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创伤
  • 3篇严重创伤
  • 3篇院内急救
  • 3篇急救
  • 2篇血压
  • 2篇瑞芬太尼
  • 2篇伤风
  • 2篇皮肤
  • 2篇破伤风
  • 2篇破伤风患者
  • 2篇咪达唑仑
  • 2篇疗效
  • 2篇痉挛
  • 2篇急诊
  • 2篇高血压
  • 2篇芬太尼
  • 1篇地佐辛
  • 1篇多发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机构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陈智
  • 7篇姚元章
  • 5篇李银燕
  • 4篇沈康强
  • 4篇屈纪富
  • 3篇孙士锦
  • 3篇王韬
  • 3篇杨秀华
  • 3篇张连阳
  • 3篇谭浩
  • 2篇马剑飞
  • 2篇李勇
  • 2篇蹇华胜
  • 2篇宋巧玲
  • 2篇于长青
  • 2篇聂曦
  • 1篇彭博
  • 1篇成伟
  • 1篇聂海
  • 1篇何家庆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控制破伤风患者痉挛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控制成人破伤风患者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11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22例成人破伤风患者,采用经中心静脉通路持续微量泵入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复合镇静、镇痛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痉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张口大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使用药物时间平均(13.5±3.2)d;Ramsay镇静评分平均(3.2±1.3)分;用药前后比较,痉挛发作频次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张口逐渐增大(P<0.05);用药后血压下降,心率明显减慢(P<0.05);呼吸及中心静脉压(CVP)在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2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监护下,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为破伤风患者痉挛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能达到理想的镇静、镇痛及控制痉挛效果。
丁茂乾姚元章屈纪富李银燕陈智李勇
关键词:破伤风咪达唑仑瑞芬太尼痉挛
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探讨被引量:48
2011年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对创伤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例资料,记录院内救治的急诊科处理时间及检查时间、路途消耗时间及手术室准备时间等,计算出患者入院至手术室的时间和入院到确定性治疗时间,比较各年度的差异。结果伤后平均入院时间为207分钟,急诊科处理时间和入院至手术室时间逐年缩短(P<0.05),分别为22.08分钟和60.46分钟,入院至确定性治疗的的时间为93.39分钟。死亡19例(9.31%),救治成功率为92.87%。结论在现有急救模式下,要达到在伤后1小时内给予患者确定性治疗的目标,难度较大;在严重创伤院内急救中,使用"零通过时间"理念,来评价创伤救治时间与救治效果之间的关系较为妥当。
姚元章孙士锦谭浩王韬沈康强陈智张连阳
关键词:创伤急救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被引量:5
2009年
聂曦陈智李鸿元
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
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多发伤合并ARDS88例被引量:9
2007年
多发伤病情危重,常伴有颅脑外伤、胸部外伤、休克等,若并发ARDS,死亡率可达40%~50%。机械通气在多发伤合并ARDS救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2005年我科救治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88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李鸿元于长青蹇华胜成伟彭博陈智钱渝
关键词:机械通气模式多发伤ARDS病情危重颅脑外伤胸部外伤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近年来一直为国内外心血管、内分泌专业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IR是指组织(主要是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对胰岛素反应不够敏感或反应敏感性降低.需要超常量的胰岛素才能引起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它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可先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多年而存在。
聂曦聂海陈智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脂肪组织生物学效应糖尿病
急诊医学人文素质建设的困惑与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急诊医学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主要职责是及时、高效地抢救各类危重急症病人。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患者及家属心理也常常发生剧烈波动,使得急诊医务人员常常站在医患矛盾激化的风口浪尖上。这要求急诊科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以提高急诊质量,避免急诊医疗纠纷。本文从加强人文素质建设对保障急诊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具体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初探。
屈纪富姚元章李银燕杨秀华马剑飞陈智宋巧玲
关键词:急诊医学人文素质
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探讨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对创伤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的病例资料,记录院内救治各环节的处理时间,比较各年度的差异。结果伤后平均入院时间为207分钟,急诊科...
姚元章孙士锦谭浩王韬沈康强陈智张连阳
关键词:严重创伤院内急救
从临床误区谈创伤性休克的早期识别与规范救治被引量:7
2015年
休克是一个从亚临床阶段的组织灌注不足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发展的连续过程。创伤性休克是在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大量体液渗出,毒素的分解吸收基础上,附加疼痛、精神刺激等因素而造成的休克。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早期识别,持续监测。若在休克早期及时采取措施,祛除病因和诱因,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可限制细胞损害的程度和范围;否则代谢紊乱将逐渐加重,细胞损害广泛扩散,导致MODS或MOF的发生。因此,创伤性休克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处理并控制病因和诱因,补液是抗休克的基本治疗,有助于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和稳定生命体征;当然,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正常组织代谢,防治并发症也非常重要。
屈纪富姚元章李银燕杨秀华马剑飞陈智宋巧玲王维维
关键词:休克创伤性救治
一种防脱胸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胸腔引流管,包括插入胸腔的前管体、与前管体连接的后管体和设置在后管体上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套设在后管体上并与后管体外壁滑动配合的本体、设置在本体靠前管体一侧的气囊和设置在本体上靠近气囊的吸附构...
何荣芳杨秀华李银燕陈智丁茂乾唐晓辉尹晓婷
文献传递
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研究
姚元章孙士锦谭浩王韬沈康强陈智张连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