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根海

作品数:79 被引量:534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生物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植物
  • 40篇浮游植物
  • 26篇海域
  • 17篇近海
  • 16篇近海域
  • 14篇藻类
  • 14篇浮游
  • 10篇夏季
  • 9篇象山港
  • 8篇邻近海域
  • 8篇南麂列岛
  • 8篇附近海域
  • 7篇微小型
  • 7篇潮间带
  • 7篇初级生产力
  • 6篇大洋
  • 6篇水域
  • 6篇南大洋
  • 6篇浮游动物
  • 6篇附近水域

机构

  • 67篇国家海洋局第...
  • 20篇国家海洋局
  • 4篇浙江省环境保...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岛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杭州市环境保...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桐庐县中医院

作者

  • 79篇朱根海
  • 16篇刘子琳
  • 15篇宁修仁
  • 8篇蔡昱明
  • 8篇王春生
  • 6篇张健
  • 5篇高爱根
  • 5篇刘诚刚
  • 5篇史君贤
  • 5篇于培松
  • 5篇扈传昱
  • 4篇金矛
  • 4篇张志道
  • 4篇丰卫华
  • 4篇王旭
  • 4篇潘建明
  • 4篇陆斗定
  • 4篇杨俊毅
  • 4篇陈全震
  • 4篇陈立红

