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针刺
  • 4篇疗效
  • 3篇针灸
  • 3篇辨证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相关
  • 2篇针刺治疗
  • 2篇吞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中医
  • 2篇卒中
  • 2篇疗效评价
  • 2篇脑卒中
  • 1篇性病
  • 1篇穴位
  • 1篇穴位针刺
  • 1篇阳陵泉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师

机构

  • 13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3篇李丹
  • 5篇赵鑫宇
  • 3篇刘泽清
  • 2篇薛梅
  • 2篇吴敏江
  • 1篇李庆祥
  • 1篇邓栋
  • 1篇黄文富
  • 1篇陈俊钊
  • 1篇林燕峰
  • 1篇李冬妹
  • 1篇黄必然
  • 1篇钟勇辉

传媒

  • 3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药品评价
  • 1篇前卫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第14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白癜风5例
1996年
本科从1992年以来,运用针刺治疗白癜风5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在22~25岁4例,60岁1例;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5年,其中局限型1例,泛发型2例,皮节型1例。治疗方法第Ⅰ组印堂、地仓(双)、合谷(双),留针10分钟,百会、大椎、曲池(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快速刺不留针。第Ⅱ组上星、颊车(双)、三间(双)。
李丹
关键词:针刺治疗白癜风局限型穴位针刺阳陵泉烧山火
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2012年
肩周炎是针灸科常见病,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在基层医院。也常出现诊断不明确或疗效不佳的情况,如何提高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仍是值得临床探讨的问题。
李丹赵鑫宇
关键词:临床治疗效果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不佳常见病针灸科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90例周围性面瘫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和阿昔洛韦等西药配舍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4.1±4.1)d,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0.5±3.6)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了治疗过程,同时发现了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在急性期,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李丹
关键词:针刺中药周围性面瘫
针刺联合口服转移因子、甲氰咪胍治疗扁平疣52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患者取穴四白、曲池、合谷、血海、丘墟、阿是穴,每日针刺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中间间隔10天),同时口服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连服一月。对照组单口服药物不予针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4,P<0.05)。结论:针刺联合转移因子胶囊、甲氰咪胍片治疗扁平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黄必然李庆祥黄文富陈俊钊李丹
关键词:扁平疣针刺甲氰咪胍
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观察组50例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吞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李丹赵鑫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刺吞咽训练
针刺治疗耳鸣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06年
耳鸣是临床常见病症,病人自觉耳内吱吱作响,似蝉鸣状,或哄哄有声,妨碍听觉,若症状逐渐加重,可发展至耳聋。古人认为,鸣者,聋之渐,所以在日常诊疗中,我们要对耳鸣有足够的重视,并对其治疗多予研究。笔者采用针灸治疗耳鸣64例,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64例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8例,女2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8年。全部病例均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李丹
关键词:耳鸣颅内占位性病变常见病症肾精亏损临床辨证针刺治疗
耳穴的临床应用
通过耳穴按压王不留行籽或耳压磁珠的治疗方法,是在原耳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笔者经过临床多年学习研究,总结出耳穴治疗临床部分病症的经验,包括耳穴按压治疗呃逆、失...
李丹赵鑫宇
关键词:中医学耳穴疗法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采用Bobath易化技术康复和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针刺:主穴患偏瘫侧曲池、合谷、阳陵泉;配穴患侧肩髃、臂臑、手五里、手三里、外关、梁丘、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悬钟、解溪、太溪、太冲。患者取仰卧位,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8~10个,行针1次,力度适中,频率120次/min,角度为180°,持续1min,留针30min,1次/d。治疗组30例电针治疗。取穴同对照组,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min,1次/d。进针深度根据患者针感而定,避免因强烈刺激而引发患肢痉挛性抽动。手法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SIAS积分、血清谷氨酸、y-氨基丁酸、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SIAS积分变化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Glu和r-氨基丁酸GABA含量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李丹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瘫痪针灸Y-氨基丁酸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相关药物热诊疗实践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相关药物热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药物热的住院患者79例,按临床药师是否干预诊疗过程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临床诊疗,对于干预组患者,临床药师以药学查房或药学会诊等形式干预其诊疗过程。结果2016年至2021年,临床药师对该病的干预率由22.22%提升至85.00%。干预组药品不良反应(ADR)再发生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升级治疗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住院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降阶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发热至停用疑似药时间及对症处理费用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相关药物热诊疗,可优化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保障治疗方案合理。
李丹刘泽清薛梅洪玉娇吴敏江
关键词:药物热药品不良反应药学干预
增液白虎汤配合切脉针灸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效果及VCA-IgA、Rta-lgG、SA抗体水平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增液白虎汤配合切脉针灸辅助治疗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对患者放疗后吞咽障碍(Swallowing disorders,SD)临床疗效和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病毒Rta蛋白抗体免疫球蛋白G(Rta-lgG)、唾液酸(SA)抗体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确诊并行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SD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41)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使用增液白虎汤,而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切脉针灸治疗,完成全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吞咽困难症状的疗效,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吞咽功能评价,生活质量评分,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及治疗不良反应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2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相比显著较高(P<0.05)。联合组末次随访时患者饮水试验平均等级,流质、半流质及固态形态食物吞咽功能评价量表(vadeofluroscopic dysphagia scale,VD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brief,WHOQOLBREF)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末次随访时VCA-IgA滴度为1∶20及以下人数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而血清Rta-lgG及SA含量则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人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223)。结论在增液汤基础上加用切脉针灸能有效治疗NPC患者放疗后SD,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增液白虎汤治疗。
赵鑫宇邓栋李丹
关键词:辨证施治鼻咽癌放疗吞咽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