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洁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病灶剔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序贯治疗子宫腺肌瘤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病灶剔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官内缓释系统(LNG—IUS)序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43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先行腹腔镜下改良式子宫腺肌瘤剔除术,术后4个月宫腔内放置LNG—IUS。于腹腔镜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宫内置入LNG—IUS后6、12、24、36个月观察月经与痛经情况。采用痛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月经量评分[月经失血图(PBAC)]、子宫体积(B超)、血清CA协等指标评估序贯治疗效果。结果序贯治疗后36个月:PBAC评分由术前(223±180)分下降为(9±7)分,5(5/29)例为少量月经,24(24/29)例为点滴月经量;VAS评分术前为(5.9±2.6)分、治疗后为(1.8±1.3)分,12(12/32)例痛经完全消失,18(18/32)例为轻微痛经,2(2/32)例中度痛经(较术前下降一个级别);子宫体积由术前的(152±115)cm3缩小至(66±31)cm3;血清CAl25术前(79.5±55.8)×10^3U/L,治疗后降为(17.9±7.4)×10^3U/L;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后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剔除联合LNG—IUS序贯治疗子宫腺肌瘤能够减少腺肌瘤的复发。
- 梁丽周健肖洁刘中朝
- 关键词:子宫腺肌瘤左炔诺孕酮药物缓释系统
- 宫腔镜憩室内膜去除联合腹腔镜瘢痕处缺损加固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临床多指标回顾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寻较为有效的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方式、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剖宫产瘢痕憩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宫腔镜憩室内膜去除联合腹腔镜瘢痕处缺损加固的术式。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情况;术后3、6、12个月随访月经期,超声测量子宫下段瘢痕处最薄肌层的厚度及剖宫产瘢痕憩室的容积;术后24个月随访宫内妊娠例数。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有效51例(85%),无效9例(15%),复发3例(5.0%);术后3、6、12个月月经期中位数分别为8.1、8.2、8.5 d,较术前(13.0 d)明显缩短(P<0.05);术后3、6、12个月剖宫产瘢痕憩室的容积中位数分别为0.42、0.37、0.54 cm 3,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术后3、6、12个月剖宫产瘢痕憩室底部到浆膜层最薄肌层厚度中位数分别为0.25、0.25、0.24 cm,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宫腔镜憩室内膜去除联合腹腔镜瘢痕处缺损加固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手术既可以缩短憩室患者的月经期,又可以有效修复子宫下段瘢痕处解剖结构,且不破坏憩室部位肌层组织的连续性,还可增加肌层厚度,减少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
- 肖洁周健梁丽蔡莉方媛媛杨晓黄辉许晨琛董秀娟
- 关键词:宫腔镜
- 宫颈刮片BHLHE22/CDO1和COL2A1基因甲基化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BHLHE22/CDO1和COL2A1基因甲基化检测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2月—2024年5月行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78例,妇科检查时进行宫颈刮片细胞采集,并进行BHLHE22/CDO1和COL2A1基因甲基化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下子宫内膜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等资料。以宫腔镜手术获得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或不联合子宫内膜血流指标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价值。结果患者年龄、体重指数、VI、FI、VFI、BHLHE22/CDO1基因甲基化高风险是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因素(P<0.05)。宫颈刮片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子宫内膜癌的AUC为0.926(0.846~1.00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48%、94.74%。子宫内膜血流指标VFI联合宫颈刮片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可提高敏感度至100%,但特异度降至68.42%。结论宫颈刮片BHLHE22/CDO1和COL2A1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较高,联合子宫内膜血流指标可以增加筛查的敏感度,但也降低了筛查的特异度,增加了有创操作的风险。
- 肖洁梁丽杨晓许晨琛黄辉
- 关键词:宫颈刮片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癌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手术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手术电凝和缝合两种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因双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中创面止血采用缝合法或电凝法,缝合组20例,电凝组20例。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月经期第3天上午抽血,利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抗苗勒管激素(AMH),并行阴道超声检查,测卵巢大小、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窦卵泡数(AFC),以评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术前一般情况和卵巢储备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后卵巢功能评价:缝合组术后1、6个月E2、AMH稍有下降, FSH稍升高,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术后1、6个月E2、AMH明显下降,FSH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组间比较,E2、FSH、A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术后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缝合组术前与术后各时期卵巢AFC和P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术后1、6个月与术前比较AFC、P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组间比较,AFC、PSV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术后卵巢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用电凝法进行卵巢创面的电凝止血,可影响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术中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凝止血,采用缝合法进行卵巢创面的止血整形。
- 肖洁梁丽周健
-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电凝止血缝合止血卵巢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