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阳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肺复苏过程中IL-8、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动态观察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清白介素-8、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住笔者所在医院的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抢救后的患者共30例,其中22例自主循环恢复(ROSC),8例经抢救未恢复ROSC。另外选20名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法)检测血清中IL-8、S-100蛋白和NSE的浓度。结果 ROSC未恢复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IL-8水平都很低,无显著差异,ROSC恢复组的IL-8水平明显高于这两组(P<0.01)。心脏骤停时,血清中S-100蛋白和NSE的浓度都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ROSC未恢复组远高于ROSC恢复组(P<0.0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血清中的IL-8、S-100蛋白和NSE可作为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检测指标。
- 吴启刘秀玲黄祖华李朝阳温宇明
- 关键词:IL-8S-100蛋白NSE
- 急诊住院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内感染暴发的原因调查及控制对策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调查急诊住院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探讨控制对策的有效性。方法对急诊住院病房2013年3月2~28日发生的13例下呼吸道MDRABA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环境微生物监测调查。结果患者多为老年、基础病情危重,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联合机械通气、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等多种危险因素。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物体表面和手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7株,与患者痰液分离的13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完全相同,为MDRABA,存在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13例患者死亡4例,治愈9例。结论医务人员诊疗操作中洗手缺乏依从性和规范性,医疗设备特别是呼吸机清洁消毒不彻底是此次患者下呼吸道MDRABA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严格隔离患者、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医疗设备彻底清洁消毒可预防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
- 伍国强梁海云李朝阳罗银秋
-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医院内感染
- 血小板计数变化在急性重度中毒患者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9例急性中毒患者第1、3、5、8、11天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组各时相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存活组,且于第1、3、5天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是0.002、0.002、0.000,另外,死亡组各时相血小板计数减少检出率均高于存活组,入院时血小板计数<100×109/L检出共18例(占18%),死亡10例,病死率高达56%(10/18)。结论:急性中毒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与血小板计数下降有一定的关系,血小板计数持续减少,患者预后差,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而血小板计数短暂下降后持续升高则提示预后良好,血小板的动态变化对预测急性中毒患者病情、判断预后是可靠的监测指标。
- 李朝阳伍国强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急性重度中毒急性中毒时相
- 急诊抢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心脏停搏19例的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呼吸心脏停搏患者的临床规律以及经过心肺复苏术抢救后的效果。方法对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呼吸心脏停搏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抢救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者中,以男性、青壮年患者多见,而出现呼吸心脏停搏的时间、地点及临床表现轻重均未显示明显规律性。经过心肺复苏术抢救后大部分患者心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均能够逐步稳定,转入病房进一步诊治。结论对于突发原因不明的呼吸心脏停搏患者,需考虑SAH的可能,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可以行头部CT或者腰椎穿刺予以确诊;对于已确诊的SAH患者,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作好心肺复苏的准备。
- 谢文卓谢映琴温宇明李朝阳袁莺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呼吸骤停心脏停搏急诊抢救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和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特点。方法对医院综合ICU于2001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住院>48h共2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VAP有53例,发病率为24.1%,其中早发性VAP有21例,迟发性VAP32例,53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9株,其中细菌146株,占86.4%,而G-菌有114株,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G+菌有32株,全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有24株,占75%;真菌有23株,占13.6%,全部为白色假丝酵母菌;23例检出≥2种病原菌,30例单检出1种病原菌。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VAP发病率高,细菌耐药普遍,混合感染多见,防治VAP应重视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并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测定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 伍国强李朝阳吕婉娴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脑损伤病原菌
- 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对急性呼吸衰竭者行机械通气和纳洛酮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106例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机械通气治疗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和纳洛酮联合治疗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用时、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和X线征象的消失时间为(3.40±0.20)d、(4.15±0.30)d和(5.20±0.14)h均比对照组的(5.50±0.70)d、(7.32±0.88)d和(9.60±1.48)h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者行机械通气和纳洛酮联合治疗能够缩短各项时间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伍国强李朝阳
-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纳洛酮机械通气
-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气变化及酸碱失衡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酸碱失衡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03例首次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HCO3-)、酸碱失衡类型和电解质资料。结果:303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1mmHg=0.133kPa)者235例(78%);发生不同类型酸碱失衡255例(84%),最常见的为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呼碱代酸)[45例(15%)],单纯性酸碱失衡79例(26%),二重性酸碱失衡150例(50%),三重型酸碱失衡(TABD)26例(9%)。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发生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酸碱失衡类型与引起心衰的原发病、诱发心衰因素有关,代碱多为医源性因素引起,伴有心源性休克、感染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容易伴有代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酸是病情严重的标志。
- 李旷怡伍国强李朝阳黄惠芳
- 关键词:左心衰竭血气变化酸碱失衡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pT_4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pT_4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136例pT_4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分为观察组(n=58)及对照组(n=78)。观察组患者在肠癌根治术中及术后早期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单纯施行腹腔镜根治手术,两组术后均给予XELOX方案化疗半年。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中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肠梗阻、吻合口漏及肺部感染与胸腔积液之和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因并发症死亡病例。两组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全身化疗期间Ⅰ~Ⅱ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_4期结直肠癌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不增加严重化疗毒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 郭校锡邓建中林义办李朝阳梁姗姗冯结兰伍巧玲
-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 血清肌钙蛋白I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肌损伤诊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AOPP患者98例,分别于中毒第1 d、第2 d、第3 d、第5 d、第7 d,测定血清c Tn 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值,观察峰值出现规律。按中毒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选取在本院体检的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各组中毒患者各指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OPP患者血清c Tn I在中毒第2 d达高峰,第7 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K、CK-MB、LDH于中毒后第3 d达高峰;不同程度中毒患者血清c Tn I和心肌酶谱值随着病情的严重增加而增高,但c Tn I增幅比CK、CK-MB、LDH更大。结论 AOPP越严重,血清c Tn I值升高越明显,血清c Tn I测定有助于对AOPP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在抢救AOPP患者时,有必要对患者血清c Tn I和心肌酶谱值进行动态观察,尤其是血清c Tn I的变化,其对AOPP心肌损伤的诊断比心肌酶谱有更高敏感性,更有价值。
- 伍国强李朝阳陈永凤
-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
-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阻滞组),每组30例。阻滞组麻醉诱导前在双侧T8横突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行阻滞,然后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毕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T0)、术后3 h(T1)、6 h(T2)、12 h(T3)、24 h(T4)、36 h(T5)和48 h(T6)时静态VAS评分,记录T4~T6时动态VAS评分(患者在病床上翻身和坐起时)。统计术后0~24 h和>24~48 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患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需要补救性镇痛的比例、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48 h评估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在T0~T6时静态VAS评分和T4~T6时动态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延长,术后24和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需要补救性镇痛的例数减少(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而两组瘙痒、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阻滞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停留尿管时间均缩短(P<0.05);阻滞组患者术后48 h总体满意度评分为(3.8±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0.7)分(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够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 李朝阳李东林林义办郭校锡张梓朗陈华显邓建中
- 关键词:直肠肿瘤超声引导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