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根祥

作品数:52 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化学工程
  • 12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6篇热解
  • 14篇丙烯
  • 13篇丙烯腈
  • 12篇石墨
  • 12篇纤维
  • 12篇聚丙烯
  • 12篇聚丙烯腈
  • 8篇酰亚胺
  • 8篇聚酰亚胺
  • 7篇PAN纤维
  • 6篇热解过程
  • 6篇聚丙烯腈纤维
  • 6篇光谱
  • 6篇丙烯腈纤维
  • 5篇亚胺
  • 5篇射线衍射
  • 5篇石墨化
  • 5篇结晶度
  • 5篇高结晶度
  • 4篇酸法

机构

  • 50篇中国科学院山...
  • 6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天津纺织工学...
  • 1篇化工研究院

作者

  • 52篇赵根祥
  • 15篇钱树安
  • 9篇陈邦杰
  • 6篇邱海鹏
  • 4篇杨章玄
  • 4篇陶琨
  • 4篇张清香
  • 3篇杨骏兵
  • 3篇白春礼
  • 3篇梁涛
  • 3篇朱传凤
  • 3篇韩京萍
  • 3篇贾世军
  • 2篇刘朗
  • 2篇郑经堂
  • 2篇李建伟
  • 2篇李清
  • 2篇汪振霞
  • 2篇邓文礼
  • 2篇裘晓辉

