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 作品数:16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翁连解毒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8、TNF⁃α及结肠组织MUC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研究翁连解毒汤对浊毒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翁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空白组,每组各大鼠10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2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并对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MUC2蛋白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升高(P<0.05),IL-18、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MUC2蛋白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DAI评分降低(P<0.05),IL-18、TNF-α含量均有降低(P<0.05),MUC2蛋白含量升高(P<0.05);其中,与美沙拉嗪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DAI评分及IL-18、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中药高、中剂量组DAI评分降低(P<0.05),IL-18、TNF-α含量均有降低(P<0.05)。结论:翁连解毒汤可以通过调节血清IL-18、TNF-α的水平,增加MUC2蛋白表达来调控肠上皮免疫系统,从而达到修复肠黏膜的目的。
- 陆玉婷安桂叶张晓艳杨倩霍永利李佃贵
- 关键词:美沙拉嗪白细胞介素-18
-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 杨柳杨倩
- 关键词:胃肠道疾病
- 李东垣论治泻痢学术思想特色浅析被引量:2
- 2022年
- 李东垣在其著作中对泻痢有着广泛记载,尤其在《东垣试效方》中最为集中,李东垣治疗泻痢学术思想有着鲜明特点,李东垣将重视胃气的思想贯穿始终,又注重以平为期,辨证论治;他因泻痢同出一源而将泻痢合论一章,又因泻痢病理特点之不同分而治之,在具体的治疗中又有重升浮、轻降泄特点,尤其善用升麻、柴胡等风药。东垣泻痢学术思想为后世医家所继承,对当今泻痢的治疗亦有借鉴之处。
- 李泽才艳茹李博林贾雪梅高云霄杨柳赵丹阳杨倩
- 关键词:痢疾
- 益气活血、清热化痰中药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1994年
- 益气活血、清热化痰中药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050011)杨倩脑梗塞形成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发现脑梗塞病人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益气活血、清...
- 杨倩
- 关键词:益气活血清热化痰脑梗塞血液流变学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天水涤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天水涤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天水涤肠汤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TTD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将天水涤肠汤有效成分靶点与溃疡性结肠炎潜在靶点取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疾病-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4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3 g/kg)及天水涤肠汤低、中、高剂量组(7.5、15、30 g/kg),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相应药物干预7 d后,进行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改变,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获得天水涤肠汤组方药物活性成分127个,溃疡性结肠炎靶点560个;天水涤肠汤与溃疡性结肠炎交集靶点89个,核心靶点包括IL6、TNF、IL1B、AKT1、TP53、VEGFA、JUN、PTGS2、CXCL8、CCL2、STAT3、MMP9等;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应答、脂多糖的代谢、细菌源性应答、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主要通过癌症途径、IL17、TNF、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天水涤肠汤中、高剂量组DAI评分降低(P<0.05),结肠组织IL-6、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天水涤肠汤各剂量组结肠组织IL-6、STAT3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天水涤肠汤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抑制肠黏膜炎症反应相关。
- 李培通刘晓萌马玉景董紫薇杨森杨倩刘建平郎晓猛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STAT3转录因子
- 茵连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茵连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Hp阳性且中医辨证属脾胃湿热型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予标准四联杀菌方案联合茵连和胃颗粒治疗,对照组予标准四联杀菌方案治疗。疗程2周,停药4周后评估两组治疗前后Hp根除率、中医证候积分、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Hp阳性根除治疗转阴者,随访1年后计算其再感染率。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1.30%)高于对照组(84.78%),Hp转阴患者中再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痛、胃胀、泛酸、便溏不爽单项积分均降低,其中治疗组患者胃痛、胃胀、泛酸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溏不爽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2%及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连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可提高首次根除率,降低再感染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
- 康影刘昊董笑一杨倩霍永利娄莹莹
- 关键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脾胃湿热型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被引量:13
- 2023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加味当归芍药散(modified danggui shaoyao san,MDSS)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MDSS的活性成分及治疗CAG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8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利用分子对接进行靶点验证。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自由饮结合水杨酸钠灌胃制备CAG大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情况,透射电镜观察上皮细胞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JAK2、STAT3、p-STAT3、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DSS治疗CAG作用于189个靶点,作用靶点的生物功能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相关,KEGG通路与癌症中的路径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相关。实验结果表明,MDSS能改善CAG大鼠胃黏膜萎缩程度,改善上皮细胞状态,下调CAG大鼠血清IL-6含量,上调IL-10含量,降低胃黏膜JAK2、STAT3、p-STAT3、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MDSS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靶点与多通路协同作用治疗CAG,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 刘晓萌杨倩郎晓猛赵源马玉景刘龙辉赵蒙蒙董紫薇刘建平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加味当归芍药散慢性萎缩性胃炎JAK2/STAT3信号通路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柴胡-大黄药对防治胆石症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柴胡-大黄药对治疗胆石症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柴胡、大黄的有效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CTD、TTD数据库得出胆石症相关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造药物与疾病共同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中药-成分-疾病-靶点PPI网络。采用DAVID 6.8数据库及R 4.0.3软件对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过筛选柴胡-大黄药对共得出有效活性成分23个,成分靶点91,和936个胆石症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得到35个共同靶点。通过GO分析显示核心靶点具有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和癌症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提示豆甾醇与TNF靶点有强烈的结合活性(-7.79 kcal/mol),豆甾醇与JUN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5.71 kcal/mol),豆甾醇与TP53靶点有一定的结合活性(-4.34 kcal/mol)。结论:柴胡-大黄药对中的豆甾醇、槲皮素、山柰酚等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TNF、JUN、TP53等核心靶点调控炎症介质及细胞缺氧反应信号转导通路联合治疗胆石症。
- 高云霄李泽杨柳郭榆西郭彤李博林杨倩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胆石症
- 香柴舒郁汤联合益生菌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香柴舒郁汤联合益生菌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肝郁气滞证IBS-C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柴舒郁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况;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改善,且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嗳气频作、胸闷不舒、两胁胀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排便状况方面两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水平均升高而肠杆菌水平下降,且治疗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结论:香柴舒郁汤联合益生菌治疗肝郁气滞证IBS-C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有效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优化肠道菌群,且安全性较高。
- 董慧鑫霍永利杨倩娄莹莹佘延芬
-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益生菌肠道菌群
- 基于生信分析Hp相关性胃炎核心基因及其靶向中药筛选
- 2022年
-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Hp相关性胃炎和非Hp相关性胃炎胃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索发病机制,进而预测潜在靶向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中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选取数据集GSE5081,借用R语言分析得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应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Cytoscape获取核心基因,最后通过Coremine Medical挖掘靶向作用于核心基因的中药。结果该研究共获得DEGs 85个,其中56个上调基因,29个下调基因。DEGs主要涉及免疫反应、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的正向调节、炎症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上。蛋白互作网络及Cytoscape筛选出CXCL1、CXCL3、CXCL5、CXCL13、CCL19、CCL20、CCL25、CCR7、PNOC、GPR18、GPR183、CXCR2等12个核心基因。进一步分析获得可能用于治疗Hp相关性胃炎潜在中药,归纳为清热解毒类:黄芩、黄连、生地、茵陈、大青叶等;活血化瘀类:川芎、没药等;理气类:木香、檀香等药物。结论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出Hp相关性胃炎DEGs并预测潜在治疗中药,探讨Hp相关性胃炎发生发展中潜在机制,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依据。
- 王杰柳亚杰刘丽然杜朋丽杨倩郭子敬
- 关键词:HP相关性胃炎差异表达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