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旭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南麂列岛
  • 2篇生态研究
  • 2篇保护区
  • 1篇等级公路
  • 1篇底栖藻类
  • 1篇藻类
  • 1篇生态特点
  • 1篇生物监测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微型藻类
  • 1篇胃含物
  • 1篇环境影响
  • 1篇环境质量
  • 1篇公路
  • 1篇海洋保护
  • 1篇海洋保护区
  • 1篇海洋动物
  • 1篇高等级
  • 1篇高等级公路

机构

  • 5篇浙江省环境保...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5篇王旭
  • 4篇朱根海
  • 3篇高爱根
  • 3篇王春生
  • 1篇钟亦明

传媒

  • 3篇东海海洋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4篇1998
  • 1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等级公路环境敏感点的大气影响评价方法探索
1996年
1 评价要求高等级公路的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除了对一般路段进行大气污染现状及预测评价外,对于评价范围内特殊的环境敏感点还必须作特殊分析,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整条线路的大气环境影响情况.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公路评价规范对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如果在环境敏感点附近有比较方案,则应通过计算说明哪个方案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较小,从而为选定路线方案提供环保上的意见.二是在环境敏感点应进行现状背景实测,从而为预测叠加提供本底浓度值.三是在环境敏感点的预测评价上考虑附近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的变化。
钟亦明王旭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环境影响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微、小型藻类生态研究Ⅰ.种类组成与生态特点被引量:7
1998年
本文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微、小型藻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分布特点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经鉴定共有微、小型藻类459种,在海水和海洋底栖沉积物中发现的有283种;泥滩、沙滩、岩礁潮间带中发现的有281种;两者共同出现的有105种。其中,硅藻类占71.24%,蓝藻类占13.94%,甲藻类占12.64%,绿藻类和金藻类分别占1.53%和0.65%。这些种类大都为本区的新记录,为我国海洋微、小型藻类首次记录的有30种。根据种类组成、分布特点和温度性质,划分为三个生态类群:广布性类群、暖水性类群、温带性类群。此外,根据生境或生活方式不同,划分为两个生态类群:海洋浮游藻类、海洋底栖藻类或附生藻类;根据盐度的不同,又可划分为:淡水藻类、半咸水藻类、海洋藻类;还可以根据藻类个体大小的不同,划分为两个生态类群:海洋微型藻类、海洋小型藻类。
朱根海王旭王春生高爱根
关键词:微型藻类生态特点保护区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微、小型藻类生态研究Ⅱ.数量分布被引量:8
1998年
本文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的微、小型藻类的丰度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海水中浮游藻类的年平均丰度为120×104个/m3;沉积物中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为216×104个/cm2;潮间带中微、小型藻类年平均丰度为196603个/g或17793个/cm2。海水中微、小型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夏季高于秋季高于春季高于冬季;潮间带以个/cm2表示的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春季高于夏季高于秋季高于冬季,这与大型海藻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以个/g表示的藻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为春季高于秋季高于冬季高于夏季,这与大型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南麂海域微、小型藻类丰度与盐度、溶解氧浓度呈正相关,与营养盐(N、P、Si)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朱根海王旭王春生高爱根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几种海洋动物胃含物中的微、小型藻类组成分析被引量:3
1998年
首次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微、小型藻类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藤壶、贝类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数春季高于夏、秋、冬季。
朱根海王春生高爱根王旭
关键词:海洋保护区海洋动物胃含物
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藻类与环境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8
1998年
根据南麂列岛的国胜岙、大沙岙和上马鞍等3条潮间带的底栖藻类监测结果,结合同区域的水质及底质环境质量,初步评价了该3个区域底栖藻类的生态种群、密度、形状及季节变化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胜岙的底质属轻度污染,大沙岙和上马鞍均属清洁型。
王旭朱根海
关键词:底栖藻类环境质量生物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