传媒

  • 8篇高分子材料科...
  • 7篇炭素技术
  • 5篇合成纤维工业
  • 3篇新型炭材料
  • 3篇炭素
  • 3篇中国电工技术...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第18届全国...
  • 2篇第21届全国...
  • 2篇第22届全国...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炭素科技
  • 1篇第六届全国波...
  • 1篇中国化学会华...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0
  • 3篇1999
  • 6篇1998
  • 6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0
  • 4篇1989
  • 1篇1987
  • 3篇198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溶剂精制煤中芳烃馏份在氮气和空气流中之热解
本文描述了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溶剂精制大同煤中芳烃馏份在氮气和空气中热解时固态产物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热解过程的早期阶段(420℃以内)发现在氮气中加热时,其芳香分子的脱氢缩合反应贯穿于整个阶...
赵根祥韩京萍陈邦杰钱树安
关键词:FTIR热解过程
文献传递
高结晶度石墨薄膜结构的AFM研究
1997年
制备了不同条件下的高结晶度石墨薄膜,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系统地研究了其表面结构,获得了原子级分辨率的图像,探讨了温度对薄膜石墨化程度的影响,及温度、拉伸比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
朱传凤汪振霞李建伟邓文礼李清王乃新裘晓辉白春礼赵根祥
关键词:石墨高结晶度AFM
DSC法研究PAN纤维的低温热解特性被引量:3
1990年
利用DSC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三种PAN(聚丙烯腈)纤维在空气条件下热稳定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样品其环化反应热效应各不相同,吉林丝呈现出两个放热峰,而榆次丝仅有一个放热峰。同时,随着样品本体羧基基团的引入,环化反应活化能下降,使其反应易于进行。而且,利用Sharp法和Ellerstein法对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求解,其值较为接近。另外,还讨论了温速对其放热量的影响。
赵根祥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DSC低温热解
PAN基炭薄膜形成过程的研究
1997年
以溶液聚合法所制得的约50μm厚的PAN薄膜为基膜成功地制备出PAN基炭薄膜。通过测量试样的重量、尺寸、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膜表面结构与组分分布和序态结构的变化,对炭化行为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薄膜试样在热稳定化后和炭化后的重量损失分别为10%和39%,尺寸收缩率分别为13%和15%左右,PAN基炭股由碳、氮和氧三种基本元素所组成。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PAN线型结构转变成具有萘啶环大共轭结构的梯形高聚物,继而生成相互交联而成的共轭碳的类石墨芳香族六角网状层面结构。
贾世军赵根祥钱树安
关键词:热解炭素材料
硝酸法PAN基预氧丝在碳化期间分子结构的变化被引量:8
1995年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离和鉴定了硝酸法PAN(聚丙烯腈)基预氧丝在碳化期间所生成的主要特征气态组分CO_2、CO、O_2、H_2O、H_2、CH_4、NH_3、HCN和N_2以及它们在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该纤维在碳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微晶参数与碳化温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用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手段考察了预氧丝的热裂解与分子组成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在此过程中大分子链段发生热解,形成环状分子交联和向层面网状结构转变,最终缩合成多环芳烃的富碳贫氢的大分子固态产物。
赵根祥金允正王健
关键词:碳化分子结构硝酸法聚丙烯腈纤维
用CDSC法考察AN/IA/MA共聚纤维热解初期的热量释放规律
1990年
描述了补偿式示差扫描量热(CDSC)法考察丙烯腈(AN)/衣康酸(IA)/丙烯酸甲酯(MA)共聚纤维在氮气气氛中热解初期的热量释放情况.提出了该样品在热解时,分子中发生环化反应所生成的聚合热的释放规律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得到吉林聚丙烯腈(PAN)原丝在本实验条件下,分子中腈基环化反应的活化能为91.030kJ/mol.同时,基于加热速度对其放热量的影响,获得了吉林PAN原丝在本体系中的表观活化能.
赵根祥玄秀兰
关键词:共聚纤维热解聚丙烯腈
聚糠酮基玻璃炭形成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以合成出的糠酮树脂为原料,成功地制备了聚糠酮基玻璃状炭,并对其形成过程中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出的聚糠酮树脂在300℃热固化时,发生芳环分子交联缩合度的增加和呋喃环断开。当试样继续热解时,碳链骨架重组为具有交联芳香环系破残留物,整个芳香环缩合反应程度进一步增加。试样进一步石墨化,其内部所形成的基本劳核排列为一紊乱的网络骨架结构;其微晶的面间距(d002)和微晶尺寸(Lc002及La002)分别为0.3604nm和1.1174nm及2.3102nm。
赵根祥邱海鹏刘朗
关键词:玻璃炭
硝酸法PAN原丝及其预氧化纤维微细结构的X射线研究被引量:4
1993年
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探讨了批量生产的聚丙烯腈(PAN)原丝及其预氧化纤维的结构特征。同时,定量地估计出它们的相对取向度分别为83%和70.89%。PAN原丝的结晶度和微晶尺寸分别为36.82%和8.83nm。预氧化纤维的芳构化指数为0.54和该试样在2θ=30min时,SAXS的弱峰强度的最大值为5.48×10^(-3)nm^(-1),长周期为17.65nm。
赵根祥边栋材
关键词:PAN原丝预氧化纤维微细结构
热解石墨
本文介绍了热解石墨的化学性质、产生发展的历程、生成机理、结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然后又介绍了特异性能热解石墨的具体制法,包括:1、以气体或液态的碳化物为碳源的化学气相沉积法;2、以高聚物为原料的常规或铸型固相热解炭化经...
赵根祥
关键词:热解石墨化学性质生产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
聚酰亚胺基炭膜形成过程中元素组成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作为制取炭薄膜原料之一的两种耐高温聚酰亚胺薄膜在高纯氮气流条件下形成炭膜过程中对其元素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样品中均含有碳、氢、氮和氧等四种成分。在500℃以前各种元素含量变化不大。在此温度之后,碳元素含量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且,在600~700℃温度之间增加最快。但是,氧元素的含量在750℃以前下降最多;氢元素的含量却一直在下降;氮元素的含量在600℃以后开始明显地减少。同时,O/C、H/C和N/C比例随炭化热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反映了递进的炭化作用。另外,还讨论了两种样品从室温到高温各元素组成变化的差异。
赵根祥钱树安杨章玄张清香
关键词:化学元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