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人工智能技术在KR脱硫扒渣改造上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某钢厂从2019年起,在KR脱硫自动扒渣系统改进过程中,引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代替人眼观察识别铁罐中渣量并手动扒渣的操作方式,实现了全自动扒渣控制模式,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 龙雄峰王仕华谢森林彭霞林向往彭其春
- 关键词:KR扒渣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
- 涟钢电工钢冶炼过程回硫控制研究
- 本文主要就电工钢生产脱硫机理,回硫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措施使转炉终点硫含量控制在0.0010%以下。
- 甘绍君李慈颖王仕华彭明耀
- 关键词:回硫脱硫机理
- 文献传递
- 涟钢无取向电工钢LGW600研产实践
- 通过HMPT-BOF-RH-CSP-一次冷轧工艺流程,成功研发无取向电工钢LGW600,该牌号电工钢经浙江天磁有限公司退火涂层后,磁性能铁损P为3.6w/Kg;磁感B为1.73T,产品板型和表面质量良好,能满足下游电机和...
- 甘绍君彭明耀周峰周屿王仕华
- 关键词:CSP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
- 文献传递
- 超低碳钢钢水增碳的分析
- 本文对超低碳钢的钢水增碳进行了分析。超低碳钢连铸坯的含碳量(质量分数,下同)要求控制在40≤0.005%,关键在于精炼脱碳时将碳降到0.003%以下,然后在脱氧合金化、调温浇铸成坯的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采取低碳和超低碳材料...
- 李慈颖彭明耀王仕华甘绍君
- 关键词:钢铁冶炼超低碳钢
- 文献传递
- 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文章研究了不同成分体系下夹杂物(包括第二相析出物)的变化、磁性能的变化及影响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和磁时效铁损劣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铁损的主要成分为C、S、Sb、P、Si,其影响大小为C>S>Sb>P>Si;影响磁感的主要成分为S、P、Si,其影响大小为S>P>Si;影响铁损劣化率的主要成分为C、S、Sb、P、Als和Mn,其影响大小为C>S>Sb>P>Als>Mn。通过降低C和S杂质元素及调整P、Sb、Mn、Si等成分,铁损劣化率由原工艺的平均值19%以上降低到新工艺的3%以下,新工艺下磁性能优于原工艺,新工艺下夹杂物数量比原工艺少。
- 李慈颖隋亚飞张益龙王仕华
- 关键词:电工钢磁性能铁损无取向
- BOF-RH-CSP单联工艺生产影响因素及优化浅析
- 2010年
- 介绍了涟钢BOF—RH—CSP单联工艺状况,分析了超低碳钢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优化了各工序操作模式和生产组织模式,实现BOF—RH—CSP单联工艺的合理衔接,超低碳钢连浇炉数平均达到15炉。
- 王仕华李慈颖甘绍君
- 关键词:影响因素CSPBOFRH生产组织模式
- 超低碳钢钢水增碳的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超低碳钢连铸坯的含碳量(质量分数,下同)要求控制在≤0.005%,关键在于精炼脱碳时将碳降到0.003%以下,然后在脱氧合金化、调温浇铸成坯的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采取低碳和超低碳材料及工艺手段防止钢水增碳。
- 李慈颖彭明耀王仕华甘绍君
- 关键词:超低碳钢增碳脱氧合金化含碳量连铸坯碳材料
- 超低碳钢钢水增碳的分析
- 超低碳钢连铸坯的含碳量(质量分数,下同)要求控制在≤0.005%,关键在于精炼脱碳时将碳降到0.003% 以下,然后在脱氧合金化、调温浇铸成坯的过程中,在各个环节采取低碳和超低碳材料及工艺手段防止钢水增碳。
- 李慈颖彭明耀王仕华甘绍君
- 关键词:超低碳钢增碳
- 文献传递
- BOF-RH-CSP单联工艺生产影响因素及优化浅析
- 介绍了涟钢BOF-RH-CSP单联工艺状况,分析了超低碳钢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优化了各工序操作模式和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了BOF-RH-CSP单联工艺的合理衔接,超低碳钢连浇炉数平均达到15炉。
- 王仕华李慈颖甘绍君
- 关键词:RHCSP超低碳钢
- 文献传递
- KR脱硫偏心搅拌法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KR脱硫是一项利用脱硫剂通过搅拌方式来实现脱硫的铁水预处理工艺,实施关键在于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尺寸来选择最佳的操作工艺参数,确保脱硫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条件。本文采用不同于常规搅拌的偏心搅拌工艺,选择合适的插入深度,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同时控制脱硫剂的加料时间与总搅拌时间的合适比例,达到最佳的脱硫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 谢森林李强奇彭霞林向往肖磊王仕华肖承鹏樊智勇
- 关键词:KR脱硫动力学铁水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