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教秀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
  • 5篇细胞
  • 5篇免疫组化
  • 4篇原位
  • 4篇原位杂交
  • 3篇原位杂交法
  • 3篇杂交法
  • 3篇生长因子受体
  • 3篇受体
  • 3篇表皮
  • 3篇表皮生长因子
  • 3篇表皮生长因子...
  • 2篇荧光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上皮
  • 2篇染色
  • 2篇细胞肺癌
  • 2篇腺癌
  • 2篇小细胞

机构

  • 6篇广东省中山市...
  • 5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罗教秀
  • 4篇曹晓珊
  • 4篇储兵
  • 3篇吴师珍
  • 1篇陈应智
  • 1篇孙世珺
  • 1篇黄光辉
  • 1篇候襄河
  • 1篇黄志伟
  • 1篇彭瑶
  • 1篇唐渲
  • 1篇黄巍
  • 1篇杜鹃
  • 1篇张俊凯
  • 1篇杜娟
  • 1篇杜娟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色银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HER2的表达
2015年
目的通过比较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法(DSISH)检测乳腺癌的HER2蛋白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乳腺癌的HER2基因扩增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探讨DSISH在临床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状态。结果 156例乳腺癌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R2蛋白强阳性65例,阳性23例,弱阳性59例,无表达9例。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4%(88/156)。156例乳腺癌组织HER2基因扩增107例,无扩增49例,HER2基因扩增率为68.6%(107/156)。结论 DSISH应用于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DSISH可靠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罗教秀曹晓珊
关键词:乳腺癌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评价化疗后结直肠癌患者MLH1、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两种不同方法在检测评价直肠癌术后新辅助化疗治疗后患者三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患者260例,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使用较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测定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比较三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部位的肿瘤各种特征之间未见明显差别。原位杂交法检测hMLH1、hMSH2、hMSH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检测的阳性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提示hMLH1与hMSH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hMLH1或hMSH2与hMSH6表达分别呈正相关;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提示hMLH1与hMSH2,hMLH1与hMSH6,hMSH2与hMSH6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方法两种方法在检测评价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后患者三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表达水平的效果中原位杂交法更优。
罗教秀储兵曹晓珊黄志伟吴师珍杜娟
关键词: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结直肠癌
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组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选择我院门诊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800例因宫颈病变而就诊的患者,800例患者均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其中400名患者进行HPV检测,对筛查阳性的患者再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行TCT检测的全部患者中阳性患者为29例,占总标本的3.63%,行HPV-DNA检测的全部患者中,阳性患者为56例,占总标本的14.00%。HPV-DNA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TCT检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PV检测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筛查宫颈病变都有较高的准确率,而联合应用两者同时筛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罗教秀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荧光和几种特殊染色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及其他几种特殊染色法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纳入58例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肾穿刺活检,穿刺取得组织采用石蜡制片,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六胺银染色法、甲醇刚果红染色法、黏蛋白染色法(PAS)以及Masson三色染色,对比不同方法染色的结果。结果:不同类型肾病患者中,免疫荧光染色中狼疮性肾病中IgA、IgM、IgG、C3以及Clq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IgA肾病和膜性肾病患者,P<0.05。在不同染色方法的对比中发现,免疫荧光染色法在肾病检测IgA、IgM、IgG、C3以及Clq诊断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染色方法的诊断率,P<0.05。其他染色方法诊断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免疫荧光染色相对于其他染色方式对肾活检病理诊断率稍低,临床上推荐采用其他特殊染色方法对肾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罗教秀储兵曹晓珊陈应智吴师珍
关键词:免疫荧光六胺银
数字化在病理制片技术当中的应用研究
