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林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邓小平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贡献被引量:2
- 2004年
-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牢牢把握住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 向,确定了一系列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和方针。他对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贡献,是邓 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 高祖林
- 关键词:邓小平意识形态工作
- 防范脱离群众危险的思考被引量:2
- 2013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 高祖林
- 关键词: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群众政治优势
- 建设校地相互作用大学的实践探索被引量:1
- 2011年
- 在经济区域化和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合作求共赢”,确立开放融合的办学理念,一方面积极引入地方优质资源推进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成为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库和动力源,
- 高祖林芮国强
-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区域化产学研结合
- 市场经济,道德精神不可或缺被引量:2
- 2007年
-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一次巨大的历史性变革,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总体呈现积极态势,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要花大力气强化和确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和谐共赢、遵纪守法等道德精神。
- 高祖林
-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精神
- 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
- 2004年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切实解决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和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 ,必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 高祖林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
-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大以来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政策取向的几点思考被引量:7
- 2006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不断创新并逐步完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经济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地区之间和部分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问题,我们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确定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基本方针,加大了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 高祖林
- 关键词:社会公平社会和谐
- 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被引量:15
- 2004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整合不同利益主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意识形态也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高祖林
- 关键词:执政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矛盾意识形态党群关系
- 苏州大学建设相互作用大学的探索与思考
- 在经济区域化和国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苏州大学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从“自我中心”模式向“社会中心”模式转变,从牢固树立“以他方为中心”观念、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 高祖林
- 关键词:地方高校服务社会区域经济高等教育
- 我国当前社会利益差别和贫富差距的三重反思
- 2005年
- 当前,如何从哲学视域反思和解答利益差别和贫富差距问题而达到利益和谐,在实践上成为我国走向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理论上成为推动哲学自身创新的契机。为此,新的哲学反思应当深化三重维度:(1)实践哲学维度,即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相适应,既反对任何从某种抽象观念或者原则出发、超越社会阶段和基本国情的唯心主义空想,又要在“改变世界”中积极引导历史建构;(2)历史发展和过程思维的维度,利益和谐、公平正义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其实现方式、实现程度必须与发展主题、历史基础相一致;(3)以和谐为宗旨的历史辩证法的维度,科学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矛盾的新特点,致力探索进行合理调控的独特路径与创新方式。
- 高祖林
- 关键词:贫富差距哲学思考哲学维度哲学视域历史建构
- 论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被引量:1
- 2013年
- 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充满活力是指"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而社会和谐有序则主要包括社会发展协调、社会民生改善、社会利益均衡、社会结构合理、社会管理有序和社会关系和睦等内容。充满活力与和谐有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可以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排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增强社会凝聚力、夯实充满活力与和谐有序的社会基础,坚持民主和法治、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推动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官民共治等四个方面着手予以实现。
- 高祖林
- 关键词: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