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玲
- 作品数:19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被引量:1
- 2018年
-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是一种极具诱惑性和蒙蔽性的思潮,这种思潮的泛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冲击作用。为避免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激发微时代的正能量,建立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教育互动机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 张庆华辛玉玲杨天霞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思潮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互动传统教育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继续谱写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 辛玉玲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内涵被引量:2
- 2019年
-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审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从五个方面深入理解其多维内涵。
- 辛玉玲
- 关键词:中华民族
- 浅谈民办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艺术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在分析民办高职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探讨了民办高职学生管理中的艺术。
- 辛玉玲
- 关键词:民办高职学生管理艺术
- 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013年
-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表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近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是对中国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
- 辛玉玲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试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轨迹,不难发现,二者具有同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两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翼"双轮驱动下,中国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
- 辛玉玲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一性
- 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问题导向与实现路径被引量:13
- 2018年
- 党内政治生态是政党组织和成员在以政治为主导的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环境、氛围、风气、习惯等,是政党政治文化的综合反映。党内政治生态不仅对政党组织和成员产生极大的感染和影响作用,关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强烈辐射和影响着党内外关系以及政风、社风、民风等各方面。党内政治生态问题表现形式多样,生成机制较为复杂。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针对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在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及纪律建设中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 高祖林郑善文郑善文
-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创新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结合高职实际,准确定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从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宏观的逻辑架构(整体)、微观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五个方面创新设计高职"基础"课教学,并以"基础"课第五章为例,创新了微观的单元教学设计,对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辛玉玲宋大伟
- 关键词:高职教学设计
-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在准确定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案、教学延伸及考核评价方式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高职"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 辛玉玲
-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 不确定性常态化趋势下的确定性社会治理——基于共同体理念与合力论视角的疫情防控思考被引量:2
- 2020年
- 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因各类风险累积交织和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及人为因素影响而日益常态化,我们已经生活在贝克所说的文明的火山上。疫情的全球蔓延表明,重大传染病日益成为事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甚至可能次生为事关全球安全、发展和稳定的重大公共灾难。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为中心理念,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全国人民的强大合力,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彰显了卓越的“中国之治”。同时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享抗疫经验和驰援海外疫情防控,充分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时代担当,让多难的人类看到了前行的曙光。疫情在海外的加速爆发表明,新冠肺炎不仅是“天灾”,更是防控不力的“人祸”和全球治理赤字。全面审视和深度反思全球疫情防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合力论将是人类应对全球风险挑战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全新理念和行动指引。
- 辛玉玲
- 关键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