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瑞昌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颈椎
  • 2篇颈椎后
  • 2篇颈椎后路
  • 2篇颈椎后路手术
  • 2篇后路
  • 2篇后路手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炎症
  • 1篇应激
  • 1篇镇痛
  • 1篇置换术
  • 1篇上骨折
  • 1篇术后影响
  • 1篇疼痛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内麻醉
  • 1篇全身麻醉

机构

  • 4篇南昌市洪都中...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4篇熊瑞昌
  • 3篇胡凯
  • 1篇孙文杰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镇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头颈半棘肌间平面(Inter Semispinal Plane,ISP)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镇痛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3年6—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行择期颈椎后路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行ISP阻滞,对照组直接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12、24、48 h的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术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1 h及出室时的心率(Heart Rate,HR)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后24、48 h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4、12、24 h静息状态VAS评分分别为(6.87±0.90)分、(5.86±1.01)分、(3.23±1.10)分、(2.47±1.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33±0.95)分、(7.23±1.01)分、(3.97±1.10)分、(3.17±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0、5.255、3.440、4.873,P均<0.05);两组术后48 h的静息状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与术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研究组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1 h及出室时的HR与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24、48 h的血清IL-6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ISP阻滞可安全用于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能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并能提供充分的术后镇痛。
熊瑞昌张桦章扬胡凯
关键词:颈椎后路手术镇痛应激
双侧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ISPB)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4月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ISPB组(I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使用超声定位于C_(5)平面,I组在双侧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之间筋膜平面内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 C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15 min开始麻醉诱导。记录术前1 d、术后1、2 d 40项恢复质量评分(QoR-4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记录术后1、6、12、24、48 h NRS评分。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喷他佐辛用量。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独立下地行走时间和首次经口进食时间、血肿、感染或局麻药中毒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2 d QoR-40各项评分和总分明显降低,PSQI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I组术后1、2 d QoR-40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和总分均明显升高,PSQI明显降低(P<0.05);术后1、6、12、24 h 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PIC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喷他佐辛用量、PONV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术后首次独立下地行走时间和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双侧ISPB可有效改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减轻术后疼痛,降低PONV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张桦张璐璐章扬孙文杰李晴熊瑞昌
关键词:颈椎后路手术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3种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认知功能及炎症反应影响。方法选取135例THA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DEX组(0.25μg/kg,n=45)、中等剂量DEX组(0.50μg/kg,n=45)及高剂量DEX组(1.00μg/kg,n=45)。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3种剂量DEX 10 min。结果术中心率(HR)、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与DEX呈剂量依赖性(P<0.05)。在术后24 h内,术后镇痛效果与DEX呈剂量依赖性(P<0.05)。术后认知功能改善程度与DEX呈剂量依赖性(P<0.05)。高剂量DEX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和中等剂量DEX组(P<0.05);中等剂量DEX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DEX组(P<0.05)。术后炎症反应抑制程度与DEX呈剂量依赖性(P<0.05)。高剂量DEX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和中等剂量DEX组(P<0.05),中等剂量DEX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DEX组(P<0.05)。高剂量DEX组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低剂量DEX组呼吸抑制及恶心和呕吐发生率较高。结论1μg/kg DEX虽然可以降低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但考虑心动过缓、低血压潜在风险,建议谨慎使用。
胡凯万长栋熊瑞昌王城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疼痛炎症
臂丛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臂丛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择期行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臂丛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Ⅰ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Ⅱ组)。结果Ⅰ组效果确切,既避免臂丛阻滞易引起患儿哭闹不配合,产生心理创伤的问题,又克服了单纯气管内麻醉对小儿正常生理干扰较大、苏醒困难等缺点;且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结论臂丛组滞复合气管内麻醉应用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中安全可靠,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价值。
胡凯熊瑞昌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臂丛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