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芝糖肽对大鼠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电活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 1996年
- 目的:探讨云芝糖肽(PSP)免疫增强作用的神经机制.方法:用Wistar大鼠细胞外记录下丘脑内侧基底部(MBH)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并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给大鼠灌胃PSP1g·kg-1,连续5天,使脾脏T淋巴细胞增加,并引起脾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明显增殖.损毁MBH能阻断这种增殖作用.PSP使MBH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加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能去除这种作用.结论:神经系统(主要是MBH)参与PSP的免疫增强作用.
- 俞光第印其章胡玉敏殷志伟殷志伟钱曾年顾振纶
- 关键词:云芝糖肽淋巴细胞下丘脑神经免疫调节
- SLE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在免疫病理机制上的研究——Ⅰ.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上IL—2R表达能力的分析
- 1991年
- 本实验用Wu Tac单抗的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了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淋巴细胞膜上IL—2R 的表达,其中13例处于疾病活动期,1例为缓解期。所得结果与16例正常人的Tac^+细胞(45.69±3.42%)相比,发现SLE 患者淋巴细胞的IL—2R 表达能力明显下降,Tac^+细胞仅为19.29±3.24%。此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SLE 的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机制。
- 殷志伟谢平罗健君胡玉敏周钰伟张学光茅子均
- 关键词:荧光抗体法
- Wistar大鼠脾B淋巴细胞体外照射及其在体内迁移和归巢的辐射效应
- 1989年
-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60)Co γ线对Wistar 大鼠脾B 淋巴细胞体外照射及其迁移和归巢至同系受体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胸腺和血液等组织的辐射效应。实验表明:(1)体外照射的B 细胞数(%)随照射剂量增加呈依赖性递降(P<0.01);(2)注后3、24h,经1~8 Gy 受照淋巴细胞迁移和归巢至受体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B 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明显地下降(P<0.01),且与体外照射的辐射效应呈平行关系。但归巢至胸腺和再循环迁入血液的B 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3)从分布比率提示受照B 细胞继发性迁移和归巢至脾脏的量呈上升趋势,而归巢至肠系膜淋巴结的量则继续减少。
- 殷志伟茅子均杨惠斌胡玉敏
- 关键词:淋巴细胞迁移归巢
- SLE患者淋巴细胞膜上IL-2R表达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本实验采用Wu Tac单克隆抗体的间接荧光抗体法,动态观察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供血员(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后,于不同时间(0、24、48、72小时)内细胞膜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给予PHA刺激培养24、48和72小时后,与对照组比较SLE患者淋巴细胞的IL-2R表达明显下降,提示了SLE的T淋巴细胞反应性降低可能与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功能缺陷有关。此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SLE的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机制。
- 谢平殷志伟胡玉敏罗健君茅子均
- 关键词:红斑狼疮淋巴细胞IL-2R
- 云芝糖肽对大鼠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电活动和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
- 1994年
- 用云芝糖肽(PSP)灌胃,对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电活动和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PSP能明显增加MBH神经元放电频率(P<0.001);提高电针抑制反应的发生率(P<0.05);提高脾脏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P<0.01);对脾脏B淋巴细胞的功能无明显影响。
- 俞光第端木正波印其章胡玉敏殷志伟顾振纶顾振纶钱曾年周文轩
- 关键词:云芝糖肽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SLE患者T淋巴细胞IL—2R和血清sIL—2R水平变化的研究
- 1993年
- 采用受体免疫放射分析法和ELISA技术分别观察了活动期SLE外周血T细胞IL—2R表达及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IL—2R数目显著减少(P<0.05);(2)血清sIL—2R水平(活动期及非活动期)则显著增高(p<0.01)。上述结果提示,测定T细胞表面IL—2R表达量及血清sIL—2R水平,对监视SLE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病期变化及其在治疗决策上均有重要意义。T细胞表面IL—2R数量减少及血清sIL—2R水平增高可能是SLE免疫病理变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 杨惠斌殷志伟谢平罗建君胡玉敏茅子均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