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创伤
  • 14篇护理
  • 11篇严重创伤
  • 11篇急救
  • 7篇救治
  • 6篇伤患者
  • 6篇创伤患者
  • 6篇创伤急救
  • 5篇严重创伤患者
  • 5篇护理对策
  • 5篇急救绿色通道
  • 5篇急诊
  • 4篇地震
  • 3篇严重创伤急救
  • 3篇转运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地震医疗救援
  • 2篇医疗救援
  • 2篇引流

机构

  • 3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4篇李银燕
  • 15篇杨秀华
  • 12篇姚元章
  • 7篇蹇华胜
  • 5篇陈智
  • 4篇屈纪富
  • 2篇成伟
  • 2篇李希西
  • 2篇曾登芬
  • 2篇马剑飞
  • 2篇佘东
  • 2篇李勇
  • 2篇谢扬惠
  • 2篇宋巧玲
  • 2篇伍少娇
  • 1篇张敏
  • 1篇王芳
  • 1篇彭博
  • 1篇唐晓辉
  • 1篇程丽霞

传媒

  • 8篇创伤外科杂志
  • 4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第八届全国创...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 1篇第六届全国创...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伤亡时间曲线评价四川雅安地震医疗救援效率的意义
目的 应用伤亡时间曲线,探讨地震发生后累计伤亡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寻求评价医疗救援效率的指标.方法统计震后第1天至第5天累计地震伤亡人数,将地震总累计死亡人数与震后头3天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TRI).将地...
蹇华胜李银燕
关键词:地震医疗救援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治疗破伤风患者痉挛的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治疗成人破伤风患者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急诊科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22例成人破伤风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3±6)岁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中心静脉通路,先后持续微量泵入咪达唑仑和盐酸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镇静、镇痛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6,12,24 h体温(T)、呼吸频率(R)、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以及治疗后1,2,3,7,10,14,18 d痉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张口大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3.5±3.2)d。平均Ramsay评分为(3.2±1.3)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患者治疗后第1天至第18天平均痉挛发作频率由(45.5±9.6)次/min逐渐降低至(2.1±0.8)次/min,持续时间由(23.6±11.8)s逐渐缩短至(2.5±1.0)s,张口程度由(0.7±0.2)cm逐渐增大至(3.5±1.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P下降、HR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R和CV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是治疗中、重度破伤风患者痉挛安全、有效用药可达到理想的镇静、镇痛和控制痉挛的效果。
丁茂乾姚元章屈纪富李银燕陈智李勇
关键词:破伤风咪达唑仑瑞芬太尼痉挛
四川地震灾害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刨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5.12"地震以来我院和重庆急救中心所收治的196例地震创伤患者进行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损伤部位分布、地理分布及创伤严重度调查。对本...
蹇华胜李银燕吕祖铭
关键词:创伤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控制破伤风患者痉挛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成人破伤风患者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11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22例成人破伤风患者,采用经中心静脉通路持续微量泵入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复合镇静、镇痛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痉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张口大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使用药物时间平均(13.5±3.2)d;Ramsay镇静评分平均(3.2±1.3)分;用药前后比较,痉挛发作频次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张口逐渐增大(P<0.05);用药后血压下降,心率明显减慢(P<0.05);呼吸及中心静脉压(CVP)在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2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监护下,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为破伤风患者痉挛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能达到理想的镇静、镇痛及控制痉挛效果。
丁茂乾姚元章屈纪富李银燕陈智李勇
关键词:破伤风咪达唑仑瑞芬太尼痉挛
严重创伤患者院前转运途中护理体会
李银燕
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护理管理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实施中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提出护理管理的具体内容。结果通过科学的护理管理,护士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临时处置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结论结合严重创伤急救实践,严格、科学、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也是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前提和基础。
杨秀华谢扬惠佘东李银燕
关键词:创伤急救护理管理
多功能臀部护理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臀部护理裤,包括裤体,所述裤体正面的两侧都通过拉丝与裆部连接,在裤体的左右两边位于人体髂棘部位均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拉丝连接有与人体髂棘部位相适应的第一啫喱垫,在裤体的背面位于人体臀部部...
尹晓婷何荣芳丁茂乾李银燕杨秀华伍少娇
文献传递
严重创伤患者院前转运途中护理策略被引量:1
2011年
回顾分析我科院前转运途中的205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途中护理经验及护理对策。认为车内设施配备的完善、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的处理、有效心理护理是保证安全快速转运的关键因素。
李银燕
关键词:创伤院前转运护理
严重创伤时效救治的护理策略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内急救初始阶段进行时效管理时对护理的要求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年3月~2011年12月374例(研究组)和2005年i月~2006年3月26例(对照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情况,对两组的护理策略、救治时间和其它临床资料予以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374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5.35%,对照组26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1.54%(P〈0.05)。研究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人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缩短了救治空间和时间,对护理急诊意识、急诊相应技术和多部门间(比如急诊科与手术室)组织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银燕杨秀华姚元章
关键词:创伤救治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有文献报道,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死亡率高达9.6%。因此,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转运途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及防范能力,采取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能降低患者发生危险的概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社会满意度。本文分析了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几种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李银燕杨秀华佘东
关键词:危重病安全管理院内转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