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莉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牙
  • 3篇细胞
  • 3篇儿童
  • 3篇干细胞
  • 2篇真皮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真皮
  • 2篇龋病
  • 2篇祛腐
  • 2篇口腔
  • 2篇活髓保存
  • 2篇活髓保存治疗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接盖髓
  • 2篇儿童口腔
  • 2篇复合体
  • 2篇盖髓
  • 2篇车针
  • 2篇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解放军302...

作者

  • 11篇鲁莉英
  • 6篇闫黎津
  • 6篇李蓓
  • 4篇常平
  • 3篇刘洪臣
  • 3篇霍娜
  • 2篇李锐
  • 2篇邹静
  • 1篇翟晶晶
  • 1篇赵彦涛
  • 1篇陈力

传媒

  • 5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机械与传统车针祛腐法在乳牙活髓保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对比研究化学-机械祛腐法与传统车针祛腐法对深龋近髓乳磨牙治疗后活髓保存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儿童牙病科的192例患儿的192对深龋近髓的乳磨牙,每对乳磨牙随机分为化学-机械祛腐法和传统车针祛腐法两组,去除腐质后,护髓剂Ca(OH)2间接盖髓,含氟玻璃离子水门汀一次性填充,术后1个月~1年内门诊随诊。结果化学-机械祛腐法祛龋活髓保存成功率95.3%;传统车针祛腐法祛龋活髓保存成功率87.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化学-机械祛腐法在深龋近髓乳磨牙治疗的治疗中可以更大程度地保存活髓,从而减少对后继恒牙发育的影响。
常平闫黎津李锐鲁莉英李蓓
关键词:乳牙间接盖髓
牙胚微环境对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特性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诱导后成牙分化的可行性,以期为组织工程再生牙齿探寻一种可靠的成体干细胞。方法:使用大鼠胚胎期发育牙胚制备条件培养基,诱导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分化,检测诱导后细胞增殖变化、矿化能力以及体外检测基因表达和细胞表型。结果:大鼠胚胎期发育牙胚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后,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增殖加快、矿化能力增强,同时,诱导组细胞中可检测到ALP、OCN、BSP mRNA以及DSP和DMP-1 mRNA的表达,进一步细胞表型分析显示,诱导组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表达DSP、DMP-1以及ALP阳性。结论:利用发育早期牙胚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在体外模拟牙胚发育的微环境,使得皮肤真皮多能干细胞实现了向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方向的表型转化。
霍娜鲁莉英赵彦涛刘洪臣
关键词:牙胚微环境皮肤真皮干细胞
绚彩复合体治疗儿童乳牙龋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新型绚彩复合体Twinky Star对儿童乳牙龋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根据患儿对充填材料的选择意愿进行分组:试验组568名乳牙龋齿患儿采用绚彩复合体Twinky Star充填,对照组814名乳牙龋齿患儿采用Filtek Z250树脂充填,调查2组患儿的就诊行为表现以及半年后患牙充填物脱落率、继发龋发生率及牙髓活力。结果试验组充填治疗的接受率为55.28%,对照组充填治疗接受率为4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0)。试验组568名患儿中,392名于半年后复诊,充填物脱落的有7名,占回访人数的1.79%;2名为充填物边缘封闭不良,有继发龋产生,占回访人数的0.51%。对照组814名患儿中,556名于半年后复诊,充填物脱落的有2名,占回访人数的0.36%;发生继发龋的有4名,占回访人数的0.72%;有牙髓症状的患者有1名。结论新型绚彩复合体易于被患儿接受,临床治疗效果好,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闫黎津李蓓常平鲁莉英
关键词:乳牙龋儿童
双歧杆菌在儿童口腔的分布及与儿童龋病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索一种可以较好地分离口腔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以此为基础,检测儿童口腔不同部位双歧杆菌的分布状态,初步探讨口腔双歧杆菌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70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无龋组30例,重症婴幼儿龋(S-ECC)组40例。无龋组收集唾液及唇面、邻面、面沟裂的混合菌斑;S-ECC组收集唾液、光滑面菌斑、牙面白垩斑菌斑和深龋龋坏组织。在经过改良的TPY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提取细菌总DNA,用双歧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对其电泳条带进行记录分析。结果S-ECC组双歧杆菌的检出率为47.5%,无龋组为0,2组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ECC组儿童口腔的不同部位,双歧杆菌检出率分别为唾液27.5%、光滑面菌斑27.5%、白垩斑菌斑20.0%、龋坏组织22.5%,不同检测部位间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齿双歧杆菌在S-ECC组儿童口腔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分别为唾液10.0%、光滑面菌斑7.5%、白垩斑菌斑7.5%、龋坏组织10.0%,不同检测部位间检出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PY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是一种适合分离口腔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双歧杆菌可能与S-ECC的发生相关,但其检出情况与儿童牙面的部位关系不大。
