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苏阳
- 作品数:57 被引量:49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成批严重烧伤伤员的转运方案(2016版)》解读被引量:3
- 2017年
- 近年来,爆炸、恐怖袭击事件频发,使成批烧伤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急性、灾害性的创伤,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8月,《成批严重烧伤伤员的转运方案(2016版)》首次发表于《中华烧伤杂志》。同年11月,本刊转发了该指南,并由相关专家对该指南撰写了解读。笔者现就该指南中的要点进行解读,旨在为相关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 汤苏阳
- 关键词:成批烧伤转运
- 基因移植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斜备小鼠新生血管模型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用重组慢病毒为载体移植制备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构建重组慢病毒介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uman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hVEGF165)基因,并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利用流式细胞仪挑选转染成功的细胞,将转染成功的表达人VEGF165的NIH/3T3细胞植入C57小鼠的骨骼肌,建立小鼠的新生血管模型。在新生血管模型上,用ELISA的方法进行小鼠血清VEGF测定。观察瘤体组织形态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是否有表达CD31的细胞。结果经酶切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证实Lenti—VEGF165-GFP构建成功,包装后测定滴度为6.19×10^7TU/ml。用基因移植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新生血管模型,并证实小鼠外周血中有VEGF的分泌。14d后细胞植入处局部肿胀。44d后HE染色发现细胞植入部位有血管组织的新生,免疫组化显示有围成规则或不规则管状表达CD31的细胞。结论将表达人VEGF165的NIH/3T3细胞植入C57小鼠的骨骼肌,可以产生稳定有效的新生血管模型。
- 谢芳杨力汤苏阳郑岩易成刚夏炜潘勇马戈甲杨阳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小鼠成纤维细胞
- 深度烧伤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的结果被引量:1
- 1994年
- 自1988年以来,我们曾先后遇到因应用湿润烧伤膏而造成严重感染的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22例,虽经大力抢救,但仍死亡5例。临床资料22例中17例系感染后收入我科,5例系院外抢救。本组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2~9岁3例,10~15岁2例,16~40岁16例,40岁以上1例。详见表1,2。
- 蔡宝仁孔凡英汤苏阳
- 关键词:烧伤深度烧伤湿润烧伤膏
- 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和DN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梯度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计算其群体倍增时间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DNA相对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梯度的苦参碱作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其群体倍增时间与苦参碱浓度呈正相关 ;随着苦参碱作用细胞的时间逐渐延长 ,出现G0 /G1期数量增加 ,S期、G2 M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DNA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苦参碱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 。
- 汤苏阳徐获荣王强卢丙仑王远征林方
- 关键词:苦参碱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DNA含量人增生性瘢痕
- 转化生长因子-β_1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3和Smad7 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英文)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Smad3,7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放线菌酮(CHX)和放线菌素D预处理KFB,以分别阻断KFB内源性蛋白质的合成及mR-NA合成。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3,7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CHX预处理后,KFB的Smad3mRNA表达轻度上调,并完全抑制了TGF-β1对KFBSmad3mRNA的下调作用,而CHX预处理对KFB的Smad7mRNA表达及TGF-β1上调Smad7mRNA的作用并无明显影响。经放线菌素D预处理后,随TGF-β1作用时间延长,KFB的Smad3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TGF-β1对KFBSmad3mRNA表达的调控过程可能还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的参与;但对Smad7mRNA表达的调控则不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参与,KFB细胞中的Smad7可能也是活化的Smads的直接靶基因。
- 杨力柴玉波李荟元郭树忠韩岩汤苏阳张琳西舒茂国
-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3SMAD7MRNA表达
- 苦参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被引量:18
- 2001年
- 蔡宝仁汤苏阳黄高升
- 关键词:苦参类生物碱中药
- 体外扩增自体脂肪干细胞对空鼻综合征患者黏膜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分析、评估采用自体脂肪干细胞(ASCs)重建空鼻综合征(ENS)患者鼻黏膜功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ENS患者5例,每例患者抽取自体脂肪组织15~20ml,于体外进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至第3代时进行细胞免疫表型、分化情况及遗传稳定性鉴定。对有鼻甲残留的ENS患者(n=3),在鼻黏膜受损处进行ASCs注射移植,隔10日1次,共4次;对无鼻甲残留的ENS患者(n=2),在鼻黏膜受损处进行ASCs注射移植3次后,抽取其自体单纯脂肪颗粒1~5ml,与第3~6代ASCs混合后行鼻内下鼻甲或中鼻甲成形术。治疗前和治疗后3、6、9个月行鼻内镜检查前后对比,SNOT-20问卷调查、鼻声阻力和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例无鼻甲残留ENS患者行第3~6代ASCs注射移植及3例有鼻甲残留的ENS患者行ASCs联合脂肪颗粒移植后3、6、9个月,鼻内镜检查显示鼻甲成形无明显吸收,鼻腔黏膜明显改善,SNOT-20评分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5例患者鼻甲成形术后鼻声阻力和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脂肪移植行鼻甲成形术重建黏膜功能,可明显改善ENS患者的症状,且效果稳定,是一种新的有助于ENS黏膜修复的治疗方法。
- 李梁贾德进闫俊灵陈冲丁红汤苏阳
- 关键词:空鼻综合征脂肪干细胞鼻黏膜
-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及其质量检验方法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DSCs)的制备及其质量检验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安全合格的干细胞。方法取50例人吸脂术抽取的脂肪,剪碎,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并按照《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对其进行细胞形态、数量、活率、无菌、支原体、人源特定病毒及猪源病毒、内毒素、免疫抑制活性、分化能力、免疫表型等检测及染色体核型。结果 50例h ADSCs;细菌、内毒素检测阴性,无内外源致病菌;干细胞免疫表型检测CD90、CD105表达阳性,阳性率>95%,CD34、CD45和HLA-DR表达阴性,阳性率<2%;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能抑制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冻存前≥92%,冻存复苏后≥82%。结论按照本工艺及标准制备的h ADSCs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为同类干细胞制备及其检定过程标准化提供了试验依据。
- 陈冲闫俊灵李梁徐潇丁红汤苏阳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分化潜能染色体核型分析
- 体外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向黏膜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分化为黏膜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获取成年人皮下脂肪组织,进行ADSCs的分离、培养,扩增至第三代进行细胞免疫表型、分化情况及遗传稳定性鉴定。分别采用含10%胎牛血清、8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10%胎牛血清+8μg/L EGF、10%胎牛血清+8μg/L EGF+30%成纤维细胞培养基、10%胎牛血清+30%成纤维细胞培养基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于培养前及培养后7、14d观察各组细胞的光镜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特异性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诱导前后ADSCs中CK-7、CK-1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未加EGF诱导剂培养组比较,经EGF诱导14d后多数ADSCs细胞形态、排列方式发生改变。CK-19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呈强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提示诱导后的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CK7、CK14呈高表达。结论 AD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向黏膜上皮样细胞分化。
- 王程徐潇陈冲李梁闫俊灵汤苏阳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上皮样细胞细胞分化
- 医用可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和应用前景被引量:10
- 2000年
- 汤苏阳艾玉峰
- 关键词:可降解材料医用材料降解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