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娜

作品数:2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干细胞
  • 5篇细胞
  • 4篇下颌
  • 3篇牙胚
  • 3篇真皮
  • 3篇正畸
  • 3篇皮肤
  • 3篇皮肤真皮
  • 3篇微环境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冻干骨
  • 2篇多能干细胞
  • 2篇牙矫治
  • 2篇牙列
  • 2篇支抗
  • 2篇上颌
  • 2篇口腔
  • 2篇口腔正畸

机构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西昌卫星发射...
  • 1篇武警天津总队...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霍娜
  • 7篇刘洪臣
  • 4篇张彤
  • 4篇赵彦涛
  • 3篇鲁莉英
  • 2篇衷鸿宾
  • 2篇周颖
  • 2篇徐娟
  • 2篇侯树勋
  • 2篇闫钧
  • 1篇刘华蔚
  • 1篇胡敏
  • 1篇卫勃
  • 1篇郗洪庆
  • 1篇李晓彦
  • 1篇卢灿荣
  • 1篇吴晓松
  • 1篇唐亮
  • 1篇相磊
  • 1篇王婧

传媒

  • 6篇口腔颌面修复...
  • 2篇中华老年口腔...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次全国口...
  • 1篇首届华南国际...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壁缺损暂时封闭装置,包括中心封闭装置和周围固定束带;所述中心封闭装置包括可塑性封闭环、透明收纳袋、透气导管、救生开关及真空球囊;可塑性封闭环整体为圆环状且断面为拱形内腔设计结构,底面延续为增宽的内环...
吴晓松崔建新霍娜郗洪庆边识博王宁彭正卢灿荣卫勃陈凛
文献传递
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牙齿的三维研究
2021年
背景临床上对于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微种植支抗的出现给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使用微种植支抗远移上颌全牙列可以很好地扩展间隙以解决这类患者的问题。目的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牙列矫治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Ⅰ分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观察上颌牙齿在三维方向的移动变化,为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全牙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正畸科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矫治的17例侧貌较好的安氏Ⅱ类Ⅰ分类、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患者,建立术前术后三维模型,观察牙齿临床冠中心在近远中、颊舌向、垂直向的移动变化。结果17例患者中男2例,女15例,平均年龄24.4岁。术后上颌牙齿均远中移动,其中13牙远中移动量最大[(2.174±1.235)mm,P<0.05],21牙齿腭向移动最少[(1.035±0.729)mm,P<0.05]。除第二磨牙外,后牙均颊向移动,其中第一磨牙颊向移动量较小,16牙颊向移动(0.667±0.462)mm(P<0.05),26牙颊向移动(0.642±0.504)mm(P<0.05);第一前磨牙颊向移动量最大,14牙颊向移动(1.211±0.641)mm(P<0.05),24牙颊向移动(1.240±1.078)mm(P<0.05)。前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距离增加,11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距离增加最多[(1.051±0.490)mm,P<0.05],21牙临床冠中心术后增加(0.986±0.551)mm(P<0.05)。除第一磨牙外后牙临床冠中心垂直向变化较小。结论使用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上颌牙齿均远中移动。除第二磨牙外,后牙均颊向移动,越靠近牵引钩的位置,颊向移动范围越大。微种植支抗分步远移上颌全牙列使前牙垂直向压低,而后牙垂直向变化较小。
张亮张亮徐娟王思拓霍娜霍娜
关键词:口腔正畸三维模型
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精确建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 orks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 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张彤刘洪臣祁鹏倪林霍娜
关键词:颅面复合体计算机
mi-RNA-140修饰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抑制损伤致颞下颌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研究
目的:利用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靶向负载mi-RNA-140,观察其对于炎症状态下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关节囊腔内注射后对于髁突急性损伤软骨修复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创伤导致的颞下颌关节...
周孙欣李帅臣孟祥博霍娜
正畸非拔牙矫治对青少年偏颌畸形下颌对称性及髁突位置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CBCT结合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分析正畸固定矫治前后青少年偏颌畸形患者下颌骨双侧升支长度、双侧下颌体长度及颞下颌关节间隙,研究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偏颌畸形患者下颌骨对称性及髁突位置改变的治疗效果...
王婧霍娜蔡川
一种新型掺锶冻干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前期研究已成功制得掺锶冻干骨材料。目的:评价新型掺锶冻干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并与普通冻干骨材料进行比较。方法:在掺锶冻干骨与普通冻干骨材料表面直接接种MC-3T3成骨细胞,评价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活性,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微观形态。结果与结论:掺锶冻干骨组成骨细胞生长正常,接种第3,5天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普通冻干骨组(P<0.05),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始终高于普通冻干骨组(P<0.05)。两组成骨细胞骨钙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掺锶冻干骨材料表面的成骨细胞伸展良好,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细胞伪足末端与材料表面紧密附着,细胞突起末端可以观察到一些细小的微突触结构。表明掺锶冻干骨材料具有优良的细胞相容性,其表面成骨细胞的生长状况优于普通冻干骨材料表面的成骨细胞。
赵彦涛侯树勋闫钧霍娜衷鸿宾周颖
关键词:冻干骨同种移植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
一种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导板
一种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导板,包括用于固定到下颌骨外斜线的固定端、连接板和引导端,所述连接板连接固定端和引导端,所述引导端的一侧表面为截骨引导线。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预计的手术位置预先设计好整体的结构,包括固定端、连接板和引...
刘华蔚毕文婷李永锋霍娜相磊周易胡敏
改良上颌前方牵引对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上颌发育不足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利用头影测量分析探讨改良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对上颌发育不足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纳入生长发育高峰后期(CVMⅤ~Ⅵ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伴上颌发育不足病例26例(男16例,女10例),使用改良[牙合]垫式口内矫治器配合双杆式上颌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面部软组织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面中部软组织相关标志点突距测量值增加(P<0.05),其中鼻尖点、鼻底点、软组织A点和上唇突点的平均前移量均超过3mm;(2)治疗后面型角、全面凸角与上唇基角的变化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面型角平均增大3.23°±3.74°,全面凸角平均减小2.56°±4.99°,上唇基角平均增大2.63°±3.39°;(3)治疗后软组织张力及面高比例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牙合]垫式口内矫治器配合双杆式上颌前方牵引器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上颌发育不足患者面中部软组织侧貌的改善,协调鼻唇颏软组织关系。
周孙欣霍娜李帅臣李天琪孟祥博王恒心张彤
关键词:上颌前方牵引上颌发育不足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分析
三种不同支抗形式拔牙矫治中国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横腭杆、Nance弓及两者联合使用三种支抗形式用于中国双颌前突拔牙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17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2例,分为三组: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各组患者均...
霍娜
超声对大鼠牙骨质修复过程中TGF-β_1表达和OPG/RANKL表达比值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超声在大鼠牙骨质修复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骨保护蛋白、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性牙根吸收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加力组,自然修复组,超声修复组,其中用频率1.5MHz,强度100MW/cm2的治疗超声对超声修复组的实验牙在2周的修复期进行每天15min治疗超声照射。2周治疗结束后,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的,近远中方向的组织切片,行TGF-β1,OPG,RANK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并作免疫组化光密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超声修复组TGF-β1的光密度值(0.36228±0.02833),明显高于自然修复组(0.24576±0.03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修复组OPG/RANKL光密度值比值(1.1126±0.096),也明显高于自然修复组(0.7835±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通过上调TGF-β1表达,改变OPG/RANKL的比值,促进牙骨质的修复重建。
李晓彦霍俊滨霍娜刘永召王晓玲徐娟
关键词:超声牙根吸收牙骨质OPGRANKL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