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力军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遵化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静脉
  • 3篇导管
  • 3篇导管植入术
  • 3篇胸部
  • 3篇植入
  • 3篇植入术
  • 3篇中心静脉
  • 3篇颈胸部
  • 2篇动脉
  • 2篇皮下
  • 2篇皮下隧道
  • 2篇颈内静脉
  • 2篇64排螺旋
  • 2篇64排螺旋C...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感...
  • 1篇导管相关性血...

机构

  • 8篇遵化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丁力军
  • 7篇王国兴
  • 5篇张继峰
  • 4篇孟庆波
  • 3篇刘铁山
  • 3篇赵继军
  • 2篇王凤玲
  • 1篇尹长青
  • 1篇王玉林
  • 1篇徐连生
  • 1篇王保海
  • 1篇刘东升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64排螺旋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
2023年
就64排螺旋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展开探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110例接受肘关节CT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采取常规体位扫描(对照组)与在优化改进体位下扫描(研究组)的两组,各55例,观察具体检查情况。结果 研究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18%(54/55),高于对照组87.27%(48/55),P<0.05;研究组单次扫描辐射剂量为(6.98±0.73)mGy·cm,低于对照组(9.67±1.12)mGy·cm,P<0.05。结论 在利用CT展开肘关节扫描时,对体位进行优化改进不仅能降低辐射剂量,还能提升图像质量,值得推荐开展。
丁力军赵继军王国兴
关键词:64排螺旋CT肘关节图像质量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
2023年
就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展开探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20例接受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的患者,依据采取技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触发模式)和研究组(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各110例,对两种技术模式扫描结果展开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主动脉根部、肺动脉CT密度值分别为(399.54±41.58)HU、(176.71±24.83)HU,低于对照组(478.65±52.91)HU、(288.72±30.43)HU,P<0.05,研究组最佳对比剂符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76.36%,P<0.05;研究组后续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7.27%,与对照组92.73%无差异,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中,小剂量峰值测试延迟触发模式能有效避免个体差异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在延迟扫描中找到最佳对比剂浓度,从而强化检查效果,为后续血管重建提供科学指导。
丁力军王国兴赵继军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围术期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LSJIC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确诊需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且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不适用的患者336例,分为观察组(n=163)与对照组(n=173)。观察组行LSJICC,对照组行CVC植入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达1年左右。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及穿刺出血或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JICC为静脉置管提供了新通路,相较于CVC植入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使导管的长期留置成为可能。
王凤玲马艳娜孟庆波王国兴丁力军张继峰刘铁山
经下肢对比剂入路提高颈胸段动脉CT血管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64排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使无创性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趋于成熟及完善,基本取代了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1-2]。然而,由于临床上常规选择右上肢肘部静脉作为对比剂入路,使颈胸段静脉内直接高浓度对比剂产生伪影干扰,对颈胸段动脉CTA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引起动脉管壁细小病变显示不良、低估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导致血管狭窄程度被低估,甚至CT减影失败。
王国兴王玉林刘东升丁力军张继峰
关键词:头臂干椎动脉隐静脉
倍他乐克按心率个体化给药及不同给药方式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成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寻心率控制个体化倍他乐克的给药量及给药方式,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方法依据患者的基础心率及血压、心理状态、心率变异性及既往有无用药情况,个体化酌情增减用药量,随机分舌下含服给药及嚼碎吞服给药2组,总量控制≤200 mg/24 h。结果个体化给药心率控制患者,检查成功率及图像优秀率比经验性用药均显著提高,分别高出12.4%及24.2%,且舌下含服给药比嚼碎吞服给药在检查成功率及图像优秀率均有提高,分别高出3.9%及14.5%。结论倍他乐克个体化给药,使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图像优秀率均有明显提高。
丁力军王国兴高博韩立杰董雪霞张继峰万佳明潘越
关键词:倍他乐克
螺旋CT引导下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螺旋CT引导下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LSJI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中心静脉置管患者(79例)作为LSJICC组,利用螺旋CT对颈内静脉及上腔静脉成像后行LSJICC;同时选择行超声引导下的PICC患者(80例)作为PICC组。比较两组血液学指标、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LSJIC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8. 73%)大于PICC组(9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4)。术后LSJICC组的凝血指标优于PICC组(P <0. 05),而两组间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LSJICC组穿刺出血、导管移位及导管堵塞发生率显著低于PICC组(均P <0. 05),LSJ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大于PICC组(P=0. 000)。结论:螺旋CT引导下LSJICC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置入时间。
王国兴方建军孟庆波丁力军张继峰刘铁山
关键词:导管植入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检查与临床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 CT表现与临床关系 ,明确 CT检查在新生儿 HIE的诊治及预后中是否有指导作用。方法新生儿 HIE 169例 ,均经头颅 CT检查 ,分别对其 CT表现与临床进行分度 ,并定期复查。结果新生儿 HIE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差 ;CT分度与胎龄无显著差异 ,而与出生体重及颅内出血发病率有显著差异性。在预后中 ,外部性脑积水多见于新生儿 HIE中、重度患儿 ,脑软化、脑萎缩及部分 CT表现为正常的患儿可遗留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结论 CT检查对新生儿
尹长青徐连生赵继军孟庆波户志利王保海丁力军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CT
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改善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颈胸部长段皮下隧道,内静膝-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LSJICC)改善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入住本院需要中心静脉插管治疗的老年患者3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CRBSIs患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分析,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CRBS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率为9.54%;CRBSIs的病原菌分布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假丝酵母菌;多因素Cox回归昱示年龄、吸烟、置管时间、染菌类型及疾病类塑对患者术后不良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LSJICC对于预防老年患者CRBSI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王凤玲马艳娜孟庆波王国兴丁力军张继峰刘铁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