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宏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起车内火药爆炸事件紧急救援的启示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突发性事件的救援措施。方法通过对一起车内火药爆炸事件紧急救援的分析,探讨影响突发性事件救援工作的各种因素。结果突发性事件的救援需要当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和领导,以具有专科能力的医院为核心与出事地基层医院共同协作来完成院前急救,医院在突发事件中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结论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要在当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各级医院根据自身的技术实力分工协作才能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 潘代明 肖前华 陶宏军关键词:突发事件 成批烧伤 全胃切除术后B型间置空肠代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理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1990年~2000年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胃癌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B型间置空肠代胃术 (BJI)36例 (52 9% ) ,“P”型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PR)32例 (47例 )。随访2年 ,比较其术后的并发症、Visick指数、体重变化。结果 :88 8 %的BJI术后病人的Visick指数为Ⅰ -Ⅱ ;PR的Roux -en -Y滞留综合征(RSS)发生率为40 6% ,倾倒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分别为28 1%、6 2 %。结论 :BJI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 ,对减少全胃切除术的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姜殿喜 陶宏军 朱勇 袁云峰关键词: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在感染创面游离植皮治疗中联合应用后对各自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创面手术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40例:(1)油纱组,术中直接将游离皮片覆盖于创面,用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无菌绷带固定皮片;(2)莫匹罗星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绷带固定皮片;(3)rb-bFGF组,受皮区喷洒rb-bFGF后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浸湿rb-bFGF绷带固定皮片;(4)莫匹罗星+rb-bFGF组,受皮区涂抹莫匹罗星和rbbFGF混合液,将游离皮片覆盖创面,用浸湿莫匹罗星和rb-bFGF绷带固定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换药情况,评估移植皮片存活率、创面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rb-bFGF组油纱组皮片存活率为(96.69±3.38)%,分别高于油纱组、莫匹罗星组、rbbFGF组[(82.17±6.48)%、(92.09±4.91)%、(93.22±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70、4.875、3.850,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4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87.50%(5/40),与莫匹罗星组[85.0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5),分别高于油纱组[40.00%(24/40)]和rb-bFGF组[47.50%(2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14.59,P值均小于0.05);术后第8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92.50%(3/40),和莫匹罗星组[95.00%(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40),分别高于油纱组[72.50%(11/40)]、rb-bFGF组[75.00%(1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0,P=0.020、0.030);术后第12天,莫匹罗星+rb-bFGF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40),和莫匹罗星组[100%(0/40)]相等,分别高于油纱组[95.00%(2/40)]、rb-bFGF组[92.50%(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5、3.12,P=0.150、0.080)。术后第8天,rb-bFGF组创面愈合率为5.00%(2/40),与莫匹罗星+rbbFGF组[12.50%(5/40)]比 汪洋 谭加 张小红 陶宏军 包义明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莫匹罗星 皮片移植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再次手术胸壁创面修复术式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胸壁复发再次手术局部创面修复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3例乳腺癌胸壁复发再次手术的局部创面分别采用邻位皮瓣转移、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满意。结论乳腺癌胸壁复发再次手术应根据创面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胸壁创面。 陶宏军 汪洋 刘华关键词:胸壁 修复外科手术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高压氧治疗(HBOT)对难愈性创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5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B和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B组采用单独VSD治疗,C组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B组和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肉芽组织覆盖创面80%以上所用的覆盖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C组短于B组(P<0.05)。结论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创面的愈合。 唐屈 陶宏军 谭加 刘思怡 张小红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高压氧 难愈性创面 伤口愈合 瘢痕癌术后复发25例 被引量:1 2014年 烧伤后瘢痕癌近年来呈增多趋势,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单位于199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25例烧伤后瘢痕癌术后复发患者,通过分析复发原因,探讨减少复发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瘢痕癌治愈率提供参考. 陶宏军 刘华 骆小江 谭加 汪洋关键词:术后复发 瘢痕癌 复发原因 减少复发 烧伤后 治愈率 胸部双叶皮瓣修复颈部严重瘢痕挛缩21例 2011年 颈部瘢痕挛缩严重影响患者外貌及功能,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精神压力;在修复颈部瘢痕时往往会造成新的继发性创伤,使供区形成瘢痕或形态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因此在探讨颈部瘢痕最佳修复方式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供区形态功能的影响同样重要。2003—2010年,笔者应用胸部双叶皮瓣治疗颈部严重瘢痕挛缩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陶宏军 刘华 汪洋关键词:皮瓣修复 胸部 颈部瘢痕挛缩 双叶皮瓣 小儿烧伤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烧伤科132例烧伤患儿,按烧伤程度分为轻度烧伤组、中度烧伤组和重度烧伤三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43例正常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和对照组相比。然后动态检测三组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探索变化规律。结果: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轻度和中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检测中,入院8h时,中、重度组和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中度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内毒素水平上升,第四天达到高峰,14天左右轻、中度恢复正常,重度稍高于正常值。结论: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烧伤程度成正比。 陶宏军 汪洋 肖前华 廖燕来 刘华关键词:小儿 烧伤 内毒素 莫匹罗星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活性银离子治疗感染创面游离植皮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 FGF)联合活性银离子治疗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的疗效,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断层皮片封闭感染性创面手术的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术中将莫匹罗星和rb-b FGF制成的混合液涂抹于受区,皮片移植后外用浸湿活性银离子的无菌绷带予以固定;对照组术中用油纱覆盖游离皮片。观察术后第4、8、12天创面情况,评估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清除率。皮片存活率、创面愈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皮片存活率为(97.9±1.2)%,高于对照组的(85.8±5.7)%(t=20.62,P=0.002)。术后第8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7.1%(6/84),对照组为1.2%(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P=0.054);术后第12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98.8%(83/84),高于对照组的72.6%(61/84)(χ2=23.39,P<0.001)。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4±1.4)d,短于对照组的(13.3±3.0)d(t=-5.92,P=0.007)。术后第4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72.6%(61/84),高于对照组的46.4%(39/84)(χ2=11.89,P=0.001);术后第8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0.5%(76/84),高于对照组的77.4%(65/84)(χ2=5.31,P=0.020);术后第12天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84/84),高于对照组的94.0%(79/84)(χ2=5.12,P=0.023)。结论莫匹罗星、rb-b FGF联合活性银离子能提高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的成活率、加速创面愈合、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 汪洋 张小红 冉辉 谭加 陶宏军关键词:莫匹罗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移植 吸入性损伤47例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方法将47例吸入性损伤早期死亡病例按伤后死亡时间分为10~36 h 28例,37~72 h 14例,72 h后5例,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40例死于急性呼吸道梗阻,6例死于与吸入性损伤有关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梗阻,预防的关键是在早期建立人工气道。 陶宏军 汪洋 周定明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