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亮

作品数:22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汉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心房
  • 4篇心房起搏
  • 4篇起搏
  • 4篇彩色多普勒
  • 3篇心力衰竭
  • 3篇食道
  • 3篇食道心房
  • 3篇食道心房起搏
  • 3篇衰竭
  • 3篇介入
  • 3篇超声
  • 2篇三磷酸
  • 2篇三磷酸腺苷
  • 2篇腔内
  • 2篇主动脉
  • 2篇腺苷
  • 2篇磷酸腺苷

机构

  • 17篇汉中市人民医...
  • 2篇荣成市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李明亮
  • 4篇杨睿海
  • 4篇段小民
  • 3篇胡继新
  • 3篇杨军
  • 3篇底炜
  • 3篇付良轩
  • 3篇王庆莲
  • 2篇王琦
  • 2篇田智华
  • 2篇郭昕
  • 2篇高保林
  • 2篇丁钰轩
  • 2篇张燕
  • 2篇高宏波
  • 1篇张春瑞
  • 1篇王艳萍
  • 1篇白晓君
  • 1篇董丽华
  • 1篇于文奎

传媒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与预后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积累该病的诊疗经验。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SCAD所致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历资料和CAG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18例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例(27.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例(16.7%),不稳定性心绞痛10例(55.6%);患者平均年龄(47.5±12,3)岁,其中女性13例(72.2%),合并2种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仅7例(38.9%);冠状动脉夹层的分型以1型病变10例(55.6%)为主,18例患者共发现23处夹层病变,5例(27.7%)合并多支冠状动脉夹层病变,其中12处(52.2%)病变累及前降支(LAD),7处(30.4%)病变累及旋支(LCX),4处(17.4%)病变累及右冠状动脉(RCA);患者治疗策略以药物保守治疗13例(72.2%)为主,经过12个月的随访,血运重建2例(11.1%),再次心肌梗死1例(5.6%),其余15例在随访中无任何严重主要不良心脑血管(MACCE)事件发生。结论:SCAD所致的ACS患者多为年轻女性,且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后近期预后良好。
黄新亮郭欣李明亮王琦白晓君赵宽陈强高宏波
关键词: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信息,测定每位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收集在此期间患者死亡及再次出现心力衰竭(HF)症状的情况。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共358例,男185例,女173例,平均年龄(55.31±3.56)岁。不同结局的随访患者其初始脑啡肽酶水平,心力衰竭死亡组共78例,血清脑啡肽酶水平(1.43±0.04)ng/mL;心力衰竭复发组共83例,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为(1.05±0.03)ng/mL;单纯心力衰竭组共197例,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为(0.56±0.03)ng/mL,三组患者脑啡肽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2,P<0.01);心力衰竭患者脑啡肽酶水平更高组(0.45~0.78、0.79~1.15、>1.15 ng/mL)相比<0.45 ng/mL患者更易出现心力衰竭复发(OR=1.032、1.384、1.508,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脑啡肽酶>0.78 ng/mL时其死亡(OR=1.442,P<0.01)与复发(OR=1.322,P<0.01)的风险增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与患者复发以及死亡存在相关性。
陈强李明亮黄新亮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啡肽酶复发心源性死亡
起搏负荷超声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检出率的比较
2002年
目的 通过食道心房起搏负荷试验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室壁运动状态及左心室舒缩功能改变进行评价 ,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检出率 ;方法 使用心脏程序刺激仪经食道起搏导管调整心率达次极量 ;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进行左心室室壁运动记分并记录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环部血流频谱 ;结果 经食道心房起搏增加心脏负荷 ,应用左心室每搏量 (SV)、主动脉瓣环部流速积分 (VTIAO)、等容舒张时间 (IVRT)、二尖瓣口流速积分(VTIMV) )、快速充盈分数 (RFI)及室壁运动记分指数 (WMSI)作为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可提高检出率 ,以WMSI结合其它两项左心室舒缩功能阳性指标 ,其冠心病诊断的检出率为 95 % ,假阳性率为 3% ;结论 经食道心房起搏彩色多普勒负荷超声心动图 (TPDE)在冠心病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其简便、实用和安全 。
段小民李明亮王庆莲底炜杨军胡继新刘治国郭昕付良轩
关键词:食道心房起搏负荷试验冠心病检出率
在院心脏性猝死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在院患者心脏性猝死(SC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心肺复苏治疗措施。方法分析40例在院SCD患者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和复苏成功率。结果在院SCD常见病因67.5%为冠心病,即时心电图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经心肺复苏40例SCD中14例恢复自主循环,5例存活出院,存活率为12.5%.结论在院SCD危险因素有老年、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左心功能受损、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症状性心力衰竭合并多种疾病。电解质紊乱是导致在院SCD的重要诱发因素。心电图出现QTc延长、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室内多束支阻滞(AVB及BBB)等应警惕SCD.尽早除颤是提高SCD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张燕李明亮杨睿海王永进
关键词:心肺复苏电除颤
两种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的安全性与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癫痫患儿6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治疗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所有患者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CR)和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0CA)在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进行问卷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言语智商、操作智和总智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善不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0CA评分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善不大(P<0.05)。结论:与常规托吡酯预防新诊断癫痫相比,拉莫三嗪对能够更好的恢复认知功能,可提高冶疗疗效,同时安全性好。
