥瑞丁钰轩程德均凌俊锋王科程
关键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方法以及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收治的54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基础治疗的4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心肌极化液营养心肌等药物,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300 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40 mg的阿托伐他汀钙片;静脉滴注150万U尿激酶(UK)+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持续给予3~7 d治疗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治愈者为27例,总有效率为85.19%,而对照组治愈者为5例,总有效率仅为47.5%(P〈0.05);观察组的胸痛缓解时间(5.4±1.5)h、CK-MB峰值时间(10.7±2.8)h均短于对照组(P〈0.05),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丁钰轩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静脉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指导意义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手术治疗的STEMI患者110例,依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CCC形成良好组和CCC形成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STE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并建立CCC形成不良的预测模型。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梗死前心绞痛、无梗死后心肌缺血、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病变血管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为STE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6(95%CI:0.711~0.801),ROC曲线AUC为0.766(95%CI:0.709~0.823),具有较好的区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提示模型准确性较好。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CCC形成良好组STEMI患者全因死亡率与CCC形成不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无梗死前心绞痛、无梗死后心肌缺血、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病变血管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STE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CC形成良好与否对STEMI患者PCI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影响,但CCC形成良好对降低STEMI患者全因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张燕王永进王琦丁钰轩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侧支循环影响因素预后
尼群地平与小剂量双氢克尿噻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尼群地平与小剂量双氢克尿噻配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给予尼群地平与小剂量双氢克尿噻配伍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及各种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尼群地平与小剂量双氢克尿噻配伍治疗6个月后,100例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且全部达标,各种代谢指标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尼群地平与小剂量双氢克尿噻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显著,对机体糖、脂、蛋及水盐代谢无明显影响。
潘军强丁钰轩吕颖周鑫韩稳奇李国良孙超峰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疗法尼群地平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V、DC、AC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腺苷环化酶(A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HRV、DC、AC指标,分析其在疾病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的SDANN、SDNN、PNN50、SDNNI、RMSSD、DC、A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Ⅰ~Ⅱ级患者的SDANN、SDNN、PNN50、SDNNI、RMSSD、DC、AC均高于Ⅲ~Ⅳ级患者(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RV、DC、AC较健康者降低,尤其是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指标更低。
张瑞凡丁钰轩刘贞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