2015年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内有所深入[1],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病理制片技术当中,定能够取得更为可观的效果[2]。本研究中,我院将采用传统的病理制片技术和数字化病理制片技术,对2013—2015年所接收的3 152份标本进行处理,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罗教秀
关键词:制片技术病理技术切片染色切片质量透明剂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
2016年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4例,分别在术前1 d,术后1 h、10 d,化疗前1 d及化疗后5 d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分析阳性循环肿瘤细胞的病理学意义。结果 134例患者外周血中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与肿瘤浸润程度等指标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与其分化无明显相关(P>0.005);Ⅱ期与Ⅲ期肿瘤术前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检测能有效检出外周血中CTC数量,CTC数量越多,表明肿瘤病理分期越晚。
罗教秀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上皮肿瘤病理学意义
免疫组化法与双色银染原位杂交法用于乳腺癌HER-2检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与双色银染原位杂交(DISH)法用于乳腺癌HER-2检测诊断中的价值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42例,单侧肿瘤患者201例,双侧肿瘤患者41例,比较分析免疫组化法与双色银染原位杂交对肿瘤组织HER-2检测诊断的阳性率情况等,完成比较评价。结果本研究中共纳入24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7±5.4岁;单侧肿瘤患者201例,平均年龄42.3±5.9岁,淋巴转移患者23例,占11.44%;双侧肿瘤患者41例,平均年龄41.9±5.8岁,6例淋巴转移(14.63%)。使用DISH法检测HER-2的阳性率为83.06%,略低于免疫组化法的检出阳性率87.19%,P<0.05。进一步分析DISH和免疫组化检测HER-2阳性情况,发现DISH和IHC检测方法检测HER-2阴性的一致率为100%,IHC(+)与DISH检测一致率为83.72%,IHC(++)与DISH检测一致率为97.37%,IHC(+++)与DISH检测一致率为98.91%。结论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方法两种不同方法在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中检出阳性率均良好,IHC检出HER-2表达越高,DISH检测的阳性率与其一致性也越高。作为新方法的DISH法值得临床推广。
罗教秀储兵曹晓珊孟凤娇吴师珍
关键词:原位杂交免疫组化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FNAC)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效果。方法 12例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学HE染片,采用高锰酸钾-草酸褪色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例淋巴组织针吸细胞涂片进行标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HE染色细胞学诊断:5例无恶性细胞,4例核异质细胞,3例可疑恶性细胞;HE染片褪色行免疫组化标记后诊断:3例转移性癌,3例可疑恶性淋巴瘤,6例无恶性细胞。结论 FNAC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判断及肿瘤分型有重要意义;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HE染片褪色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简便易行,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罗教秀
关键词: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涂片
胃肠间质瘤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组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组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特征、中医证型等资料,检测GIST组织C-kit原癌基因蛋白117(CD117)、CD34、Ki-67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CD117、CD34、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中医证型GIST组织CD117、CD34、Ki-67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的60例GIST患者中,GIST组织CD117、CD34、Ki-67阳性率分别为90.00%、81.67%、70.00%。不同肿瘤直径、危险程度患者Ki-67阳性表达率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CD117、CD34、Ki-67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Spearman系数检验,GIST患者各中医证型比例分别与CD117呈正相关、与CD34、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 <0.05)。结论 检测CD117、CD34、Ki-67的表达情况对GIST患者中医证型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Ki-67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危险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GIST预后的一项指标。
罗教秀储兵孟凤娇林绮璐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中医证型免疫组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分为腺癌和鳞癌两组,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 EGFR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34.5%(69/200),腺癌组为40.7%(66/162),其中高、中、低分化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5.1%(13/37)、50.6%(44/87)、23.7%(9/38);鳞癌组为7.9%(3/38),其中高、中、低分化基因突变率分别为0(0/3)、14.3%(2/14)、4.8%(1/21);腺癌组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0.0001),中分化腺癌EGFR突变率高于高分化腺癌或低分化腺癌(P=0.014),腺癌在EGFR基因位点21-858上突变率与鳞癌无统计学差异(P=0.353)。结论本研究显示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相关。
黄光辉杜娟候襄河罗教秀唐渲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