杨睿海张春瑞李明亮李军
关键词:癫痫托吡酯拉莫三嗪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3~76岁,平均(59.41±6.15)岁。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与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组行介入治疗,观察预后与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IMT增加[(1.06±0.32)mm vs.(0.75±0.15)mm],斑块发生率升高(59.2%vs.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DV下降,PSV与RI升高,分别为[(11.68±1.00)cm/s vs.(6.35±0.85)cm/s],[(34.56±4.52)cm/s vs.(58.44±5.12) cm/s],[(0.68±0.20)vs.(0.8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影像学分析,观察组在血管狭窄处血流束变细,色彩明亮,出现束腰征;狭窄较重者从动脉节段开始血流显影较其他节段暗淡。观察组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斑块明显消失。同时介入后患者的血流参数值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有效显示血流变化与反映介入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明亮杨睿海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流参数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18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主动脉夹层属于临床比较危险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尤其进入慢性期以后,长期随访发现因病致死率可达到31%~66%。传统治疗StanfordB型夹层的方法主要为药物和外科治疗。但外科治疗的手术创伤较大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较高,特别对于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缺血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的病死率可达到50%以上。
丁钰轩杨睿海王永进李明亮高宏波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并发症发生率长期随访
血清总T3和游离T4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总三碘甲状腺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其比值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继发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5-12我科收治的404例AMI行急诊PCI患者的一般治疗、行PCI前的血清生化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以及PCI后1年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因HF再入院治疗的发生率,并根据有无因HF再入院治疗将患者分为HF组和非HF组。通过组间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logistics回归分析等评估血清总T3、fT4及其比值与HF再入院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404例AMI患者中,18例患者(4.5%)在PCI治疗后12个月内因HF再次入院治疗。HF组的血清总T3水平低于非HF组[(84.3±21.0)ng/dl∶(101.2±20.4)ng/dl,P<0.001],而fT4水平高于非HF组[(1.44±0.26)ng/dl∶(1.23±0.22)ng/dl,P<0.001],并且HF组的总T3/fT4值低于非HF组(58.39±21.35∶124.54±24.07,P<0.001)。血清总T3水平、总T3/fT4值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和0.795,其诊断阈值分别为81.19ng/dl和67.46。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总T3/fT4值降低是AMI患者PCI治疗1年内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76,95%CI:0.964~0.989,P<0.001)。结论:AMI后总T3水平的降低与PCI治疗后1年内HF的发生密切相关,总T3/fT4值<67.46是预测HF发生的良好指标。
李明亮陈强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游离T4
食道心房起搏彩色多普勒负荷超声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段小民李明亮王庆莲杨军胡继新底炜刘志国郭昕高保林
该课题采用食道起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相结合,评价冠心病左室舒缩功能及室壁运动状态的改变,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选择冠心病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34例,起搏导管经鼻腔插入食道,用S1分级递增法,以高于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负荷超声冠心病
农村成年居民维生素B6、B12、叶酸摄入与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农村成年居民3种B组维生素(维生素B6、B12及叶酸)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我市农村地区常住居民的膳食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完成体格测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组维生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共调查研究对象3572例,平均年龄为(47.1±11.7)岁,高血压患病率为28.0%,患病率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并且女性增速显著高于男性(P<0.05)。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维生素B6量在Q4组的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低于Q1组(OR=0.70,95%CI:0.51~0.94,P=0.013);男性人群中OR为0.79(95%CI:0.53~1.01,P=0.089)。叶酸和维生素B12与高血压患病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农村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应引起重视;女性增加维生素B6摄入量可能会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张燕李明亮王永进丁钰轩卫娇娜
关键词:高血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