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洋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瘢痕
  • 2篇烧伤
  • 2篇术后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疗效
  • 2篇疗效研究
  • 2篇莫匹罗星
  • 2篇成纤维细胞
  • 2篇成纤维细胞生...
  • 2篇成纤维细胞生...
  • 2篇创面
  • 1篇胸壁
  • 1篇胸部
  • 1篇修复外科
  • 1篇修复外科手术
  • 1篇血浆

机构

  • 10篇重庆三峡中心...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汪洋
  • 9篇陶宏军
  • 7篇刘华
  • 3篇谭加
  • 1篇张小红
  • 1篇周定明
  • 1篇肖前华
  • 1篇廖燕来
  • 1篇骆小江
  • 1篇冉辉
  • 1篇张小红
  • 1篇周定

传媒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莫匹罗星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活性银离子治疗感染创面游离植皮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 FGF)联合活性银离子治疗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的疗效,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性创面手术的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术中将莫匹罗星和rb-b FGF制成的混合液涂抹于受区,皮片移植后外用浸湿活性银离子的无菌绷带予以固定;对照组术中用油纱覆盖游离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创面情况,评估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清除率。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皮片存活率为(97.9±1.2)%,高于对照组的(85.8±5.7)%(t=20.62,P=0.002)。术后第8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7.1%(6/84),对照组为1.2%(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P=0.054);术后第12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8.8%(83/84),高于对照组的72.6%(61/84)(χ2=23.39,P<0.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4±1.4)d,短于对照组的(13.3±3.0)d(t=-5.92,P=0.007)。术后第4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72.6%(61/84),高于对照组的46.4%(39/84)(χ2=11.89,P=0.001);术后第8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0.5%(76/84),高于对照组的77.4%(65/84)(χ2=5.31,P=0.020);术后第12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84/84),高于对照组的94.0%(79/84)(χ2=5.12,P=0.023)。结论莫匹罗星、rb-b FGF联合活性银离子能提高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的成活率、加速创面愈合、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
汪洋张小红冉辉谭加陶宏军
关键词:莫匹罗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皮肤移植
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联合应用后对各自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创面手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40例:(1)油纱组,术中直接将游离皮片覆盖于创面,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无菌绷带固定皮片;(2)莫匹罗星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绷带固定皮片;(3)rb-bFGF组,受皮区喷洒rb-bFGF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浸湿rb-bFGF绷带固定皮片;(4)莫匹罗星+rb-bFGF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和rbbFGF混合液,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和rb-bFGF绷带固定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换药情况,评估移植皮片存活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rb-bFGF组油纱组皮片存活率为(96.69±3.38)%,分别高于油纱组、莫匹罗星组、rbbFGF组[(82.17±6.48)%、(92.09±4.91)%、(93.22±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70、4.875、3.850,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87.50%(5/40),与莫匹罗星组[85.0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5),分别高于油纱组[40.00%(24/40)]和rb-bFGF组[47.50%(2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14.59,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8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92.50%(3/40),和莫匹罗星组[95.0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40),分别高于油纱组[72.50%(11/40)]、rb-bFGF组[75.00%(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0,P=0.020、0.030);术后第12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40),和莫匹罗星组[100%(0/40)]相等,分别高于油纱组[95.00%(2/40)]、rb-bFGF组[92.50%(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5、3.12,P=0.150、0.080)。术后第8天,rb-bFGF组创面愈合率为5.00%(2/40),与莫匹罗星+rbbFGF组[12.50%(5/40)]比
汪洋谭加张小红陶宏军包义明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莫匹罗星皮片移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HIFU组和电切组,每组50例,电切组给予常规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HIFU组在此基础上加以HIFU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复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妊娠结局、复发率和手术前后血β-hC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HIFU组术中出血量、血β-hCG复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电切组,再次正常妊娠率明显高于电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血β-hCG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HIFU组术后7 d血β-hCG水平明显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加以HIFU消融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包义明汪洋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再次手术胸壁创面修复术式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胸壁复发再次手术局部创面修复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3例乳腺癌胸壁复发再次手术的局部创面分别采用邻位皮瓣转移、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满意。结论乳腺癌胸壁复发再次手术应根据创面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胸壁创面。
陶宏军汪洋刘华
关键词:胸壁修复外科手术
瘢痕癌术后复发25例被引量:1
2014年
烧伤后瘢痕癌近年来呈增多趋势,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单位于199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25例烧伤后瘢痕癌术后复发患者,通过分析复发原因,探讨减少复发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瘢痕癌治愈率提供参考.
陶宏军刘华骆小江谭加汪洋
关键词:术后复发瘢痕癌复发原因减少复发烧伤后治愈率
胸部双叶皮瓣修复颈部严重瘢痕挛缩21例
2011年
颈部瘢痕挛缩严重影响患者外貌及功能,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精神压力;在修复颈部瘢痕时往往会造成新的继发性创伤,使供区形成瘢痕或形态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因此在探讨颈部瘢痕最佳修复方式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供区形态功能的影响同样重要。2003—2010年,笔者应用胸部双叶皮瓣治疗颈部严重瘢痕挛缩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陶宏军刘华汪洋
关键词:皮瓣修复胸部颈部瘢痕挛缩双叶皮瓣
小儿烧伤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烧伤科132例烧伤患儿,按烧伤程度分为轻度烧伤组、中度烧伤组和重度烧伤三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43例正常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和对照组相比。然后动态检测三组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探索变化规律。结果: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轻度和中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检测中,入院8h时,中、重度组和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中度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内毒素水平上升,第四天达到高峰,14天左右轻、中度恢复正常,重度稍高于正常值。结论: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烧伤程度成正比。
陶宏军汪洋肖前华廖燕来刘华
关键词:小儿烧伤内毒素
吸入性损伤47例早期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方法将47例吸入性损伤早期死亡病例按伤后死亡时间分为10~36 h 28例,37~72 h 14例,72 h后5例,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40例死于急性呼吸道梗阻,6例死于与吸入性损伤有关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梗阻,预防的关键是在早期建立人工气道。
陶宏军汪洋周定明刘华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取出路径及影响再次隆乳原因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隆乳术后取出路径及影响再次隆乳原因。方法在彩超、CT的指导下,对52例PAHG隆乳术的患者分别采用经腋窝、乳晕、乳房皱襞下等切口清除,同时对23例患者同期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11例患者在半年后作了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 47例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消失,彩超、CT检查乳腺、胸大肌及其间隙未发现PAHG,34例同期或延期隆乳的患者乳房形态满意,未出现术前的症状及心理问题。结论术前经彩超、CT检查了解PAHG的分布情况,根据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取出路径,胸大肌及其后间隙是否完整影响再次隆乳。
陶宏军刘华周定汪洋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十二)——微创整形美容外科展望与思考被引量:3
2010年
在现代国际整形外科学术范畴里,整形外科分为两大内容:再造整形外科(Reconstructive Plastic Surgery)和美容整形外科(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整形外科的确切定义是:"用外科手术或其他医疗手段,对人体的组织、器官进行修复和重建,以及对人体容颜及形体美的重塑,
侯典举汪洋刘华陶宏军
关键词:整形美容外科美容整形外科微创外科学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