翟晶晶邹静鲁莉英
关键词:双歧杆菌聚合酶链反应
新型眩彩复合体机械性能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新型眩彩复合体(Twinky Star)的机械性能。方法:通过检测抗压强度(CS)、弯曲强度(FS)、磨耗率(WR)来评价其机械性能。结果:抗压强度结果为252.39±20.82MPa,弯曲强度结果为119.17±18.62MPa,磨耗率测试结果为3.8190±0.61mm3/mm2。结论:新型眩彩复合体(TwinkyStar)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满足口腔临床应用的要求。
闫黎津李蓓鲁莉英
关键词:复合体机械性能乳牙
曲面断层片诊断阻生上颌尖牙造成的切牙牙根吸收的有效性研究
2009年
目的:评价全口曲面断层片对上颌阻生尖牙造成的切牙牙根吸收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上颌尖牙阻生病例19例,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螺旋CT扫描,邀请10名口腔正畸学研究生通过曲面断层片判断阻生尖牙造成的切牙牙根吸收的数目和位置,以螺旋CT扫描结果为实际牙根吸收量,计算曲面断层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曲面断层片对上颌尖牙阻生造成的切牙牙根吸收诊断的灵敏度为46.3%、特异度为86.5%。阴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阳性诊断因为缺少可靠的牙根吸收定性指标而准确性较低。结论:不能单独依靠曲面断层片做出是否存在切牙牙根吸收的诊断。
李蓓王冉闫黎津常平鲁莉英
关键词:上颌阻生尖牙曲面断层片螺旋CT扫描牙根吸收
中外儿童口腔治疗焦虑行为的对比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口腔医学院(university of florida college of dentistry,UFCD)儿童牙科和中国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301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China)儿童牙病科就诊儿童的恐惧心理,以改进管理儿童患者就诊行为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09—2007-08在UFCD就诊儿童150例,2007-11—2008-03在解放军301医院儿童牙科就诊儿童270例,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urveyschedule-dental subscale,CFSS-DS)调查儿童牙科畏惧情况,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FSS平均得分≥2.5者,UFCD为19.7%,301医院为27.2%;两地区6岁前儿童DF值均明显高于6岁后儿童(P<0.05);301医院女性DF值明显低于男性(P<0.05),UFCD则无显著差异;与治疗无关的恐惧,UFCD为32%,301医院为39%;两地区家长对治疗恐惧经历均明显影响患儿牙科畏惧症(DF)的发生(P<0.05)。结论:父母不良的牙科经历是患儿DF发生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DF发生。
闫黎津陈力李蓓鲁莉英
关键词:牙科畏惧症
白色假丝酵母菌与龋病的关系
2008年
龋病是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口腔生态平衡失调的结果。目前,研究较多的致龋菌有变异链球菌、乳杆菌、黏性放线菌等。近年来有学者报道,白色假丝酵母菌可能与龋病有关,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鲁莉英邹静
关键词:白色假丝酵母菌龋病致龋性
牙龈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牙龈固有层中存在一群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相应的生物学特性,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表达一组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标志物,具有多项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特性。其易于获取、扩增容易的特点使其在免疫相关疾病、皮肤移植、神经相关疾病以及再生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这一特殊细胞群做一综述。
鲁莉英霍娜刘洪臣
关键词: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
化学-机械祛腐法与传统车针祛腐法在乳牙活髓保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化学-机械祛腐法与传统车针祛腐法对深龋近髓乳磨牙治疗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就诊患儿的638颗深龋近髓乳磨牙,分为化学-机械祛腐法和传统车针祛腐法两组,去除腐质后,护髓剂Ca(OH)2间接盖髓,含氟玻璃离子水门汀一次性填充,术后1个月~1年内门诊随诊。结果化学-机械祛腐法去龋活髓保存成功率95.3%;传统车针祛腐法去龋活髓保存成功率89.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8.28,P<0.01)。结论化学-机械祛腐法在深龋近髓乳磨牙的治疗中可以更大程度地保存活髓,从而减少对后继恒牙发育的影响。
常平闫黎津李锐鲁莉英李蓓
关键词:龋齿乳牙间接盖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