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 :报告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8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本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60例,年龄23~65岁(46&#...
- 肖锡俊袁宏声唐红黄云朱鹏钱永军
- 关键词:心房颤动二尖瓣置换
- 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报告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8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本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60例,年龄23~65(46±12)岁,二尖瓣狭窄49例、二尖瓣反流6例、二尖瓣双病变28例,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7例、Ⅲ级76例,心房颤动持续时间0.5-18.0(5.4±4.0)年。手术采用Cardioblate系统,射频能量25~30 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在完成右心房主要的切口及消融后阻断主动脉,经房间隔后左心房切口或房间隔切口施行左心房消融、二尖瓣置换及其他所需的手术,复跳后再完成右心房余下的消融及切口。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2例(机械瓣故障1例,多器官衰竭1例)。体外循环时间70~160(101±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06(61±22)min,射频消融时间4~23(11±6)min。随访过程中猝死2例,失访2例。6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其中53例恢复窦性心律(85%,53/62)。结论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持续心房颤动是合理及有效的。
- 肖锡俊袁宏声唐红黄云邵换璋钱永军
- 关键词:改良迷宫手术心房颤动二尖瓣置换
- 放化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术后放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每组61例。术后化疗组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联合化疗治疗,术后放化疗组在术后化疗组的基础上联合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情况、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以及不同时间点乙酰胆碱受体(AchR)、连接素(Titin)、兰尼碱受体(RyR)抗体水平。结果 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后8例患者发生肌无力危象,占6.6%(8/122),其中术后放化疗组5例(8.2%),术后化疗组3例(4.9%),两组患者肌无力危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术后化疗组[37.7%(23/61)比21.3%(13/61),82.0%(50/61)比42.6%(26/61),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化疗组患者AChR、Titin抗体的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变化并不大,而术后放化疗组AChR、Titin的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AChR、Titin抗体的水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hR水平:(0.263±0.044)、(0.261±0.035)、(0.260±0.036)、(0.255±0.040)比(0.256±0.039)、(0.247±0.023)、(0.239±0.020)、(0.237±0.022);Titin:(0.193±0.023)、(0.192±0.023)、(0.191±0.021)、(0.191±0.024)比(0.191±0.019)、(0.188±0.017)、(0.185±0.014)、(0.155±0.007),P<0.05]。RyR抗体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MG合并胸腺瘤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AChR、Titin抗体水平。
- 邹强赵夏黄云周克海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胸腺瘤切除术
- 先天性左心室憩室伴渗出性心包炎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病儿男,17岁。活动后气促、心悸伴阵发性胸痛4年。查体:发育较差,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遥远。颈静脉怒张,肝肋下7cm、剑突下5cm,质中。心脏超声示心尖部肌层可见范围约2.3cm×2.5cm×1.9cm的液性暗区与左室腔相通,通道口内径约0.4cm,心包腔可见液性暗区,舒张期心尖区前后径约3.5cm。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右偏+138°,T波改变,左心房扩大。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室壁瘤,渗出性心包炎。
- 唐波罗南黄云赵夏周克海刘红兵邹强
- 关键词:渗出性心包炎先天性左心室憩室液性暗区左心房扩大左室室壁瘤
- 老年肺癌围术期的处理
- 2000年
- 目的:总结老年肺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63例,男55例,女8例,年龄65岁~76岁,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为预计值的50%~70%,最大通气量(MVV)为预计值的40%~60%.并发心电异常26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单叶肺切除47例,右上中叶切除2例,肺叶伴受侵相邻组织切除13例,右全肺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腺癌29例,鳞癌28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按UICC1997年TNM分类,Ⅱa11例,Ⅱb22例,Ⅲa19例,Ⅲb11例.结果:并发呼吸困难,氧饱和度80%以下34例,其中8例作气管切开。肺面漏气19例,心律紊乱36例,糖尿病7例,1例酮症酸中毒,高血压12例.治愈61例,死亡2例,1例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强调咳痰,处理基础病变,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PC镇痛泵镇痛,红外线频谱仪理疗助咳痰,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助于老年肺癌术后渡过呼吸关,ZT医用胶加明胶海棉封阻肺面漏气,术前术后常规用含镁极化液,及时使用心血管药物,常规监测血糖,对异常者及时选用胰岛素,力求个体化.辨证对待术后静与动,正确指导患者术后配合治疗,均为老年肺癌围术期应重视的问题.
- 罗南熊广舒程天喜赵厦周克海刘红兵黄云
- 关键词:老年人肺癌围术期
- 肋骨内固定最佳手术时机的探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内固定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至手术内固定时间是否超过72h分为早期固定组62例和晚期固定组8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失血量与体表面积比、肺部并发症情况及术前、术后第5天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晚期固定组术前C反应蛋白中位数为45mg/L,早期固定组为2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固定组失血量与体表面积比为(334.19±37.53)ml/m2,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2.6%(14/61),晚期固定组分别为(438.99±55.24)ml/m2,38.3%(3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早期固定组术后第5天C反应蛋白中位数为189mg/L,晚期固定组为25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创伤后早期(72h内)行肋骨内固定,有望减轻患者创伤后的全身反应,减少出血以及创伤并发症的发生。
- 黄云赵夏
- 关键词: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时机早期手术预后
- 6-氨基己酸与抑肽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清肌苷清除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时预防性使用6-氨基己酸或抑肽酶对患者术后血清肌苷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109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6-氨基己酸组(E组,39例)、抑肽酶组(A组,40例)以及空白对照组(C组,30例)。各组患者麻醉、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方法一致。手术时分别给予6-氨基己酸、抑肽酶或生理盐水。测定术前、术后72 h外周血肌酐水平。计算肌酐清除率及其变化率,并以标准体表面积校正。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酐清除率(mL/m in)分别为E组:71.82±14.82;A组:71.90±14.72;C组:72.00±16.10,各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72 h的血清肌酐清除率(mL/m in)分别为(E组:76.57±14.33;A组:78.99±13.60;C组:82.15±18.83),各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后72 h血清肌酐清除率差(ΔC rC l72)及其变化率(%ΔC rC l72)中位数分别为:8.07、0.14;A组72 hΔC rC l72和%ΔC rC l72分别为:8.41、0.13;C组患者ΔC rC l72和%ΔC rC l72分别为:5.87、0.11。三组患者ΔC rC l72、%ΔC rC l7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氨基己酸与抑肽酶对于瓣膜置换心脏手术后手术过程平稳、无手术并发症患者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 黄云江虹朱鹏肖锡俊
- 关键词:6-氨基己酸抑肽酶瓣膜置换
- 双瓣置换术后近期三尖瓣重度返流1例被引量:1
- 2006年
- 吴小东黄云肖锡俊袁宏声
- 关键词:三尖瓣反流术后近期双瓣置换返流心瓣膜
- 未破裂主动脉窦瘤手术治疗一例
- 2007年
- 朱鹏黄云肖锡俊袁宏声
-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未破裂颈静脉怒张全身水肿颜面水肿
- 单纯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指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使用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作为单纯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指征。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2010年10月单纯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指征组(A组)与血气手术指征组(B组),A组采用传统手术指征,B组采用PCO2值较基线值升高超过5mmHg为手术指征。记录、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手术例数、手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131例,其中A组71例,B组60例,组间均一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手术23例,B组手术10例,A组手术病例构成比高于B组(P=0.039)。A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3天,B组为14天,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A组发生8例,B组4例,组间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CO2变化值作为单纯肋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指征,更能反映单纯肋骨骨折对患者呼吸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 黄云赵夏唐波
- 关键词:肋骨骨折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手术指征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