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青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征,提高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60例经手术穿刺癌栓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内部结构,连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周...
- 李卫星董娜李卫青刘建军
- 文献传递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征,提高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0例经手术穿刺癌栓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具有空泡征2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例,空洞1例,钙化1例,具有深/浅分叶征51例,短细毛刺征和棘突征47例;具有血管集束征36例,胸膜凹陷征53例,癌肿胸膜侧阻塞改变6例;39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癌体均有强化、强化幅度超过40Hu。结论CT特别是靶区HRCT扫描及靶区增强CT扫描可以提高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 李卫星董娜李卫青刘建军
-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征,提高CT 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0例经手术穿刺癌栓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内部结构,连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李卫星董娜李卫青刘建军
- 文献传递
- 液体流注效应在CT诊断感染性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液体流注效应在CT诊断腹膜腔及体腔壁感染性病变的作用,分析液体流注效应对CT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月腹膜腔及体腔壁感染性病变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先行常规腹腔至上而下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10mm,局部细节层厚为5mm,速率为1.5~2.0ml/s,然后在造影剂注入后的45s在进行扫描调整准直器宽度在5~10mm,观察使用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造影剂注入后检查结果显示,在腹膜腔、盆腔、体腔壁感染的CT影像学上表现均较明确,主要体现为梭状的线形影。结论运用液体流注效应能提高CT诊断腹膜腔及体腔壁感染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 李卫星李卫青戚绍飞
- 关键词:CT诊断腹膜腔感染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