传媒

  • 16篇东海海洋
  • 8篇南极研究
  • 7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Acta B...
  • 3篇极地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7篇1998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瓯江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2015年
根据2006年和2013年航次对瓯江口附近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比2006年,2013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和Zn平均含量有所增加,但经student-t检验,两组结果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Pb和Cd有显著性降低;与国内外其它河口相比,其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分布上看,两次调查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同次调查中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相似。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的评价表明,2013年调查海域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整体属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较2006年有明显降低。
丰卫华朱根海郑芳琴吴家林周青松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
三门湾海域冬夏季浮游植物丰度与铁元素分布的研究
于2018年1月和2018年7月,对三门湾34个站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溶解铁含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1月冬季期间,三门湾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20×103~966.00×103个/dm3,平均细胞丰...
朱根海
关键词:近岸海域浮游植物
南极中山站潮间带微小型藻类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1994年
报道了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站附近沿岸潮间带冰雪下砂和砾质砂中微小型藻类的分布、种类组成及各站间种组成的相似性.中山站附近沿岸潮间带微小型藻类具有细胞个体小、多度大等特点,小于30 μm 的占80% 以上,每克砾砂的微小型藻类1、2 月平均细胞多度分别为1011.2×103 个和661.82×103 个,密集区分布在中山湾B站. 在已鉴定的7 个类别55 属160 种微小型藻类中,各站均出现的有45 种,其优势种为冰川舟形藻(Navicula glaciei);
朱根海王自磐
关键词:潮间带藻类
象山港微、小型浮游植物与环境制约的研究
报道了2008年春季(4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冬季(1月)四个季度月采集于象山港海域(29°25′~29°45′N,121°26′~122°00′ E)的20个大面观察站微、小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
朱根海
关键词:生物监测浮游植物环境制约
文献传递
1999/2000年夏季环南极表层海水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被引量:18
2000年
中国第 1 6次南极考察期间 ,作者随雪龙船于 1 999年 1 1月 2 2日至 2 0 0 0年 1月 1 8日从澳洲西南部到达东南极普里兹湾 ,后经南印度洋 -南大西洋 -德雷克海峡 -南大西洋 -南印度洋返回普里兹湾。航渡中定时采集表层海水 ,进行水温、盐度、营养盐、浮游生物现存量和光合作用速率的现场观测 ,研究环绕南极海域表层水叶绿素 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南大洋表层水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南极辐合带以南的南极水营养盐浓度高于亚南极水和亚热带水。叶绿素 a浓度与营养物质的分布趋势一致 ,南极水、亚南极水和亚热带水的平均叶绿素 a浓度分别为 1 .77、1 .40和 0 .2 1 μg/dm3。在环绕南极的大洋中 ,南大西洋海域营养物质丰富 ,海水最为肥沃 ,叶绿素 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高于南印度洋和德雷克海峡。在短期往返东南极 -西南极 -东南极的航渡观测中 ,由于南极夏季水温的升高 ,陆缘冰融化 ,冰藻释放 ,长城湾至普里兹湾的西 -东向航渡中观测的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 a浓度和光合作用同化数分别比普里兹湾至长城湾的东 -西向航渡中高 1 45%、1 1 3%、68%和 1 8%。与 1 0年前的观测结果比较 ,南大西洋仍为高生物量和高生产力海区 ;1 999/2 0 0
刘子琳宁修仁蔡昱明刘诚刚朱根海
关键词: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海洋生态学浮游生物
南大洋环极表层水浮游植物分级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被引量:5
1993年
198 9/1 990年夏季作者在中国第六次南极考察环极航行中 ,对南大洋不同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大小分级叶绿素 a和初级生产力、颗粒有机碳及有关环境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南极水域中以南大西洋最为肥沃 ,叶绿素 a浓度平均超过 2 μg/dm3 ,POC的平均浓度也最高 (>1 0 0 μg/dm3 ) ,而德雷克海峡和南印度洋较低。叶绿素 a和 POC的空间变异具有同步的波动。分级叶绿素 a结果表明 ,在肥沃的南大西洋以细胞 >2 0 μm的绢滤浮游生物 (主要是小型浮游生物 )所占比重最高 (6 5 %) ,而在较贫瘠的南印度洋则以微微型浮游生物 (<2 μm)最高 (47%)。分级初级生产力的结果表明 ,在南大西洋和德雷克海峡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以微微型浮游生物为最大 ,微型浮游生物和小型浮游生物的贡献大致相当。微微型浮游生物相对高的光合作用生理活性显示了它们在南大洋海洋生态系中的重要性。与南极水域相比 ,亚南极和亚热带水域较为贫瘠。
刘子琳宁修仁朱根海史君贤
关键词:南大洋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机碳
南麂自然保护区常见海洋药用动物及其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6年
报道了浙江省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常见海洋药用动物的功效及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中医妇科中应用具有明显药理作用的海洋药用动物共有6门93种。根据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将这些海洋动物药可划分为12类:1.治疗赤白带下或白带过多药;2、治疗贫血、崩漏药;3.治疗子宫出血药;4.催产药,5.催乳药;6.治疗月经不调药;7.治疗妊娠高血压药;8.治疗产后血闭药;9.治疗产后便秘药;10.治疗乳腺炎药;11.治疗闭经药;12.通经药;此外,还有抗肿瘤药等。
许晓哲许子春朱根海
关键词:妇科
三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研究
于2017年1月—12月月,对三门湾30个站位水样、Ⅲ-型网样、10微米网样以及1个昼夜连续观察站的浮游植物样采集和环境因子测定,经显微观察、鉴定,三门湾海域共有浮游植物10大类96属221种,其中,硅藻64属178种,...
朱根海
关键词:浮游植物
文献传递
Phytoplankton in Prydz Bay and Its Adjacent Sea Area of Antarctica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1998/1999)被引量:7
2003年
The cell density,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and their relation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Prydz Bay and its adjacent sea area, Antarctica (69degrees-77degrees E, 62degrees-70degrees S)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8/1999 were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48 taxa belonging to 21 genera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sea area were identified. The average cell density of phytoplankton was 22.46 x 10(3) cells/dm(3), of which diatoms were predominant (84.51%). The highest cell density of phytoplankton occurred in Prydz Bay and the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where the average cell density was 46.03 x 10(3) cells/dm(3). The lowest cell density (3.34 x 10(3) cells/dm(3)) occurred in deep sea area.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was Fragilariopsis curta.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density was highest in the upper part of 0-50 in depth, lower in 100 in and lowest in 150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ell density of phytoplankton were influenced by water circulation. The cell dens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s.
朱根海宁修仁蔡昱明刘子琳
关键词:PHYTOPLANKTONDISTRIBUTIONANTARCTICA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1引言 海水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被分为生命和非生命物质两部分,生命部分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生命体,而非生命部分也被称为有机碎屑,主要是陆源输入物质以及海洋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残骸和粪便。POC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海洋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POC通过沉降向海洋底层输送,为底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
于培松扈传昱朱根海潘建明张海生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浮游植物生物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