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章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4
- 供职机构:射洪县农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前作对套作小麦花后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以"川麦44"为材料,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3种前茬(大豆茬、玉米茬、红苕茬)对套作小麦花后物质积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为玉米和大豆时,开花时旗叶净光合速率高,叶片厚且叶色深;花后绿色叶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叶绿素下降缓慢,叶片衰老延缓;玉米茬和大豆茬的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大,成熟期干物重在穗中的分配比例大,表现为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单穗重高,最终产量豆茬和玉米茬小麦显著高于苕茬小麦。
- 樊高琼杨文钰雍太文郑亭任万军王小春龚德洪董云章陈敏
- 关键词:小麦前作光合特性
-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机播技术被引量:4
- 2010年
- 一、技术背景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种植面积占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的绝大部分,然而,随着该区域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加,以往的精耕细作已不再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小春生产出现滑坡,种植粗放,套作小麦有效穗常不足10万/亩,亩产在200kg/亩左右徘徊,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小春这一季耕地撂荒的现象。
- 樊高琼杨文钰李金刚毛树明孙万军宋宗奇刘志成李万聪董云章程新平张超
- 关键词:丘陵旱地小麦套作劳动力成本机播
-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动力机播技术优势被引量:5
- 2010年
- 在四川丘陵地区采用套作小麦动力机插技术,表现出很大优势:大大提高播种功效,节约活劳动力;标准化操作,显著提高播种质量;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大提高种麦效益,促进小麦生产持续发展。因此可在丘陵旱地推广应用该技术。
- 樊高琼杨文钰李金刚刘志成李万聪董云章毛树明孙万军宋宗奇程新平陈明祥
- 关键词:小麦机械播种丘陵旱地套作
- 施氮方式对川中丘陵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主要探讨适合川中丘陵区地膜移栽玉米的高产高效施肥方式,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在当地习惯施氮量(300kg N/hm2)的条件下,设置了4种不同施氮方式(SF:复合肥+普通尿素+碳铵一次性底施;DF:复合肥+普通尿素+碳铵分底追肥两次施用;BN: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一次性底施;PN: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一次性底施)。结果显示增施氮肥相比不施氮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应(14.57%),平均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5.35%、2.75kg/kg N和21.65kg/kg N。普通氮肥分底追两次施用(DF)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明显高于氮肥一次性底施的处理(PN、BN、SF)。而在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中,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PN处理>BN处理>SF处理。DF处理的植株干重和氮素积累量(TNAA)明显高于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SF、BN、PN),但在干物质与氮素转移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普通氮肥分底追两次施用(DF)方式可获得高产;从节约劳动力和简化施肥角度看,则宜采用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PN)的氮肥一次性底施方式。
- 吴永成尹传春董云章陈明祥袁继超
- 关键词:玉米施氮方式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